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民日报:居民就医将有更多选择

发布时间: 2013-10-15
放大缩小

解读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采访人:本报记者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5日 02 版)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提出在深化医改的同时,面向社会和市场主体,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消费能力,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

什么是健康服务业?《意见》给出了范围:“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该负责人解释,除医疗服务、健康保险以外,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以及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服务,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研发制造和流通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化、第三方服务等衍生服务,也均属于健康服务业范畴。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美国健康服务支出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17%,在经合组织国家也一般保持在10%左右,比较而言,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国外有经济学家预言,健康服务业是下一个要兴起的明星产业。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行业

我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超过2万亿元,仅占GDP的5%左右。作为健康服务业中最重要的领域,医疗服务业将得到大力发展。《意见》明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国家将通过选择社会办医联系点,予以重点跟踪推进。

《意见》提出,明确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同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

该负责人介绍,《意见》明确对医疗服务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在财政支持政策上,明确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在税收、价格支持政策上,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医药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了对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各地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免予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意见》还提出,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国家确定部分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优质资源将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

探索面向居民家庭的签约服务

今年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2亿,如何养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该负责人说:“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的同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广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逐步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鼓励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健康服务内容,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仅约2.8%,该负责人介绍,将鼓励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此外,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改革试点,探索面向居民家庭的签约服务;到2020年,80%以上的市(地)、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采取措施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和咨询、全民体育健身,以及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人才充分有序流动的机制。不断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探索发展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等。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郑海滨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