首页>网上直播

背景材料: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

(2017年2月6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昨天已经新华社授权全文公布。关于《意见》的起草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就是大势稳、基本面好。一是农业生产稳。2016年粮食总产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104亿斤,仍是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农民增收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是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就是一些重要领域有进展、有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大豆、杂粮、饲草面积明显增加。二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办法出台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见正式下发,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铺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脱贫攻坚开局良好。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全面实施,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

新,就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成为新的热潮,正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我们抓农业结构调整、抓农村工作相比,既有传承和延续,更有创新和发展。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这次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考虑农业生产结构问题,这次要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这次要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对良好生态的绿色化需求。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总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这三条底线。

四、关于文件的总体框架

《意见》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

第一大板块是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三大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就是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意见》指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就是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政策措施。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就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政策举措。二是强化两大支撑,包括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此,《意见》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等方面政策措施。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意见》强调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第二大板块是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改革,动能在改革,成败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一是激活市场。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为此,《意见》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要求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硬仗,就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2016年我国实行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改革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地区间、品种间有了价差,实现了优质优价,激活了市场,促进了加工,搞活了产业链,提高了国产玉米竞争力,农民的种粮收益也得到了基本保证,结构调整积极性提升。实践证明,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向前推进。二是激活要素。就是要改革优化现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必备的资金、土地等物质条件。《意见》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都要靠人撸起袖子加油干,靠激活各类人才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为此,《意见》在有关部分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147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