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环球汉语》诞生过程

时间:2013年6月10日14:00
嘉宾: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黄友义
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 王君校
华语教学出版社总编辑 韩晖
简介:《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系列教材是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它将帮助外国人很有效很系统地学习汉语。《中国访谈》邀请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以及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王君校和总编辑韩晖来作客我们的节目,请他们三位来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情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独家解读《环球汉语》诞生过程

活动描述

  • 时间:2013年6月10号14:00 嘉宾: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 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王君校 华语教学出版社总编辑韩晖简介:《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系列教材是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它将帮助外国人很有效很系统地学习汉语。那么今天我们将邀请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以及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王君校和总编辑韩晖来作客我们的节目,请他们三位来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情况。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我现在手里拿到的,是《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系列教材。这套教材是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它将帮助外国人很有效很系统地学习汉语。那么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华语教学出版社社长王君校和总编辑韩晖来做客我们的节目,请他们三位来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情况。

    2013-06-09 16:48:12

  • 中国网:

    欢迎三位做客我们的节目,首先我想请三位用几句话来介绍一下《环球汉语》这套教材。

    2013-06-09 16:48:58

  • 黄友义:

    我觉得这是两个在语言教学方面最有经验的出版社推出的一种最新式的汉语教材。

    2013-06-09 16:49:13

  • 王君校:

    我觉得它的特点是一种“趣味性地学汉语”,就是这套教材学得并不枯燥,很有趣味性。

    2013-06-09 16:49:53

  • 韩晖:

    我觉得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次旅行。

    2013-06-09 16:50:33

  • 中国网:

    《环球汉语》这套教材它主要针对的读者是哪些群体呢?

    2013-06-09 16:50:56

  • 韩晖:

    如果是国内,主要就是针对来华学习语言的,但不一定是汉语专业的留学生,本科不一定是语言专业的,不一定是中文专业的,就是非专业的语言学生。如果对国外,应该是针对中学偏高一点年级的,然后大学所有的学生,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不专业的,就是不以汉语为专业,或者以汉语为专业都可以,因为它是一个针对零起点的教材。

    2013-06-09 16:51:09

  • 中国网:

    《环球汉语》这套教材是多媒体教材,那么在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呢?

    2013-06-09 16:51:20

  • 韩晖:

    首先从最基本的说,引用一个教师反馈的,这位教师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我们思考。他说,看了这套教材以后,终于发现了一套和西方的语言教材一样的,让他满意的教材。也就是说,汉语的教材,在各方面,从内容到形式,在他们眼中一直都是不满意的。而教西班牙语的、教法语的那些教材,他们满意是因为那些都是西方国家编辑出版的。这套教材让他们觉得终于在这方面和它们已经到达同等水平了,这个最基础的就是从版式设计到整个教材结构的布置、安排,这个已经完全脱离了我们中国出版的一些汉语教材,甚至包括国外出版的一些汉语教材,因为也是华人在出。就是说,首先是从这些形式上他们已经接受了。

    2013-06-09 16:51:33

  • 韩晖:

    另外就是它的整体架构,因为以前的教材,没有这么多介质。《环球汉语》是有影片的,而且是院线播放质量。第二,《环球汉语》有一个专门配套的网站,这个网站,学生或者老师注册以后,可以使用里面所有的内容,包括视频的、音频的,然后有一些练习,就是课后的练习,拓展的一些练习。还有一些社区的空间,学生、老师可以在上面交流,也可以上传他们自己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另外,这个网站上还提供了很多书里没有提供的东西,比如一些学习体会和学习资源。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老师现在正在用某本汉语辞典感觉特别好,他就分享上去,然后大家就可以去找这本辞典,就是一种课堂教学之外的资源,是他们特别缺乏的,尤其是在国外教书的老师,他们都很不容易找到这些资源。

    然后是电影,现在目前是20集,然后正在拍的还有续集。整个教材是基于电影的,这是唯一的一套教材这么做的,它也是学生兴趣的出发点,因为通过看电影,等于学生一上来接触的不是一大厚本的教材,先让他看一个电影,一个片子,马上就把他的兴趣点给激发出来了。这应该也是最大的一个亮点,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

    2013-06-09 16:51:51

  • 中国网:

    对于图书的出版发行来说,前期的市场调研很重要,在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前,中美双方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去对市场进行调研,那么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市场调研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呢?

    2013-06-09 16:52:10

  • 黄友义:

    半年集中为了这套书做调研,但是跟团队合作的调研不是这半年,也不是一年,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最早关注耶鲁大学的汉语教材是什么时候,是87年,我就到这个学校去找他们编汉语教材的人,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怎么编。所以这个调研,应该说,针对这套书是半年,但是我们跟潜在的合作方的调研工作早就开始了。这半年怎么做的,他们直接参与的。

    2013-06-09 16:52:25

  • 王君校:

    我们是两方面,一个是我们中方负责我们区域的调研,美方他负责一个区域的调研。调研的时候是分布调研,然后相互交换调研报告。我们采取这种方式。我所谓的半年时间是这个项目启动正式运作之前的一个调研,等到这个项目开始运作之后的时间。实际上调研过程是贯穿于我们整个六年的时间。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先拍了一个导航片,拿这个导航片就开始在各个地方进行试讲,试讲之后又不断地有反馈。然后在这六年期间也经历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包括耶鲁大学整个资金,他们是叫基金会,最后他们缩减了大约25%的经费。包括这几个项目整体经费的调节,包括把本来是第一阶段要拍40集的,现在我们分成两个阶段了,这两个阶段到后来再拍,然后不断再调整,因为我们是把它当作一个市场化的产品来做的。

    2013-06-09 16:52:37

  • 黄友义:

    我们这个团队中间没调整,他们内部的人员机构还有变化,还有他们人际关系的问题。

    2013-06-09 16:52:53

  • 王君校:

    他们耶鲁大学的项目负责人也换了一茬,在这个过程之中因为有调整,所以我们也不断地有一些谈判。因为我们是一个双方合作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双方各自投入,双方虽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之中也会有各自利益的一个考虑。所以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谈判。包括在合作过程之中,就不断打磨这套教材。这套教材并非是以我们前半年的调研为基础最后形成的产品,是经过不断地调整,只要出来了一段产品就要去市场验证,然后不断地反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在这六年过程之中,调整了非常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这么精心打磨出来的这么一套教材才能更符合需要。

    2013-06-09 16:53:35

  • 中国网:

    那用一个词来形容《环球汉语》这套教材,可以用好事多磨,也可以说是精打细磨,因为它毕竟经历了六年左右的时间,才在6月14号进行首发。那么其实它另外两个时间段也很重要,一个就是5个月的市场调研,超乎一般出版社。刚才韩总编也提过了,与其他的出版社相比,这套教材可以说是领先了十年。那我想问问,这个结论,王社长您是怎么看的?

    2013-06-09 16:53:54

  • 王君校:

    我有这个感觉。因为我到华教社开始接手这个项目。当时我跟美方最初谈的时候,定的原则就是这么定的。就是说我们在出这本教材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想象中美合作要做这么大的一个大型的项目,花费的时间肯定长,当时我们想最少也得三年时间才能把它开发出来。所以我们想到了,这套教材一旦出版,我们就要做成最权威,这是我们的原则之一。

    权威性我们要领先十年,所谓这个领先十年,它准确不准确也是我们现在的一个预估,当然在做这套东西的时候,我们有市场调研。当时市场调研的情况,也就包含了国内外所有现存教材的一个调研,然后在这里边我们最终还是非常强调一点,就是要符合对象国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

    2013-06-09 16:54:08

  • 王君校:

    所以刚才韩总编谈到,我们这套教材很多老师用完之后都觉得它的这种方式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我们在中国出版的大量的教材实际上以“我”为主的这种思想特别多,所以我们认为,很多的东西在国外教学里面是非常别扭的,很多教师也不断地反馈。这个可能反馈出,我们中国出的教材在国外,在教学方法上、时间安排上、课堂教学的这种配置上,都是非常不符合西方习惯的。

    所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所以我们把最大的功夫做在调研上,还有在教学方法研究上。所以前期黄局也讲了,我们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在中外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大概几十万字的调研报告,这个也是我们最后做这本教材的最基本的一个指导原则。

    我想,在这一点上,目前没有更多的出版机构能够花这么多的钱,按照这种市场运作的方式去做这么一本教材,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这个十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信心,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一个数字。

    2013-06-09 16:54:29

  • 黄友义:

    低端的东西容易复制,因此也不可能领先多少,你出来可能三个月就被人复制了。高端产品不容易复制,因此它就容易领先。但是你要做一个高端产品,它背后的力量就必须强大,你做低端产品、普通产品需要的投入就少很多。首先是理念,你的理念得对。第二你得有队伍,像这种教材,它是国际合作的得双方两支队伍,而这两支队伍里面又需要双方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技术人才拍点高清都拍得出来,但是文化冲突怎么解决,所以得有一批跨文化交流的,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第三就是你得有这种气魄,你敢于投入,某种程度上敢于下这个赌注。我觉得这些因素都是具备了,所以我们敢做这件事。

    2013-06-09 16:54:43

  • 中国网:

    好的教材就需要好的专业的专家团队作为保障,那么对于《环球汉语》来说,它的专家团队是如何构成的?那么中美双方专家是如何分配任务的呢?

    2013-06-09 16:54:55

  • 韩晖:

    我们是这样。因为从我们要设计这套教材,首先是要以外方为主,因为我们要针对的是国外读者,如果以中方为主的话,可能就回到原来那些教材的模式上了。所以我们首先定调就是以外方的作者为主,中方的作者负责提供他们的意见,就是外方作者拿出一个教学大纲,然后包括教材初稿,包括整个剧情的这些东西,由中方的专家,包括我们这些出版社的人审核并且提出我们的看法,然后他们那边再修改,主要是这样。

    然后影片的拍摄基本上是以中方为主,但是主创,比如说像导演是他们,编剧是中方找人做的。所以就是说,主要应该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他们的教学方法。

    2013-06-09 16:55:06

  • 王君校:

    最初我们定的是有两个委员会,一个是最高的委员会,双方领导作为一些上层的沟通,然后我们有个学术会,双方各有10名,我们有10个人,他们有10个人,最后这个东西由美方的一个作者他来把这个创意做好之后,拿给我们双方的这些专家进行讨论。讨论的时候也非常激烈,闹得也不是特愉快。不过我们是认为这完全符合西方的学术探讨氛围,最后大家进行不断地修改,当然有些专家也不同意,最后我们还是讨论了几天,最后还是进行了一些修改,不断完善。

    所以教学方法跟市场反馈的调研是以美方为主的,但是对于我们中方的这些专家,主要是让美方所出的这些东西,学一个真正的汉语就行了,不要把汉语给学成俄罗斯语就行了。

    2013-06-09 16:55:23

  • 中国网:

    刚才王社长提到了在由中美专家组成的团队中,有摩擦有争论,那么这种摩擦和争论恰恰也是一种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那么您当时是担任该项目的指导,并且参与了整个过程,那么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尤其是这种文化的交流传播方面。

    2013-06-09 16:55:57

  • 黄友义:

    我觉得既然你是作为一个国际跨文化的项目,整个过程当中你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行为。中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是应该有思想准备的。关键是能够有这样一个机制,比如说我们项目协调委员会,跟耶鲁校方我们当时达成一致,就是拍摄团队当中、编写教材团队当中肯定都有冲突,他们能解决解决,解决不了时我们直接沟通,打电话、写很长的电子邮件,所以有些问题是底下交流,就是学术层面解决,有些是管理层面交流。我觉得我们有这样一个机制。这个机制保证了这个项目在冲突之间不断往前移动。我觉得做这样一个项目它的收获是双重的:一个是你最后拿出一个国际化的产品来;另外一个,提高我们这个团队跨文化传播的行为能力。我觉得这是双层的收获。

    2013-06-09 16:56:10

  • 中国网:

    2007年5月17日在北京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正式命名该教材的中文名为《环球汉语》,英文名称暂定为“I speak Chinese”,但是后来又改成了“Encounters”,那么这个变化的原由是什么呢?

    2013-06-09 16:56:25

  • 黄友义:

    我理解是因为“I speak Chinese”这个名字非常好,我们一抓住它,双方都愿意。但是美国市场是高度发达的商业化市场,不知道谁就可以注册一个“I speak Chinese”,他注册了我们就不能用,不能用的情况是美方发现的。因为它在美国市场首先要注册,他注册的时候发现“I speak Chinese”已经被人注册了,虽然没有我们这么漂亮的教材,但是这个名字被人占了,所以他就换另外一个。 这另外一个,“Encouncers”,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不同文化的冲突,其实并不能理解成冲突,而是交流,交融,相遇。

    2013-06-09 16:57:21

  • 中国网:

    华教社在《环球汉语》这个项目里积累了哪些经验,尤其是对于中国出版人走出去,走向世界这方面有哪些创新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呢?

    2013-06-09 16:57:43

  • 王君校:

    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队伍,接了这个项目之后,跟美方不断地谈判,然后这个项目不断地推进,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锻炼,向美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美方对权威性的理解,美方作为权威性的理解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他在做这个项目期间不计投入,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导演都是用的美国最好的导演,非常有名气的。他们在对这个项目所有的投入方面,都是要求一定要做到最高,做到最好。但是对于我们中方来讲,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一定要算成本,要考虑性价比,考虑这笔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较,但是美方的做法就是,既然我们确定下来要保证它的权威性,那我一定要用到最高点。

    第二个,也包括他们的一些市场经验,不断地进行,包括我们提前拍了一个导航片,当时投入也非常大,中美双方加起来,这个钱大概人民币得有四五百万,但是它仅仅是一个导航片,后来在谈判之中把它作为影片的第一集。

    但是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做的是一个实验的产品,对于中方,有的时候,我们当时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后来做过来之后,我们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套东西之前的大投入可以保证我们今后所有影片,更大投入实际上在后边,这些投入就不会有一些失误,如果之前不做这个事情,很有可能我们后面损失更大。

    2013-06-09 16:57:55

  • 黄友义:

    我觉得我们通过这个项目,总结的经验之一就是,做任何项目首先要培养起一种国际上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机制。这套教材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能够在六年内发布,跟我们和耶鲁大学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关系。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大的五个知名大学之一,耶鲁出版社也是美国最知名的五个学术出版社之一。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建议来,编写《环球汉语》的时候,中方提的意见他们马上接受。校长后来和我们中方领导签了意向书。他们为什么敢下决心,是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给对方留下了一个比较积极的印象,因为我们有学术水平,我们有合作精神,我们又掌握着资源,然后我们有一支比较一流的编辑出版队伍,这些让对方相信我们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所以我觉得,回过头来看,最让我们觉得满意的还是我们通过跟对方的合作,检验了我们的一支跨文化传播的队伍。

    2013-06-09 16:59:32

  • 中国网:

    最后我想问问几位嘉宾,尤其是对于《环球汉语》这套教材的未来,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2013-06-09 16:59:55

  • 黄友义:

    《环球汉语》一定成为全球的汉语教材。我觉得目前我们做的工作是个开始,我们的目标就不是一集,也不是续集,我认为帮助外国人了解汉语,从而了解中国文化,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的《环球汉语》在整个中国文化传播方面,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3-06-09 17:00:11

  • 王君校:

    《环球汉语》将来是我们华语教学出版社一个最主要的产品,我们要把它经营好,我们也有信心。

    2013-06-09 17:00:27

  • 韩晖:

    首先是希望《环球汉语》能成为全球使用者最多的一套权威教材,同时也希望《环球汉语》能为华教社的品牌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3-06-09 17:00:42

  • 中国网:

    好,再次感谢各位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各位的支持!谢谢!

    2013-06-09 17:01:17

  • 中国网:

    (责编:齐凯 主持人:齐凯 图片:李佳 摄像:刘哲 宗超 后期:刘哲)

    2013-06-09 17:01:3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fgy/2013.06.04-hyjc_1370766730.mp4

图片大图:

  • 黄友义:《环球汉语》在整个中国文化传播方面,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国网 李佳

  • 黄友义:《环球汉语》是一个国际跨文化的项目。

    中国网 李佳

  • 王君校:“精心打磨”出来的《环球汉语》符合市场需求。

    中国网 李佳

  • 韩晖:《环球汉语》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次旅行。

    中国网 李佳

  • 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华教社社长王君校和总编辑韩晖在接受中国网采访。

    中国网 李佳

  • 中国网记者齐凯在提问。

    中国网 李佳

  • 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左二)、华教社社长王君校(右二)、总编辑韩晖(右一)、副总编辑郭辉(左一)

    中国网 李佳

  • 《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系列教材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