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30年创新发展路

    嘉宾:华西村党委书记 吴协恩
    时间:2008年12月22日10:00
    简介:从昔日人人穷得吃不饱,到今天的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今日中国访谈对话华西村新一代领导党委书记吴协恩先生,探寻华西村30年的创新发展路。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华西村30年创新发展路

活动描述

  • 时间:2008年12月22日10:00
            嘉宾:华西村党委书记 吴协恩
            简介:从昔日人人穷得吃不饱,到今天的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今日中国访谈对话华西村新一代领导党委书记吴协恩先生,探寻华西村30年的创新发展路。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一个江南的小村庄,30多年来却创造了一个农村改革的奇迹,为什么它能够称的起“天下第一村”的称号呢?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了华西村书记吴协恩先生。

    吴书记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想问问您是如何看待“天下第一村”这个称号的,您是如何理解“天下第一村”的。

    2008-12-22 09:55:23

  • 吴协恩:

    “天下第一村”是在建党80周年的时候,中宣部等几个部门搞了一个建党80周年的图片展览,要我们参加,要我们看,我们就带了主要干部来到北京。我们一看有两幅照片,一幅是华西村,一幅是老书记,名字就是“天下第一村”,而且还讲老书记是“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从此以后,大家就知道“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我认为这是领导对华西村的信任,还有社会对华西的尊称。作为我们来说,既然大家说华西是“天下第一村”,我们一定要按“天下第一村”的要求去做。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我们当时自己就制定了“五容五子”,实际上就是山容、河容、厂容、田农、村容,“五子”就是房子、票子、孩子、车子、面子。当时我们定了这两个“五”,最终要实现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不辜负领导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实际对于我们华西的干部要求是更高了。

    2008-12-22 09:56:04

  • 中国网:

    我们在华西村参观,发现进了华西村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村,家家住别墅,又有小汽车,感觉这真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村庄。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发展经济上的奇迹。一直都是有创新的理念,而且一直是比较超前的。您认为华西村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它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2008-12-22 09:57:51

  • 吴协恩:

    华西村最大的改革创新方面,实际是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开始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华西在61年建村,第一个十五年的规划,仅仅花了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也就是说,12个自然村集中到一个中心区域,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以后,我们的农业方面也感到非常自豪,当时在农村战略上是学大寨、赶华西。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光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不能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偷偷的搞起了小五金工厂,包括加工厂,实际上就是让这些方面增收,增收以后我们再来反哺农业,粮食可以比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对农业的投入是相当少的,比如水利灌溉等等。华西从那个时候发展工业就是为了反哺农业,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的发展就是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让他们富裕起来,这是一个主线。到现在为止,华西还是围绕这个“发展为民”四个字考虑的。

    2008-12-22 09:58:46

  • 吴协恩:

    要说华西为什么能走的比较好,一直走在前列,实际上很简单。华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华西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目标。比如分田到户的时候,我们就让村民来说,你要不要分。我们也按照中央的精神,以统治统,以分治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我们就是不同的时期没走偏,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不断壮大华西的经济实体。所以我认为,实际上就是少走弯路。

    2008-12-22 10:00:24

  • 中国网:

    所以总是能快人一步。

    2008-12-22 10:00:32

  • 吴协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在每个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争论。最大的争论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段时间,姓资姓社的那段时间。小平同志讲的好,不要讲姓资姓社,关键是要发展。我们就把握了这条主线,老百姓富起来,这是最好的证明。咱们没有时间争论为什么,中国落后了这么多年,要赶上去。所以应该说华西有所进步,有所成绩,实际上和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是 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努力,我们是冒着风险在努力,但是改革开放30年,国家给予你政策,特别是对我们农村、农业、三农来说,咱们国家从80年代开始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字头,到现在中央一年要花五千多亿补贴到农业上来。像这样好的机遇,国家投入这么大的力量,我们再不做好的话,也说不过去。所以改革开放30年,确实是值得总结的,也让华西值得回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不能再来一个30年把握的这么好,这个是很关键的。

    2008-12-22 10:00:49

  • 中国网:

    其实到过华西的人都会发现,华西的规划非常好,而且规划不仅是当前,它对未来的规划也有。它有专门的农业区、工业区、生活区,规划非常科学。而且到华西,我的感觉就是村民们都会和我们讲“一分五统”,非常好,大家都非常拥护,觉得这个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您给我们讲讲华西村在这个方面的经验,或者其他村庄有没有什么可借鉴的?

    2008-12-22 10:03:11

  • 吴协恩:

    实际上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在全国很多地方,中央也鼓励小城镇建设,逐步的并村。我们的并村是从01年开始的,在01年前,我们帮助了几个村,包括出资帮他们办工厂等等,但是几年下来就出现了亏损。我们就在想,到底怎么帮他们好。本来这个村负债少,你帮他建立一个工厂,让他们管理以后,他搞不好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就是好事变坏事。后来我们老书记想想这样不行,花了几千万效果也不好,怎么办?和周边村商量,干脆直接加入华西。这样一讲,周边村没有一个不拥护的,全都希望加入华西村。当然,这个加入一定要有一个标准,怎么加入。既不能伤害华西老股东的利益,又不能伤害别的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老书记很有智慧,他就定出了“一分五统”帮带的方式,也就是村企分开,村的书记还是那个村的书记,不变。但是干部由华西党委统一使用,村建由华西统一规划,老百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到企业里,福利也统一发放,经济统一管理。这是“一分五统”的形式。

    2008-12-22 10:03:37

  • 吴协恩:

    这样一来就好了,其他的几个村都要进来,甚至有个别村我们考虑到还不是太成熟,先不收。他们的村民要求他们的干部,说你们不让我们加入华西,你们也不要回到村里了。他们一定要加入到华西,后来老书记一看这个情况,反正忙也帮了,就帮到底吧。所以一并就并了20个村,其中有的村已经并在一起了,16个村,现在并到13个村。通过七年的时间,应该说周边村的变化突飞猛进。我们安排了就业超过4000个,他们的人均收入已经成倍翻起来,我们都实现了在今后老百姓的收入,三中全会提出的是2020年老百姓的收入再翻一番。我们提出的就是要提前翻,争取五年时间翻一番,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华西的老书记始终坚持的是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我们的目标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全国农村更多的农民富起来。包括我们这么多年实施的扶贫计划,每年要花好几千万块钱,现在我们做培训计划,三年前讲的是无偿培训5万名基层干部,三年多的时间,已经是4万8千多人了。我想做这个工作比给钱还要好,因为说来说去,还是观念的转变。这次中央也提出,还要继续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什么事情都是空话。所以华西还会在这些方面继续的努力和尝试。

    2008-12-22 10:04:45

  • 中国网:

    华西的确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典范。在华西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都非常高。而且刚才您也提到,华西村有很多产业,而且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它的经济成就,比如有钢厂、纺织厂,而且我注意到,从2003年开始,咱们的产值都是翻番的,都是几百亿,去年好象450亿。

    2008-12-22 10:06:44

  • 吴协恩:

    451个亿。

    2008-12-22 10:07:17

  • 中国网:

    为什么会一直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

    2008-12-22 10:07:31

  • 吴协恩:

    实际上我们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投入的。比如在2002年前,国家包括到地方都是鼓励拉动内需投资,我们就借这个机遇加大力度投资。但是到03年下半年在北京开了会,我们实施了“三车”原则,因为我们感觉到经济的发展速度特别快,这样就会带来一个调控。我们实施了“三车”原则,就是开快车、开稳车、急刹车。所谓的“开快车”,也就是我们已经投的项目加快速度,抓产出。新的企业“开稳车”,还在规划的企业,还想投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刹车”,放在后一步,看国家的政策到底怎么样。因为如果你违背国家的政策去发展,自身企业早晚要吃亏的。因为毕竟你是一个企业,你和大势相违背肯定是不行的。

    2008-12-22 10:07:54

  • 吴协恩:

    实际上,我们实施了近半年时间,国家在04年就开始提出宏观调控。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包括到今年上半年,形势还是很好的。我们正好在这几年加快了积累,人家在投入的时候,我们是在抓产出、抓效益。到今年4—6月份,我们又对下面的企业提出了“少进多出、只进不出”,实际上预计到了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下降速度。为什么?一个是宏观调控的力度越来越大,到6、7月份还在提高贷款利率。另一个,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本身国内的宏观调控已经在减小了,金融风暴无非是加快了调整的速度,所以很多企业面临着困难。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自己企业要内部解释,如果内部解释不好,遇到风,它就会有险,就抓不到机会。而我们调整以后,我们是现金为王,创新为王,就在这个时机,让我们的企业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怎么进行产业升级,怎么使你的产品在同行业当中做到领先,我们是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这样一来,这次的金融风暴对华西的影响比过去小。你说损失有没有?也有,但是相对而言,在同行业当中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2008-12-22 10:08:44

  • 吴协恩:

    所以我们认为,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脑子过热。我们的老书记有两句话“胜利的时候要防止昏脑,困难的时候要防止急躁。”这两句话也就是我在工作当中始终坚持的。因为华西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规模企业,华西的产业结构过去都是从小打小闹到乡镇企业,到规模企业,到产业链形成,它还是传统工业。传统工业在一段时间内,是不被大家看好的。为什么?都讲高科技产业。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厂长,只有不好的管理人员。行业哪一个都很好,关键是你怎么去管。

    2008-12-22 10:11:41

  • 吴协恩:

    我们的书记说,传统工业方面,在03年8月提出要不断的提升。但是我们这几年赚来的钱怎么花?我们还有一个调整,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所以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到去年为止,我们的三产利润贡献率在集团当中已经达到了23%,今年的幅度可能会更大。最终,我们要把华西集团做两块产业,就是传统工业50%的贡献率,三产服务业达到50%的贡献率。三产这一块,我们主要是发展三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服务业,我们有自己担保公司、典当,包括争取做财务公司,最终是银行。另一方面是参与到银行证券中去,像今年有些企业等着分红,我们就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新的领域去。第三个方面是做物流,因为江苏是一个原料稀缺的省份,我们就利用原料稀缺,和国际上的大企业合作做仓储。我们在浙江码头建仓库,让他们把原料放到这个仓库中。这样一来,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确实效果比较好。像和新疆建设兵团合作的100万吨的棉花仓储,仅仅两年时间,今年已经到20多万吨了,再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想达到100万吨的仓储。这样一来,我们既省了国家的钱,又为华西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不然的话,仓库都要国家建,现在是我们企业自己建,不要你花钱,你只要付仓储费,存储到我们的仓库,实际上这样双方都得益。

    另外,华西这几年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富裕了,环境也好了,新农村建设变成小城市了。其中有一个外国议长到华西来,是非洲的,我陪同的。他刚刚进入华西,我给他介绍华西村的时候,他和翻译怎么说都不相信,他说你是不是骗我?这不可能是一个村的。

    2008-12-22 10:12:27

  • 中国网:

    这应该是所有到华西村的人的第一印象。

    2008-12-22 10:14:26

  • 吴协恩:

    他说肯定最少是一个市,因为在非洲可能城市小一点。实际上,我们利用新农村建设,华西村的品牌,特别是老书记的品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这几年下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华西村的产业。去年在旅游产业方面,效益达到了1.47亿,这是光旅游的收入。这个前景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认为,华西之所以在创新方面、发展方面有所进步,实际上就是少走弯路,而且国家说调控我们就调控,国家说发展我们就发展。无非是行动早一点,等到大家都在讲怎么发展的时候,你就不能再去投入了。因为马上就会有调控。

    2008-12-22 10:14:46

  • 中国网:

    这确实是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

    2008-12-22 10:15:19

  • 吴协恩:

    对,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也违背不了。包括我开会的时候,领导关心地问,这次宏观调控和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影响怎么样。我就和他们说,说来说去我们的企业不是做给哪个看的,而是真正在这个行业内,要让同行能够感受到,关键是要盈利。你如果不盈利,老百姓得不到实惠,这一年就白忙乎了。说来说去就是内部建设好,内部建设的好就能够抗风险。所以我们的发展是稳中求进,稳中求快,而不是跨越式发展。过去是跨越式发展,我们现在是稳中求进、求快。

    2008-12-22 10:15:32

  • 中国网:

    所以华西的发展一直是非常科学的。

    2008-12-22 10:16:02

  • 吴协恩:

    在这一点上,这是华西企业的宗旨。华西规模大不大?我认为应该比较大了,在全国来说,中国百强企业当中,我们的效益达到了百强企业的76位,销售规模达到了94位。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人来说,不要认为自己做得有多大,我个人这么认为。因为很多的例子说明一个企业葬送在一个人的手里。像安然公司,它是世界500强,而且排在前几十位,后来也没有了。

    2008-12-22 10:16:19

  • 吴协恩:

    所以作为一把手来说,特别是管理层,把发展企业一定要放在如履薄冰上来,随时随地会出现风险,你怎么来控制这个风险,怎么能把企业发展的寿命延长。你要说不倒,谁也不敢说,但是我们要实现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企业集团,这是我们始终遵循的。我只要求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赚钱、常赚钱,而不是赚大钱。因为你要赚大钱心态就会变,本来是做企业的,后来导致赌企业。企业如果要去赌,这个企业就快完了。所以我们不能有失误,我们身后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我们发展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村民,为了老百姓,为了我们的老股东,所以我们不能有失误。

    2008-12-22 10:17:13

  • 中国网:

    要对百姓负责任。我们在华西发现不仅经济发展的非常好,而且社会福利各方面,包括精神文明也上去了,脑袋也要富裕起来。而且还专门有营养配送的培训,据当地人说,所有的村民家里都会参加营养食物搭配的培训。

    2008-12-22 10:17:21

  • 吴协恩:

    营养配送中心。

    2008-12-22 10:19:50

  • 中国网:

    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发展,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吧。

    2008-12-22 10:20:18

  • 吴协恩:

    可以。像我们华西有精神文明开发中心,它是在80年代中后期组建的。那个时候皮包公司到处都是,甚至拎着一个包就是一个公司。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风气在变。华西人要讲诚信,不能这样。我们当时的老书记提出,他们办公司,我们也办,叫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实际上也是产供销一条龙,就是把华西的好例子,不好的例子都集中起来,来教育我们的村民,引导我们的村民,做富人要脑袋富、精神富。所以华西的一些建筑,你都可以看到。像华西的古代24孝,中国的传统教育孔庙,现在孟庙马上也要建好了。我们就是把中国的优良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景点建起来,让老百姓了解,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方面。

    2008-12-22 10:20:31

  • 吴协恩: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的村民经常要开会,实际上就是村务公开的会议。在这个会议过程中,每个月的发展情况都要向村民说明,可能全国农村现在没有,我们还是几十年在保存着,每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就要开一个村民大会。另外,把当前的一些宏观形势,国家乃至国际上的形势和村民讲,让他们了解现在是什么情况。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让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大幅度的提高。

    2008-12-22 10:21:12

  • 吴协恩:

    我只举一个例子。像我们华西的花花草草还有果树,你看不到有人去摘,在农村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关心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方面,确实花了很多心思。你富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不行。我们的标准中有一条是要身体健康,怎么办?一方面我们建立一个体检中心,可能在全国的村是最好的体检中心,和上海的体检中心合作,他们出人,由我们花钱,比如做一个CT,现在最时髦的我们也有,全国只有三台。并且都是免费体检,一年一次。如果说发现有生病的,严重的由村里帮他请专家、教授统一会诊。这样一来,村民的医疗方面得到了很大保障。

    2008-12-22 10:22:02

  • 吴协恩:

    60年代自然灾害的时候华西也不好,在70年代我们还有打光棍的,现在我们自己有营养配餐中心,现在不是你想吃就吃,现在是要吃出健康,怎么办?我们请一些专家,包括中国最好的营养配餐师,给我们的农民讲课,但是这个都是自愿的,村民每家一个,剩下都是想来就来,我们作为一个引导的方式让他们来上课。怎么做菜,不能像过去那样,而要完全按照人的营养需求来搭配。我的爱人一段时间回来做菜有点过头,连盐也不放了,把我的口味调整到不适应。所以说能为老百姓想到的,实际上都想到了。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让老百姓能接受我们的好的方法、建议,怎么来搞新农村建设,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而且要让大家来支持,怎么办?我们在很多年前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全国各地都是公费旅游让老百姓出去,那个时候笑话很大,因为很多老百姓第一次出家门,连筷子都带着。后来华西富了以后,90年代开始我们分期分批让老百姓出国旅游,看看外面的世面,有哪些不如华西的,有哪些是比华西好的。真正的生活水平我们完全不低于外国人,但是生活的质量,包括环境确实和新加坡和欧洲的地方有一些差距。我们通过这种形式,回来以后发动大家来讨论,把让老百姓干变成老百姓主动要干,这是一个质的不同,所以很顺利的就把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推动下去。

    2008-12-22 10:22:10

  • 吴协恩:

    再一个,华西对环保的重视,包括生活污水处理,我们现在又在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就是把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处理掉,这个可能在一部分中小城市都达不到。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就是要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之下,生活在一个有道德、讲诚信的环境之下。我们不是有两个节吗,一个是3月23日诚信节和10月5日的旅游节,实际都是推动华西村民职工的一种素质提高的方式。

    2008-12-22 10:23:54

  • 中国网:

    确实是非常务实的。从刚才我们去华西村几代别墅的样子也能感受到村民的见识越来越广了。第一代别墅可能是连排的,到现在已经是欧式的别墅,让我们进村感觉到像在国外的感觉。而且华西村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发展空间,现在的新村民也非常多。每年吸引的大学生也不少,您能给我们讲讲华西村自己出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都要回村,还要带其他人也到华西村来落户,还有外来人在华西村也能享受到比较好的福利,能够安心在这里打工,这里的老村民、新村民能够在华西安居乐业。华西村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环境吸引人才?

    2008-12-22 10:24:03

  • 吴协恩:

    首先就是要给他这样一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发展不能缺人,越发展越缺人,越缺人就要用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过去招聘人才的时候,记得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些上海的老工程师,我们每个星期天把他们请过来,逐步的发展壮大,我们自己培养我们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现在不需要培养,不是说绝对不需要,我说的是真正好的人才不需要华西去培养,应该是在社会上招聘。这个就叫社会分工不同。

    比如像一个村办一个大学我比较反对,可能我和人家的想法不一样,我也去找了,包括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大学, 我们都一起沟通过,讨论是不是合适在华西建一所大学。但我们认为,这不是太合适的。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有一个专业分工不同的问题,你是搞企业的,你不是搞学校的,所以在90年代到2000年,大企业都想办学校,但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为什么?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2008-12-22 10:27:27

  • 吴协恩:

    企业肯定有企业的手段管理,这样管理大学肯定管不好。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哪怕出薪高一点请专业人才,包括到大学招聘。像最近我也招聘了一部分大学生,就是省级学院的大学生,最近招聘了10几个,补充到我们的管理队伍中。另一方面,特别是华西村自己的大学生怎么办?过去我们是奖励的,鼓励他们回来,那个时候我们缺人才。现在华西的政策是鼓励他们出去,而不是鼓励他们回来。当然,他们回来我们也欢迎。为什么?因为华西发展了,现在已经全球一体化了,不管是哪里的人,只要为华西工作,他都是华西人,不存在华西人就是华西人,应该是有这样一个胸怀才能有人才。这样一来,华西的发展舞台、平台就更宽广,不能像80年代中后期,都要尽量用自己的人,这是一个陈旧的思想。现在是完全放开的,你要相信他们,哪一个不想干好,谁都想干好,谁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出成绩,关键是怎么给他们一个舞台。这一点在华西已经是放开了。

    2008-12-22 10:28:25

  • 吴协恩:

    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社会上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我们华西村出去的大学生出去一个,回来两个,男的带一个女的回来,女的带一个男的回来,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但是我们认为这也好,他们毕竟都是大学生,相对综合素质要高,而且他们回来以后,我感觉这些大学生对华西的事业是非常的积极,有不少年轻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班子中,我们是不拘一格的,我们的班子队伍不管你是哪里人,只要在华西工作的都可以进入班子,唯一的就是要看你的成绩,这就是检验你的标准。当然,你的综合素质是前提,你的成绩就是检验你是不是能够进入班子的标准。

    作为华西来说,我们鼓励他们不光在国内,还要走出去。所以我们现在有20多个青年在国外深造,因为华西具备这个条件,不怕花钱,早一点让他们融入到全球一体化当中去,回来为华西的建设添砖加瓦。像我们这些人,实事求是地讲,要和他们的文化程度来比,和他们的差距很大,我们还是在凭着过去的经验在干。所以我希望华西的年轻人能够更早、更快地成长起来,来替换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称之为“过渡的一代人”,如果他们能接班,那么华西的前景可能会更好。

    2008-12-22 10:29:19

  • 中国网:

    已经有许多国际型人才了。其实在和您的交谈中我发现华西的每个阶段都是有发展目标的,像70年代的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而且现在华西已经把企业开到城市,甚至开到了国外。那么它未来的计划是怎样的?

    2008-12-22 10:30:12

  • 吴协恩:

    发展经济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动力,你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和人家不一样。我认为华西为什么要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为民,让老百姓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目标。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都发展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最起码比过去鼓了。过去没得吃,现在是吃好还是吃差的问题。你要想更好的上一个台阶,让更多的老百姓富裕,只有靠发展,发展是唯一的出路。怎么去发展,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认为,还是围绕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主线,也就是两个50%的方式发展。我们求的是稳,03年是100亿的时候我就提出来,华西的干部,华西人不能追求百亿企业,要追求百年企业,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有企业在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肯定好。没有企业了,说什么都是空话,经济不发展,说什么都是假话。所以我认为,我们不是为了大而去大,而是顺其自然,是为了发展它才会大。这是一个方面。

    2008-12-22 10:30:29

  • 吴协恩:

    另外我们在用人上面,也就是以人为本上面。我有两句话,“以人为本,制度管人”。我这个一把手钢铁不懂,金融也不懂,你叫我管理村庄也是在学习。怎么办?就是把不同的人才组合到你的队伍当中来,他们懂,我无非是让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发展。而且不光要让他们自身建设华西,发展企业,还要让他们学到东西,这是最大的目标。

    2008-12-22 10:32:32

  • 吴协恩:

    过去的以人为本,我的理解是开个会,吃个饭,或者在生活上关心一点,这是需要的,包括搞一些体育活动。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要提高一步,实际上就是要做到人人平等。为什么这么讲?不管是哪一个单位,你是新来的,我是早到的,无心当中有一种看得起、看不起的氛围,我们华西也是这样,新村民、老村民、外来员工。所以我们一直力求强调在华西是不能叫打工仔,都是叫员工,我们华西也没有职业经理和CEO,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华西人。但是我们的人才结构是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甚至还有拿国务院津贴的人员,真正把他们当成一家人。

    2008-12-22 10:34:29

  • 吴协恩:

    这样一来,不同的人才在华西工作,他们就有一种取长补短,能够学到东西。另外,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搞培训计划,其中有一个企业一年的培训计划240天,人家有的说不要干活了?实际上不是这个道理,我们是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包括员工都要培训。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和人家不一样的培训,比如车间主任的培训、经理的培训,员工如果愿意,都可以去参加,都是放开的。不是说员工就是只能进行员工的培训,有的是为部门经理、财务人员培训,但是员工有需求,想要学,也可以。规定的项目可以学,规定以外的如果还想学,还可以去。这样一来,他就形成了一种学习型的体制,就是让他们学到东西。学到东西比给他更多的奖金、工资好得多,人就是这样,他能学到东西,就能留住人。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今后投入的力度可能还会更大。

    2008-12-22 10:34:35

  • 吴协恩:

    华西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路子还是不变的,共同富裕。即使有差距,但是两极分化一定要把握好,我们要鼓励我们的经理,特别是干部要有一种奉献精神,你的成绩得到大家认可了,这个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而不是钱拿多少。但是我们还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做,你如果要拿,也可以按合同办事,有的甚至要拿到几千万。但是我们拿到几千万也是合法合理的,而且包括我的工资、奖金都是公开的,大家全都公开。因为老百姓、员工不怕你多拿,就怕不知道你拿多少。我们的老百姓都在评是不是他应该拿这么多,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拿的更少,这样就会有一个对比。

    2008-12-22 10:36:51

  • 吴协恩:

    我们的思想是今后华西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而且我们在集体控股方面可以帮更多的人,这条路我认为是目前在中国的农村还是非常好的,我认为是成功的。如果没有共同富裕,像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谁来出钱?老是向民营企业募捐,“手里有米心不慌”这是毛主席讲的。所以集体方面就是做公共事业,个人股份就是他自己的,这样的话两不误,公也赢,私也赢。

    2008-12-22 10:39:45

  • 中国网:

    村民也有积极性。

    2008-12-22 10:39:51

  • 吴协恩:

    对老百姓的利益也不伤害。

    2008-12-22 10:40:04

  • 中国网:

    非常感谢吴书记和我们分享了华西村从成长到壮大的过程,而且分享了有参考价值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华西村新一代领导人的智慧所在。谢谢!

    2008-12-22 10:40:1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422_081222.wmv

图片大图:

  • 华西村的第五代别墅

    中国网 常海燕

  • 华西村新修建的观光缆车

    中国网 常海燕

  • 华西村村民家里

    中国网 常海燕

  • 华西村党委书记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 王一辰

  • 华西始终围绕“发展为民”四个字考虑

    中国网 王一辰

  • 华西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

    中国网 王一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