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今天为大家请到的嘉宾,她曾在东北摆过地摊,只身一人闯荡义乌,如今管理着资产庞大的浙江民营企业集团。2005年她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等青年企业家被评为“年度十大风云浙商”。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新女性,就是我们今天请来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商界精英——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女士。
您好,周董事长。
2006-03-10 09:42:56
- 周晓光:
你好!
2006-03-10 09:43:50
- 中国网:
我们了解到,去年您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数十个议案,其中大部分被人大列为正式议案,成了浙江代表团被大会列为正式议案数最多的代表。今年您带来了哪些议案,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2006-03-10 09:44:16
- 周晓光:
今年的议案涉及的面很广,有普通百姓的生活问题。这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我们下面人想的东西都想到了,都已经讲出来了。我们有商业方面的,有品牌方面的,有自主产品提升和品牌提升等等各个方面的议案。我这次提上来的议案有35个。
2006-03-10 09:44:48
- 中国网:
数量真的非常多。
2006-03-10 09:52:29
- 周晓光:
15个建议意见。
2006-03-10 09:52:55
- 中国网:
具体的内容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
2006-03-10 09:53:48
- 周晓光:
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反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因为义乌市当地人口是68万,未来人口是80万的新兴的移民城市。目前牵涉到未来人口在当地居住和生活,有很多匹配的东西目前比较缺乏,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目前的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块,还跟不上现有的义乌市整体的发展,体制性的障碍比较多。
2006-03-10 09:54:25
- 周晓光:
第二个是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当地的教育配置是按照68万人配置的,现在实际在义乌的人口有170多万人,其他的教育配置需要,资源功能性的东西跟不上,这块也是大家反映比较多的。
2006-03-10 09:54:44
- 周晓光:
第三,义乌发展这么快,外来人口也有很多,有的外来人口在义乌已经有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了,他们也想很好的发展。这次温总理也提出来了,有关防止廉价租房和买房的需求和要求了,这方面也比较多,也是民生的问题。
2006-03-10 09:55:04
- 中国网:
谢谢周董事长。我们看到您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人大代表。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怎样将人大代表和成功企业家这两者协调好的?
2006-03-10 09:55:23
- 周晓光:
我觉得这一点都不矛盾,作为我来讲,我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当然现在我的企业里有5600多名员工;同样我也是全国人大的代表,而且是义乌市15年来唯一的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我知道人大代表这个职务的分量,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责任。当时对自己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一定要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当然企业也一定要往前走,要发展得更健康,不能说履行了代表的职责,而不管企业。
2006-03-10 09:55:55
- 周晓光: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一些想法跟我们的地方政府,也包括我们义乌市的人大和省人大的有关领导做了沟通,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我的想法和我想要做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的鼓励。
2006-03-10 09:56:15
- 周晓光:
当时我在义乌组织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原来都是我们义乌市的老领导刚刚退下来的,曾经在义乌当过政协主席的、有当过副市长的,也有教授,包括我们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高级顾问,我把这些老领导集中起来。
2006-03-10 09:56:31
- 周晓光:
其实我在履行代表职责的时候,我主要是应用社会的力量来帮我一起做。履行代表的职责,也能做很多的事情,同样对我企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2006-03-10 09:56:49
- 中国网:
我们了解到您曾经成功地用巨资收购了一家国有企业,也就是上海美丽华集团,您认为民企在参与国企的改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06-03-10 09:57:06
- 周晓光:
现在国企改革是全国性的,民企在参与国企的改革中,是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国企发展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底蕴,包括人才的底蕴,也有品牌的底蕴,也有销售网络等等各个方面的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有很好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只是各个方面对市场的敏感度弱一点。
2006-03-10 09:57:25
- 周晓光:
当然我们民营经过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历程,有市场观念上的优势,特别是我们浙江的企业,做市场的能力和对市场的感觉和敏感度特别好,这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收购上海美丽华集团实际上是强强联合,因为它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我刚才讲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网络资源优势等等。我们有的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经营理念,特别是我们对市场的感觉特别好。
2006-03-10 09:57:54
- 中国网:
您这个集团和上海美丽华集团是强强联合,毕竟您是把它收购了。您在对上海美丽华集团进行重塑和收购的时候,您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2006-03-10 09:58:17
- 周晓光:
我们很想进入上海,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义乌的企业,都是轻工产品,能进上海这个平台,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争取到这个机会。
在收购的过程中,我们很认真,很负责任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很敬业,我想是我们做事情认真的态度感动了上海美丽华集团公司的这些老总,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收购了就可以了,还有我们的理念和思路,在这里突出了我们的优势。
2006-03-10 09:58:40
- 中国网:
收购以后,现在您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2006-03-10 09:59:03
- 周晓光:
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制的阶段,首先把股份制进行了盘点和整理,用了七个月的时间;第二个阶段是梳理阶段,把资产和资源进行整合,因为上海美丽华集团下面有29家公司,整合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发展阶段。因为有好几块是很好的品牌,包括张小泉刀剪等等,还有上海的文具行业,原来上海美丽华集团是上海文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会在这些方面进行大手笔的改造。
2006-03-10 10:00:12
- 中国网:
请问您觉得浙江富越控股集团这种财团联盟,对您的新光控股集团的长期发展有哪些好处呢?
2006-03-10 10:00:32
- 周晓光:
原来新光控股集团是我的先生和我的家族在做,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梦想想去实现,但是因为我们自己还有这么大的公司,很多的人才或者说精力顾不过来。我们义乌也有很多的龙头企业,联盟的都是各个行业最大的企业,所以大家在一起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这些企业家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因为每一个企业家都有很多精华的东西,他的思路和社会的资源。
2006-03-10 10:00:55
- 周晓光:
我们可以通过资本联合这样的平台引进很多高级人才,这些高级的人才也好,或者是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不断的沟通和互动也好,我想这些都会给我新光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和帮助,都是很有作用的。
2006-03-10 10:01:19
- 周晓光:
特别是我们现在收购了上海美丽华集团,那里就有很多的网络点,有很多的平台,对我们新光控股集团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2006-03-10 10:01:51
- 中国网:
可是这种财团联盟毕竟是由很多企业组成的,这种基础是不是会不牢固呢?
2006-03-10 10:02:16
- 周晓光:
这个事情我们也想过,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我们这五家企业都是本土的企业,我们的文化根源都是一样的,包括我们的观念,首先我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因为我们都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做。我们都有一个梦想,而且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人想要的梦想。
2006-03-10 10:02:48
- 周晓光:
第二点,我们的背景。我们原来都是农民出身的,都是在农田里,从泥土里爬上来的。从农民走向生意人,开始做生意,每个人都一样。生意阶段过了以后开始办企业,现在的企业都办得很大,变成了公司。我们都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于每个人都得到了提升,通过这个提升,应该说我们的文化也好,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没有不牢固这种说法。
2006-03-10 10:03:29
- 中国网:
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有创新,我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的创新上做得怎么样?
2006-03-10 10:03:53
- 周晓光:
我们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现在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是中国的名牌产品,我们的新光饰品,十年多的时间,我们一直要做中国品牌,要服务社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拓展国际市场,打国际的知名品牌,这是我们新光的远景和目标,我们为此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投入。
2006-03-10 10:04:22
- 周晓光:
我们是中国的品牌企业,我们的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这块,从2003年开始就跟浙江大学合作,一起不断地开发很多的原材料和工艺,还有管理等等,我们有很多产品,也引进了很多台湾的公司做管理流程的改造。
2006-03-10 10:05:18
- 周晓光:
这十年从100多个员工发展到现在拥有5600多名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的跨度,第一个阶段是纯粹加工的阶段,也是我和我先生两个人,夫妻工厂。第二个阶段是1999年,我就从台湾引进了职业经理人,我们公司现代管理制度从那时候就开始做了。到2003年的时候,我们打品牌经营,在科技项目投入很多的资金,现在每年给企业员工和给企业管理层培训就投入500多万。
2006-03-10 10:05:35
- 周晓光:
对于自主创新,特别是和高校合作,我们每年也会投资很大的资金。我们现在所创造的许多项目也好,或者说成果也好,我们也不仅仅是新光自己一家企业在做,我们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工艺流程,有一些工具和原材料,我们都和行业的其他企业一起分享、交流。
2006-03-10 10:06:08
- 中国网: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民企,都是家族式的管理,高端的管理人才都是自己家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们想问一下周董事长,您是怎样看待企业的产权和治理结构创新的?
2006-03-10 10:06:34
- 周晓光:
因为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因为我们毕竟只有十年多的时间。家族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像欧洲有百年的企业,也是家族的企业,并不是说百年的企业、百年的品牌就一定是股份制或者是其他。
2006-03-10 10:06:59
- 周晓光:
但是作为我们这个企业,从家族企业管理走向现代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度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刚才您讲到的治理结构这一块,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我想每一家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创新和尝试,我们新光也不例外,只是时间问题。
2006-03-10 10:07:20
- 中国网:
我们觉得新光控股集团现在看起来发展的很不错,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挠,义乌的政府对这种民办的企业是否有过帮助或者是政策上的支持?
2006-03-10 10:07:49
- 周晓光:
其实我们义乌的政府是非常有作为的,义乌原来没有工业,现在为什么98%以上都是民营经济。其实十年之前义乌还是一个做生意的小商品市场,到92、93年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就引导我们经商人员,因为那个时候很多经营大户的“第一桶金”就已经完成了,也就是原始的积累完成了,政府就引导企业走制造这一块,如果市场没有工业的支撑,这个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义乌市政府十年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引导我们办工厂。
2006-03-10 10:08:25
- 周晓光:
现在义乌有一万多家民营企业,有几十个行业都在义乌崛起,像我们饰品行业有三千多家企业,工艺品行业也有一千多家企业,袜子行业有两千家企业,服装行业也有一千多家企业,义乌的企业要么没有,有的话起码都是一千家以上的企业,一起来就是一大片。
2006-03-10 10:10:19
- 中国网:
数量很多,规模怎么样?
2006-03-10 10:10:52
- 周晓光:
规模也很大,当时市委市政府也引导我们,因为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办企业,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相关的政策就配套出台了,包括土地、办手续的一些服务,我95年办厂的时候都不知道工商局在哪里、也不知道税务局在哪里、供电局在哪里,95年的时候就是一个办公室服务,我一个地方都没有跑过,不到一个月就把营业执照等手续办完了,并送到了我厂里。95年的时候就有这么好的服务,我认为这就是对我们企业最大的支持。
2006-03-10 10:11:17
- 中国网:
有什么困难吗?
2006-03-10 10:11:40
- 周晓光:
困难总是有的,义乌人本身就是做市场的,对市场这块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这是我们办厂最大的困难。义乌资金也不是很缺,因为我们义乌的银行比较活,他们主动的上门为你服务,政府的服务都做到了,企业由做生意转向做工业,因为要管人,要做系统的管理、制度的管理,还有技术上的东西,这两样是我们碰到最大的困难。
2006-03-10 10:11:57
- 周晓光:
义乌的市委市政府也带领我们的企业家出去学习,一个是自己见世面,还联系其他的大专院校,帮助我们企业一起引进人才,这方面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2006-03-10 10:12:25
- 中国网:
我们现在也常常听到“温州财团进京收购国企”、“浙江财团到沪炒房”等等新闻报道,使公众对浙江的财团游资有一定的看法,您对这些怎么看?
2006-03-10 10:12:44
- 周晓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么多浙商,不管是做房地产的也好,或者做其他资本运作也好,但我觉得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理念都特别好。
2006-03-10 10:13:11
- 周晓光:
刚才您讲到温州的企业,因为温州的企业和我们义乌的企业比较的话,他们比我们发展的早,比我们早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温州人真的很了不起。前几天,浙江代表团也讲到了,不管到哪个国家,都可以看到我们浙江人,都可以听到浙江人的声音,感觉特别的亲切。
2006-03-10 10:13:28
- 周晓光:
刚才你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仅是这个社会的事情,有这么好的有市场经济的头脑的人引进来,对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你的头脑就活了,是不是让很开放的人进来,我不知道他们担心什么?是不是政府在担心,地方企业也担心,你们这么灵活,这样进来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威胁?
2006-03-10 10:13:44
- 周晓光:
98、99年的时候,我们义乌一直在招商引资,把境外的企业也引进来,我问市长:“你觉得对我们义乌这些企业有帮助还是有好处?”因为98年的时候我们不很懂,义乌市的一个市长讲:“我们只有把狼引进来了,我们当地的企业才会活起来,你都不敢引进来,你的企业也活不起来。”
2006-03-10 10:14:04
- 中国网:
这句话说的非常好!
2006-03-10 10:14:22
- 周晓光:
所以我觉得浙江的企业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规范的,他们带来的是机制、理念,肯定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帮助的。
2006-03-10 10:15:08
- 中国网:
我们在节目开始的时候也说到了,周董事长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了解到您曾在沈阳和抚顺摆过地摊,您现在是有上亿资产的大企业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006-03-10 10:15:25
- 周晓光:
我们义乌人有一种精神,就是刚正有为、艰苦创业,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的艰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义乌人讲诚信,义乌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愿意与义乌人合作,因为义乌人讲诚信,义乌人纯朴、义乌人开放,义乌人有正义感。
2006-03-10 10:15:57
- 周晓光:
其实我不是义乌人,我是东阳的,我在义乌发展,我得到很多老百姓和市政府的宽容、包容和信任,所以你应该想到义乌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我自己具备了敢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有诚信,诚信是最重要的。对我们来讲,我们宁愿别人负我们,我们绝对不负别人。
2006-03-10 10:16:18
- 周晓光:
还有我们的学习精神,我们义乌的企业家,每个月都会安排时间到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的清华等等学校学MBA等,所以我们的企业和事业越做越好,这也是我自己所做的东西。
2006-03-10 10:16:34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新光控股集团就像您的孩子一样,您是看着它成长起来的,我们想问周董事长,您希望明年的时候您的新光控股集团是什么样的?
2006-03-10 10:16:57
- 周晓光:
我的企业、我的名牌,特别是我们新光的名牌,明年基本是工薪阶层以上的很多女士都知道我们的新光,我们2006年的目标在2005年的基础上要增长50%以上,因为我们的产品是带给所有女士们美,很多时尚文化。我想明年的现在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新光。
2006-03-10 10:17:19
- 中国网:
非常感谢周董事长能在百忙中做客中国访谈。我们也希望义乌和新光控股集团能越走越好,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周董事长、感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再见! (2006-03-09 10:17:43)
2006-03-10 1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