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发布时间:2019-09-11 16:20:53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田世宏: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很高兴借此机会与大家在这里一起回顾中国标准化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腾飞,中国标准化事业也经历了“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和“全面提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我国标准化“起步探索期”。标准主要服务工业生产,由政府主导制定并强制执行。这个阶段诞生了标准化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项标准《工程制图》,第一个标准化管理制度《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第一个标准化发展规划《1963-1972年标准化发展十年规划》。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个阶段是我国标准化“开放发展期”。这个时期中国标准化开始放眼世界走向国际,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力度,标准化的工作也开始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确定了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标准体系。1978年,我国恢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身份,重返国际舞台。1984年,首次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成为了我国国家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把标准分为了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同时确立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体系。2001年为了履行入世承诺,强化统一管理,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和2011年我国相继成为ISO、IEC的常任理事国。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标准化事业的全面提升期,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中央深改办将标准化工作改革纳入到了2015年重点工作,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确立了新型标准体系的法律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机制。

我国更加积极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义务,我国专家相继当选了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领导职务,我国与许多区域标准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技术专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我国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贡献不断加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标准化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更加顺畅,标准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在不断的提升。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262项,备案地方标准37818项,团体标准9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有114万项。我们国家已经组建了全国标准化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达到1321个,专家有近5万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秘书处达到89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3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概括起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转变:

一是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了过去政府制定什么标准,企业就执行什么标准的局面。依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规定,更加突出了市场主体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新确立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更好满足了技术创新活跃、市场需求旺盛领域对标准的需要。

二是实现了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我们国家的标准体系实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全覆盖,在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的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3.5%,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占比达到15.1%,服务领域的标准占比正在不断的提升。

三是实现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型转变。一方面,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做到能采即采,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万项。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地向ISO、IEC提交国际标准的提案,提案的年度增长率已经达到20%左右,成为了国际标准提案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70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准化事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也见证了标准化人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标准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坚持融入国际、走向世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彰显新的担当作为。

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多民生领域的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在消费者领域实施消费品质量和标准提升规划,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相关标准近6000项,尤其是轻工、纺织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了86%和94%,在养老家政、物流快递、社会保险等领域不断填补标准的空白,发布实施了400多项的标准。

在兜住安全底线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水平,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了安全屏障。截至目前,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近4000项,涉及到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标准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业看,发布实施了3400余项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500多个,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工业看,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了206项节能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实现节能量达到1760亿度电。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发布实施了100多项标准,有效支撑了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再就是从服务业看,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000多项,对规范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通过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相继发布实施两个技术标准科技专项五年规划,健全了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了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力度,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研制了300多项国家标准,有效促进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引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实施新材料标准的领航行动计划,我们还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基于创新技术的研制,完成了50多项新材料的国家标准,推进了新兴材料的应用。

在社会治理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布实施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十二五”行动纲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开展了国家级的标准化试点500多个,制定实施1100多项标准,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尤其是在推动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和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良好的标准化实践。

在国际贸易方面,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被称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在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41个行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采标体系,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在家电、特高压输电、信息技术、中医药、服装等领域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交标准提案,为完善相关领域的国际贸易规则做出中国的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努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实施中国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寄予的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目前我们正着手编制国家标准化的战略纲要,提出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更好支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二是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将围绕国际标准转化、乡村振兴、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快全面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准化机制。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外资企业、外国专家参与到中国的标准化活动中,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力度,对涉及外贸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都要逐步翻译为外文版。同时,我们也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畅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渠道,促进我国标准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体系之间能够相互兼容,更好地履行好国际标准组织常任理事国的义务,努力为国际标准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下面,我也欢迎记者朋友围绕70年来我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就等方面的问题提问,我和我的同事将给予大家解答。谢谢大家。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88828409邮箱:zz@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