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直播

背景资料:教育人文交流厚植“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根基

发布时间: 2017-05-11 15:44:0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吴爱凤

2017年5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既具有粘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教育积极行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顶层设计文件,重点从国际国内两条主线,强化务实举措,加强推进力度,通过教育的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厚植民意根基。

在国际上,中国教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愿,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特色功能,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发展,努力从三方面与沿线国家架设民心桥:

一、加快推进语言互通,为民心相通架设桥梁

民心相通,语言先行。语言互通是民心相通的前提和基础,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高度重视语言互通。一是积极实施我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间语言项目,加大互学语言力度。2012年以来,我国共派出非通用语种人才3454人出国学习与进修培训。2016年度共选派1036名,涉及42个非通用语种、62个国家,其中32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另接受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二是不断强化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快推进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引进国外师资,加大公派留学访学力度,强化与沿线国家合作,到2018年开齐94种外语专业,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三是主动对接沿线国语言互通意愿,支持开展汉语教学。截至2017年3月,在“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开办了137所孔子学院、131个孔子课堂,不断服务沿线国家学校汉语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汉语教学为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泰国孔子学院设立高铁汉语培训项目;乌克兰孔子学院为乌航培训本土员工;白俄罗斯孔子学院为入驻中白工业园区的中资企业输送汉语人才;塔吉克斯坦孔子学院为海成集团本土员工提供职业培训。2016年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学习汉语。汉语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流语言之一,汉语学习已成为助推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成为巩固和发展我与沿线国家友好关系的“民心桥”。

二、大力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为民心相通培育使者

民心相通,使者先行。留学生历来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使者,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持续加大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支持力度。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形成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网络。中国政府明确承诺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2016年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占比超过60%,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前10位的依次是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越南、泰国、老挝、哈萨克斯坦、尼泊尔、也门、孟加拉。设立卓越奖学金项目,强化来华留学高端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发展中国家青年精英和未来领导者。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共有207746人,同比增长13.6%,其中来自前10位的国别人数情况为:泰国23044人、巴基斯坦18626人、印度18717人、俄罗斯17971人、印度尼西亚14714人、哈萨克斯坦13996人、越南10639人、老挝9907人、蒙古8508人、马来西亚6880人。二是持续加大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支持力度。2012以来,我国共有35.19 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其中国家公派人员1.19万人。仅2016年,就有7.44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留学,比2012年增加38.61%;其中国家公派人员3929人,比2012年增加248%。三是大力促进沿线国间双向留学政策联通。截至2017年4月,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45份教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三、全面拓展与深化教育人文交流,为民心相通系牢纽带

民心相通,人文先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民心相通需要教育的人文交流助力。一是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高端引领作用。2016年,通过包括中俄、中印尼在内的六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共签署86项合作协议,取得400余项成果,共有10万多名中外来宾与会参加相关活动,设立了中蒙、中坦、中埃和中印尼等13个专项奖学金,设立了中俄等人文交流奖学金,助力推动与扩大中外人文交流。今年,首建中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于4月24日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南非总统祖马均致信祝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并做重要讲话。中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已成为中非文明互鉴、发展中国家人文合作的又一典范。二是共商共建共享教育人文交流平台。在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功举办9届,吸引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参会者1.2万人,参会学校及教育机构2717所,成功签署1088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举办了包括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学术研讨会、教育资源展、专题研修班、青少年文化节、学生夏令营等170项活动。三是打造一批教育人文交流品牌活动。精心推进了“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千名中小学教师交流计划”等项目实施,到2025年实现双方师生流动总规模达到30万人次,大力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开展了“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等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促进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在国内,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路线图,把“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省部签约共建作为重要抓手,对签约省份在双向留学、涉外办学、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实质性政策倾斜,引领与推动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搭建民心桥梁,努力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取得更大进展。截至目前,教育部与14个省(区)、市完成签约,已基本实现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全覆盖,初步形成了省部推进的行动网络。

签约省份立足其区域定位和特点特色,纷纷打出各自“优势牌”,唱出各自“特色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力军,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深耕周边国家人文交流。云南利用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滇西边境山区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的“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新疆利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接壤的区位优势,在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方面,大力推进多领域、深层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以及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等。黑龙江利用区域优势开展特色“中俄合作”,举办了“语言年”“旅游年”和“青年年”等系列活动,推动中俄人文交流。

二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专耕特色人文交流。福建利用“华侨”资源与优势,以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影响力为桥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中华文化,增进与沿线国家人民的互相了解。陕西利用高校资源优势,牵头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31个国家地区128所高校参加,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甘肃依托“中医药大省”的资源优势,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匈牙利等国家的大学合作设立了8个“岐黄中医学院”和4个中医中心,近年来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0名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海南重点加强与海上丝路国家及中东欧国家、中亚国家在人文交流、双向合作办学、双向留学等方面的教育合作与交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汉语、热带农业、热带医学、海水养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依托品牌交流平台,细耕专业领域人文交流。宁夏重点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阿拉伯学院、宁夏大学迪拜大学孔子学院、宁夏国际阿拉伯语学校等一批中阿人文交流基地。贵州将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举办地的机遇,广泛开展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双方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开展了近300项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民心相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广西专门设立了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等,助推东盟留学生实现留学中国梦。内蒙古利用中蒙博览会、中俄蒙经贸洽谈会等人文交流机制,与沿线国家合作举办教育论坛、教育博览会、教育展、体育联赛、文艺汇演、暑期学校等活动,深耕青少年人文交流。青岛利用独特的海洋资源、海路优势和橡胶轮胎产业特色,利用国际涉海大学联盟(IAMRI)、东盟水产教育网络+、橡胶产业人才培育泰国基地等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 88828083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wua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