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直播

2017年5月9日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 2017-05-09 13:38:04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钰

中央电视台和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

刚刚您的发布中介绍到,科技合作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我们平时通常理解比较多的可能是金融、贸易以及交通这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合作也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这一点麻烦您帮我们解释一下,它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白春礼: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还是处于工业化初期。比如我最近到周边这几个国家看,他们工业化的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应该说与中国还有一些差距。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比如如何发展经济,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研究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面对挑战。所以我们在气候变化、人类健康、多发传染病的防治,这些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是区域性、全球化的工作。所以,科技为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解决途径。我们与沿线国家在科技合作方面,为沿线国家提供科技咨询,通过以科技知识、科技调研作为基础提供支持,来解决共性发展的问题,这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另外,科技创新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科技的保障和支撑。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重大工程中可能要解决一些技术瓶颈问题,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攻关,对提升工程的质量以及创立品牌,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

还有,我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才培养培训,不管是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还有共同举办培训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友谊和心情的互通,也为构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民意的基础,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合作在构建“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合作,也能够惠及民生,助力国家战略的对接和人民互联互赢。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中科院在科技支撑“一带一路”方面有很宏大的构想,这个问题提给曹局长,请您介绍一下中科院在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共同体方面有哪些基础和计划?

曹京华:

谢谢这位媒体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答得不完全,请白院长补充。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刚才白院长实际上已经把中国科学院所拥有的能力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我用简单的语言来回答,应该说中国科学院有雄厚的基础和大量的实践,也有下一步合理可行的一系列计划。2012年白院长当选TWAS院长,这是第一个中国科学家担任这个职务。TWAS这个组织在国际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科学院经过谋划,抓住时机,从科技创新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启动了国际化推进战略,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提出的国际化推进战略。这一战略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人才能力提高。

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给中国科学院整个面貌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刚才一些硬性的数字,白院长已经讲了,国际合作催生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显著提高了中国科学院在国际科技舞台的话语权。还有一批国际组织的分支机构单元也落户在中国科学院,比如最近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国际减灾中心、国际遥感遗传保护中心等。

选几个跟刚才提问的话题有关的,比如说我们建了九个海外科教基地,虽然时间不长,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对推动科研创新,也在满足当地民生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密切需求,建立了五个中国科学院卓越中心,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运作手臂和平台,开展了很多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培训等。比如说气候变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减灾防灾是很重要的。再一个,我们实施了CAS-TWAS院长奖学金计划,这个人才计划过去每年招收两百名发展中国家博士生。经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会议,今年进一步深化认识,今年增加450名-500名,这是相当有量级的。原来只是博士计划,现在也有硕士计划。我们一些研究所,比如过程所自己拿出课题经费,每年招收一批学生,这是中国科学院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的体量。

院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实施了相应的支持与沿线合作的计划。总的来讲,已经构成了相当的体系。在院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中,还包括了去年11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科研组织国际研讨会。当时人数也是很多的,有几个没有预料,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这么强没有预料、参与的规模这么大没有预料、达到的共识如此之多没有预料,这也显示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提升。

但是也不能不说,科学院因为是国家战略力量,有三位一体的优势,我们既是最大的研发体系,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思想库,同时也是非常大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我们有建制上的优势。在搭建“一带一路”联盟,整个来讲,中国科学院在这方面是综合立体多元的布局和行动。

关于下一步计划或者正在开展的工作,我们正加强和完善联盟,把它注册成国际组织。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广速度,科技在中间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今年还要开展相应的工作组会议,完善有关章程,已经跟相关的22个国家在商议,将来要扩大这样的联盟,通过国际讨论,招收新的会员,进行一些程序上的动作。相信会通过这个平台,组织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养项目、招收优质学生的项目和相应的基金,让更多国家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调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个组织每两年搞一次大会,今年在座的有几位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他们都在搞传染病的研讨会、灾害防治的研讨会、“一带一路”大数据的研讨会、绿色技术的研讨会、生物技术国际展望的研讨会,这些都是在平台可以依托的很多专业性协会。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在过去几年,在推进国际化发展和服务“一带一路”中做了系统的布局,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平台和人才合作活动,拥有牢固的基础和合作网络。相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立机构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我们把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的科技共同体打造好,我们充满信心,科学院在这一点上水到渠成。谢谢。

中国科学报记者:

刚才曹局长提到,去年中科院牵头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并且酝酿成立“一带一路”科技组织联盟,我想再追问一下,咱们这个研讨会达成了哪些共识?这个联盟目前在沿线国家中的参与程度怎么样?目前有哪些具体的进展?

曹京华:

刚才我已经讲了,去年我们开了这个会,这个会是由12家国立科研机构科学院牵头组织的,有22个国立科研机构参与的,有4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的,一共大约有350人,150-160人是外国人。当时我们的主题是携手科技创新,推进协同发展。另外,当时会议不仅有大会,还有四个分会,从生态环境、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相应的峰会。除此之外,我们利用这个会,不同中国科学院科学协会也利用这次开了其他的会,按照分会的角度,不下十几个。

这个会议达成了诸多共识,我刚才用了几个没有想到,第一个成果,与会代表,尤其是国外的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更加信赖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给大家机会共享的,是共同发展的,参与的人都会有好处的。第二个成果,对科技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都觉得绝对离不开科技,科技的重要作用是有引领支撑的作用。比如说建一个隧道,你知道在哪儿建?如果地质情况不好,可能结果就不好。你建一个铁路,在哪儿投资更好,对国家是个咨询,对当地也是个咨询,所以它的作用是基于科学的决策,这就是我们这个组织的联盟和科技在里面的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经过讨论,畅所欲言,都认为要发一个《北京宣言》,如果有看到当时的报道可以知道,里面的内容是很深刻的,一致认为,应建立“一带一路”科学家组织联盟,科学家组织有不同的,有传染病的,有灾害防治的,有第三极的,还有技术转让的,觉得要建这样一个长效机制,认为这样的机制有助于围绕建设“一带一路”推动和开展各种科学活动,有效实施国际合作的计划。

另外确定一些重点领域,大家都畅所欲言,比如说传染病、应对气候变化、减灾防灾、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等等,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说,“一带一路”也涉及很多欧洲国家,能不能让欧洲的科学家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也是国际山地中心在中国的主持单位,还有TWAS怎么发挥影响,都提了很好的建议。还有比较好的建议,说不光是请他们的学生到中国来接受培养,也要派我们的学生出去。总的来讲,我们下一步审议章程、制定新的方法,另外利用网络开展一系列活动。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能够把共同体做好,使这个平台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亮丽的风景线。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您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想了解一下TWAS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另外想了解您在TWAS的这些同行对“一带一路”有哪些评价?如果方便的话,还请您透露一下,除了奖学金和卓越中心以外,近期我们还有哪些跟TWAS之间的计划?谢谢。

白春礼:

TWAS主要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目前有95个国家的有1000多个院士参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工作,这些院士也是通过发展中国家的院士投票选举产生的,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面的一个机构,总部在意大利里雅斯特,秘书处也在那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方面、人员培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但是这个科学院当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20%来自发达国家,其中还有1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包括美国科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为发展中国中国家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也可以当选为它的院士。另外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在发达国家工作,像印度、巴西、中国的,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工作,他们虽然出生地在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发达国家国籍,但是仍然为发展中国家做出贡献,也可以成为院士,所以目前是一个很大的国际组织。

我们每年召开一次院士大会,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工作,比如说2015年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发展目标战略,在科技界还是很有影响的。中国科学院为“一带一路”建设,刚才你提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共同培养研究生,二是建了五个CAS-TWAS的卓越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科学家利用这个卓越中心进行共同的科学研究提供平台服务和支撑。

最近我们还有一个工作,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除了正式当选为院士以外,去年中国通过联想等一些支持,成立了青年通讯院士,把年轻的科学家组织起来,进行交流与合作。因为青年科学家是科技的未来。而这里面就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些年轻科学家积极参与,去年在卢旺达开会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大家对如何围绕“一带一路”的建设,围绕发展中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围绕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青年科学家体现了极高的热情和进取心。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于工业化前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有发达国家,虽然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参与的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有15-20%来自于发达国家。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也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以前大部分会议是在发展中国家召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召开部长论坛、院士大会、学术报告会、科技合作会、通讯院士会议等等,来促进当地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比如说我们去年在卢旺达开会,卢旺达总统出席大会开幕式作演讲,我们组织部长论坛,很多部长一起讨论各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前年我们在奥地利开,奥地利是一个发达国家,奥地利总统也出席了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意大利也开过这个会。所以在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它是起到很好的网络和平台作用。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合作,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和交流、人才培养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里面包括设立一些奖项,设立一些共同研究的课题,都很实在,并不仅仅是进行学术交流,因为我们共同评选科学家和科技项目,共同给予支持。这些方面的工作。以后我作为两个院的同时院长,会积极利用这个平台,促进“一带一路”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发挥作用。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刚才我听曹局长说,在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方面有一些国际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很多国家都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前段时间北京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沙尘暴加上雾霾这样的极端天气。目前这种气候变化的恶劣天气影响已经是跨国的现象,而且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中科院目前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合作,包括如何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极端天气的现象。谢谢。

曹京华:

利用中国科学院多年积累的治沙经验,我们以前在沙坡头,在整个西北做了大量工作。在国际合作局自己本身的布局里,就有一批涉及气候变化的项目,比如说由中国科学院引领的大科学计划,就有围绕“一带一路”气候变化研究计划。另外,更早的时候提到我们有五个卓越中心,一个就是气候变化,早年由曾院士一直启动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在能力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

白春礼:

关于灰霾的形成,科学院列了一个先导专项,叫大气灰霾追因,就是研究灰霾形成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这个项目我们执行了三年多了,目前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结果,包括我们研究了灰霾主要成因来自于哪几个主要方面,比如说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等,同时关键的是通过这个项目研究,发现了二次粒子的爆发,对灰霾产生很重要的作用。所谓二次粒子的爆发,一次排放是气体,当时并没有产生灰霾,在大气当中,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氮化物、硫化物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二次粒子,重新产生了PM2.5大量粒子爆发,今天看到是晴天,明天就重度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二次粒子爆发引起的。针对它的产生原因,比如说抑制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很重要。“两会”期间,西安的一个院士给总理提出一个报告,认为氮的排放对灰霾产生有促进作用,总理也高度重视,目前环保部、科学院两家正在提出关于灰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式,组织一个大的项目,目前正在项目的论证过程当中。

第二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关系,刚才京华局长也谈到,我们去蒙古谈的时候,蒙古很希望我们在荒漠化、沙漠化治理方面提供技术和条件,我们有兰州分院院长,兰州原来有沙漠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大气研究所,三个所合成了兰州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他们在流沙治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技术和成果,比如说包兰铁路、新疆公路沿线的流沙治理,他们有非常成熟的经验。蒙古非常高兴,希望这方面加强合作,我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对流沙、荒漠化治理会产生重要作用。

关于全球变暖是全球的问题,并不是单一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我们去年发射了一个碳卫星,对全球碳的排放进行精确监测。我们以前跟国际上合作,有九个海外中心,因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天象不一样,我们在巴西建了一个空间天气中心,我们在南亚、中亚有个环境中心,包括新疆,我们在中亚建立了中心,在新疆建立了很多野外台站,跟当地的国家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些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数据监测,为大气污染、为全球变暖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和分析,为解决一个综合性方案提供了科技的基础和支撑。所以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充分体现了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为沿线国家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说在非洲,我们建立了中非中心,这是和商务部一起合作,在非洲在肯尼亚建一个植物园。肯尼亚野生动物很有名,但是肯尼亚没有植物园,商务部和我们一起在非洲建了一个植物园,我们提供技术支撑,主要是关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个植物园建立起来,也为当地人、为非洲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做出贡献,有重要的意义。妈妈带着孩子到植物园,认识了很多植物,看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科普、对于教育下一代都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们这样的合作是多样的。刚才谈到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它确实是跨国的、跨地区的科技合作,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数据,为我们的治理提供科技支撑。谢谢。

中评社记者:

作为最后一个问题,关注到您刚刚一直十分关注人才的培养,请问中科院在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人才,主要有哪些重点的科技领域?您所希望培养出来的这些科技人才具有哪些特质?另外也想请您为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人才致以一句寄语。

白春礼:

我们现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做人才培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提供奖学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科学家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奖学金的支持。第二方面,共同举办一些培训班,培训科研管理人才。这个培训班可能时间长短不一,但这个培养是基于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要满足被培养国家对人才需求和渴望,同时也是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的。所以目前我们培养人才比较多一点的是包括了生态、环境、生物技术、资源保护、大气环境等等,很多是与我们海外的9个基地、5个卓越中心紧密结合的。在这方面,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今后的人才培养还是围绕这方面多一些。培养的效果目前已经有所显现,不管是长期培养还是短期培养。比如我最近到几个国家去访问时,有些国家的年轻人,到中国培养植物的讲学班只有三个礼拜,我去了以后,他们都特别热情,在哥伦比亚,感觉像家乡来的一样,一路讲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所学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培养对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知识培养,关键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科学家人文交流、友谊的建立,奠定了非常好的民意基础。

刚才你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对“一带一路”人才的寄语。我觉得,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基于是不是有很好的人才,这个人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果没有人才作为基础,所有的交流都虚化了,只有把理想和计划变成现实,必须有能干、有事业心、愿意为之奋斗的人才,所以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科学院希望通过几类的人才培养计划,真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非常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他们回到各自国家之后,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谢谢。

曹京华:

我就给一个例子,刚刚对越南访问,我们有一个西双版纳植物园园长的一个学生,还没有毕业,他回去以后已经是越南最大保护区的园长,你想,他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中肯定会有作用的。

白春礼:

我们培养的一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现在做巴基斯坦气象局局长。他们都在各自国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肯定也会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他们各自重要的作用。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