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直播

2017年4月24日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 2017-04-24 14:01:07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钰

中央电视台记者:

想问库热西局长。刚才您介绍了,这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第一次做这样的普查,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普查?它有什么作用呢?

库热西·买合苏提:

地理国情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基本国情,也是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和铁路、公路、建筑物等这些人工设施在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差不多用了将近60年的时间,完成了1:50000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我国陆地国土的全覆盖,可以说极大地保障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应该说这个成绩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对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时,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也为我们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十八大之后,国家全力推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尤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国务院在2013年决定正式启动和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对国土资源重点工作有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精细化管理等等方面,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

王广华:

我来回答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应该说与我们已经开展、今后还要继续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的调查。这次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它形成的成果应该说是一套分类体系科学、数据质量可靠、覆盖全国、内容比较丰富,同时精度比较高、现实性比较强的国情数据成果。这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侧重于从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对地面的覆盖状况进行了如实反映。

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不太一样,土地调查侧重于从管理属性的角度来展开调查,是为了更多满足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需要,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合使用具有互相校核、相互补充的作用,从多个维度客观反映我们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刚才库热西局长讲到,我们地表是“所见即所得”,地表看见什么,地理国情普查就反映出什么。但是土地调查有时候不完全是这样,比如说休耕轮作,我们看到的地表可能是长出来的草,但它不是草地,它还是耕地。但是我们地理国情讲,你没有种,反映出来的就是没有种,长草了就是草地,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但是它们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出我们国家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

比如说我们利用普查的成果,能够更加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空间规划开发强度测算等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数据信息支撑。就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整个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状况,有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丰富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底图的数据,辅助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还比如,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和土地调查这两种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可以准确定位耕地撂荒,就是我刚才讲的,虽然是耕地,但是今年没有种农作物,耕地撂荒的情况。还有临时种植,搞了一个苗圃,种了一些树苗,包括温室大棚,包括能够反映批而未用、未批先用等多种情况,为土地用途的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设施发展规模评估,包括农业结构调整等等,都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我想,虽然地理国情普查这是第一次,但提供的数据和土地调查的数据配合使用,效果更明显,作用更大。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刚才听库热西局长介绍了普查成果已经在多规合一、精准扶贫以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进行应用,能不能详细进行说明,下一步在推动成果的使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库热西·买合苏提:

前面我做了介绍,在普查过程当中和普查结束之后,可以说成果确实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我这里举三个例子,其中可能有三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北京市正在开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专项行动。但是这些工作必须要精准,要摸清基本情况。所以,在这项工作当中,北京市就利用这次普查成果中单体建筑等数据,与北京城市规划用地数据进行匹配和比对,准确地得到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总量和空间分布,有效地解决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底数不清的问题,做到了非常精准。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正在全力推动多规合一试点这项工作,一个是在省级层面,一个是在市县层面,都在开展试点。这项工作也是利用我们普查成果,统一制作底图,有效解决各类规划“打架”的矛盾,开展国土空间基础性评价,为实现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形成规划的“一张蓝图”,在这方面发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

再举一个例子,浙江利用普查成果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也是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以后领导干部离任,不仅要审计经济,还要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进行审计。浙江利用我们的普查成果,在基本农田、公益林、围海用地等方面给予靶向性的精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的精准性。

下一步,我们将在四个方面推动成果的共享应用:一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根据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充分挖掘地理国情信息蕴含的价值,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据的判断、依据、信息和政策建议;二是建立普查数据共享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查数据的开放共享;三是主动对接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做好普查数据的深度开发,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普遍适用性的公共产品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我们部门之间开展的一种协作和服务;四是及时向社会发布可以公开的一些地理国情信息,让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能够充分地享用我们普查的成果。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本次普查与相关部门开展的有关土地、森林、水利等调查和普查有什么不同,是否会有重复性的工作?还有山水林田湖的数据在我们国家相关国土、水利、农业和林业的这些部门都有,为什么我们还要开展这次国情普查?这次普查与相关部门开展普查调查数据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李维森:

库热西局长前面已经介绍过,这次普查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系统、全面、全覆盖。二是客观性。真实、准确、客观地表达地表的现状。三是实用性。

系统性。因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有些部门已经做了一些普查,是单项的。我们这次侧重全面的地表覆盖和全面的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就是把山水林田湖地表各种要素全面普查,体现它们相互的关系,这是体现了系统性。

客观性。地表的现状是什么,我们这次就把它采集出什么,表达出什么。比如说这个地是按照耕地管理,但是现在种了林和苗圃了,我们就按照林和苗圃采集数据,这就是客观反映。

实用性。在普查内容和指标设定方面,我们充分调研了相关相关部门的情况,也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对地表覆盖的科学界定标准等因素,选取了满足各方面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上述三方面是这次普查的典型特点。

这次普查时点是2015年6月30日,普查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和各个部门的数据逐项对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听取大家的意见,看数据之间有什么差异。整个对接下来以后,我们目前的数据没有做一项改动,只是和各个部门之间对同一个问题解释得不同,做了一些必要的解释。

区别大体上就这么几个:一是标准。关于地表覆盖的标准,国际上有很多,我们各个部门也有各个部门的标准,也有国家标准,但是标准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样一个标准来满足所有部门的一致是不太可能。二是技术指标的设定。我们这次突出高精度,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全国92%以上,这应该说是首次的,所以数据源精度非常高。同时我们采集的图斑,刚才库热西局长也解释了,城市中心区域是200平米,就是10米×20米的地块是什么样的地表现状都采集出来了,在乡村是400平米。三是普查时点,我们是2015年6月30日这个时点上的,和有关部门的普查时点不太一样,不同时期地表覆盖的状况,春夏秋冬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也有一些差异。差异主要是在这三方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在5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国家将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高峰论坛,这次我们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怎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呢,能不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谢谢。

库热西·买合苏提:

很快就要召开“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这也是举世瞩目的、非常重要的国际大事。我们这次普查成果也是自始至终突出了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重要任务。从国内方面来说,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我们在2016年开展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专题性监测,获取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主要基础设施和地质环境稳定性这样三个方面的现状和变化信息,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掌握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形成了一系列监测报告、图鉴和数据成果。可以说,这些成果也可以为相关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这是我们在国内方面,当然包括所有的普查成果在国内“一带一路”建设当中都可以进行广泛适用,我们也特意做了这样一些专题性的成果。

从国际方面来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我们有这么几个品牌能够支撑。一是我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自主开发建设的“天地图”。一说谷歌地图,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我们国家推出的互联网地图网站就是“天地图”。“天地图”这么多年的建设有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国内部分是优于谷歌地图,国际部分我们这些年也在不断地丰富相关数据。我们“天地图”也有三种版本了,其中公众版向社会公布,包括全球都能够广泛适用,这方面使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好的。我们这次普查成果也逐步在“天地图”发布、使用,不断地丰富“天地图”的数据。

另外,2014年9月份,张高丽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纽约向联合国赠送全球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这也是我们国家用了4年时间自主研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向全球提供无偿服务的重要数据,当时接受赠与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我们这个数据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这个数据在全球的应用也是非常高的。前不久统计,联合国相关机构和80多个国家已经在广泛使用这个数据,围绕“一带一路”的一些国际项目也在使用这些数据。

我们去年启动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已经成功获取了中巴经济走廊、东盟地区的部分地理信息数据。“十三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地理信息,并开展中欧铁路通道建设的位置服务等相关应用示范,为“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地理信息的支撑。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一项特别细致,也是一个任务很艰巨、工程量很大的工作,请问在普查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数据真实客观呢?

李维森:

这次普查要获取真实、客观、精准的数据,这是普查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只有数据真实、可靠、精准了,我们的数据才好用,才能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从三个方面、九个字来说说:精度高,质量好,无干扰。

一、精度高。刚才说了,优于1米分辨率全国遥感影像覆盖达到92%,采集的最小图斑面积非常小。

二、质量好。要确保它真实可靠,质量至关重要。质量好是从几个方面,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我们进行设计的或者确定设计标准的时候,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做准备,国务院文件是2013年2月份发的,我们做了一年各种典型地区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为普查设计奠定了基础,所以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是抓得比较好的。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我们这次普查全部用的是技术人员,全国企事业单位400多家是具有乙级以上测绘资质的单位,同时开展了全员培训,所有人员持证上岗,必须培训合格以后上岗,不合格的就淘汰。这是前期做的工作。

三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我们通过国家和省级进行保证,国家层面,由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这是独立法人,对质量独立认证,这个单位牵头全国的普查质量控制。省级层面,各个省都有本省质量监督局认可的质检站来负责本省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国家对全国四百家单位逐一进行了质量体系和人员的审核。省里在我们培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培训。我们坚持贯彻执行测绘地理信息的传统:“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确保普查全过程的质量。

国家和省级测绘产品质检机构对整个过程全覆盖抽检,国家测绘质检中心对成果进行复核,确保质量达到要求。验收环节,各省由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统计分析环节,我们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两家独立研制的两套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对算,对算的成果是完全一致的、非常可靠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三、无干扰。我们避免数据层层上报,减少管理层级,就国家、省两级,市县原则上就是协助,减少了层级以后,采用数据直报的形式,避免了市县由于地方利益和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数据普查完之后,在省里还没有做统计分析之前全部报国普办。我们先把统计分析全部做完,数据库建起来。国家建完以后,把所有各省市县的数据全部算出来,各省再对其省级和市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发布之前,省级政府审查同意以后,再报国普办做一次复核,这样就避免数据受到干扰。

大致从这三个方面、这九个字能够精确反映这次数据成果的客观、真实、可靠。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库热西局长的。我们都知道,测绘地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相近,比如说导航地图、共享单车、网购都离不开这些地图服务。请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期还有哪些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谢谢。

库热西·买合苏提:

正像刚才这位记者讲到的,现在测绘地理信息确实无处不在,既在我们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想吃个什么好吃的,手机地图上一查,哪有什么好吃的、哪个店有马上就能查出来,这都离不开地理信息发挥的作用,车辆导航等大家就更熟悉了。与老百姓关系越来越密切,地理信息能有如今这样的功能和作用,我也是始料未及的,没有想到的。

我是老测绘,我是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老测绘,那时候我们的测绘是个比较边缘化的、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那时候的产品也比较单一,除了国防和国家一些重大规划建设需要以外,我们能给老百姓提供的无非也就是纸质的一般地图,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旅游地图,比较单一。但是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测绘地理信息这个大数据越来越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撑,现在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我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所以我们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总结了以往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提出了“五大业务”公益性发展布局。这“五大业务”是:一是新型基础测绘,二是地理国情监测,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就是为下一步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提供基础的,三是应急测绘,四是航空航天遥感测绘,五是全球地理资源信息建设。这五大业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还提出要大力推进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通过更多的数据开放共享,通过地理信息数据挖掘、服务,延伸价值链、产业链,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智能化、便捷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通过这样一些服务,极大地促进和提升地理信息产业,最终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这个行业更多地为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特别是经济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提高贡献力。我们有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努力履行好我们的职责,把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这次普查的精度非常高,请问具体能高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描述?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利用了哪些高新技术?谢谢。

李维森:

精度高,一是数据源的精度高,刚才已经谈到了我们普查遥感影像优于1米分辨率占了全国面积的92%,最小采集面积200平方米,这是一个精度高的起点。经过多次质检和第三方评估,最后普查成果的准确率达到99.7%,这是一个非常高精准的成果了。

普查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一个是空天地一体化影像的获取,我们先是卫星,配合大规模航空摄影,在小范围内获取影像很困难的就用低空无人机。我们又自动研制了内业影像自动解译的软件,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同时,我们获取大量的影像数据,影像数据有时候有云,我们研制了软件能够有效剔除云的遮挡。

在外业核查中,大家使用的PDA等调查系统都是和卫星定位系统联系的,每一个人运行的轨迹我们最后都能查得到。管理过程中,我们也研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每个单位每个人每天的进度在网上都可以实时掌控。全行业科技攻坚的能力和贡献都反映出来了,在整个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过程中都产生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推动了普查高效优质完成。谢谢。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