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希军:中国需要建立大健康产业保障体系

时间:2014年3月9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
简介: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接受中国网的专访,就健康服务业相关情况发表了看法。[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
    欢迎收看由盾安节能特约播出的中国网两会访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接受中国网的专访,就健康服务业相关情况发表了看法。
 
    中国网:闫总您好!我们知道国务院去年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您对健康服务业的理解如何?现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闫希军: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觉得从国务院的角度,主要是全方位促进发展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业。

天士力也是在做大健康,从2002年我们就提出了大健康概念。通过十多年的实践,从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文化一直到大健康产业都做了全面的调研、探索和实践。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现在的健康保障体系都是来自于我们中国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医学保障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结合了西方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所谓“生物医学模式”就是追随生命的最小单元,从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勾勒了人肌体的骨骼系统、脏器系统,从盖伦发明手术以后,认为人的生命来自于某一个脏器,后来将生命追溯到细胞,认为一个细胞还不能代表生命源头,而是一组细胞或者是若干组细胞,就形成了细胞组学的概念。医学研究再发展就发展到了蛋白组学,认为生命最小单元是蛋白,后来发现无数蛋白才能构成一个生命单元;再往前发展,到现代医学就发展到蛋白是由若干个人的基因调控蛋白,才能实现蛋白的功能。

现代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追溯生命的最小单元,追溯疾病的起发点。这样造成了我们今天围绕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但我们今天的疾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疾病谱大量变异,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心理环境、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医学模式正在转型,西方发达国家转型得比较快,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人的精神、心理,再加上社会环境因素,再加上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模式。未来已经有人倡导生态医学模式。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一个群体的人,一个民族的人,就用一种单一的医学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现在形成的医学保障体系还处在一个原始的通过中医的经验医学模式和西医的生物医学模式相结合的阶段。所以,我们中国人说中西医结合的这样一种医学模式,难以保障我们今天面对疾病谱的变异,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现在提出了健康产业的发展,我把它称之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适应了今天医学模式的转型,也适应了我们怎全方位保障人类健康。我们现在如果单纯追着疾病跑,你看我们现在医院全面以病人,病人到医院去以后,他不问你昨天遇到什么事情了,你现在心理状况是什么样的,它没有这些问诊、了解病史的情况,全部看这个化验单。但一个病人到医院去以后,他的精神因素造成的潜意识的一些疾病因素很难在化验单、X线和CT的检查里能够体现出来。所以,从早上起来,挤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医院排了一个多小时队,到医生那儿做了一大堆检查,几分钟就出来了,这样就造成心理的极端不满,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医患矛盾。

现在我们要成为大健康,就是对人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管理,我们把它统称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通过四个环节,医疗救治治已病,治未病,治末病,通过这三个环节要进行全程的管理,通过全程管理就能对这个人的生命全程进行呵护、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进行大数据的储存,这样的话就比较好。

所以,我提出这么四句话,让人生得幼,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我们现在把健康的问题要前移到准爸爸、准妈妈那里,包括产前检查和产后跟踪。每年中国新生儿1500万,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做起,为这些新生儿建立一个健康档案,他生下来以后和母体分离的时候,用脐带血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能够筛查出5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预测他的疾病发展过程,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档案。

我们中国人未来要全程呵护生命的全过程,就要从这些新生儿开始抓起,建立起他的健康档案。未来是什么现象呢?我们一个人有一个大健康的管理档案,再有一个行政人事档案,有两个档案。

活得长就是生命质量,比如上届总理报告中提出“十二五”让中国人期望寿命延长1岁,这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

病得晚是生活质量。走得安是人文关怀。从这四个环节做起,要达到这4个期望目标,我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抓起。

一个是要树立大健康理念体系,健康是个理念的问题,有了正确的理念,才有正确的行为,才有我们正确的行动。所以,比如说理念是一个社会的,也是一个经济的,健康的问题是一个最大经济问题。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在七十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就提出了人的基本权利就是健康。我们不管一级政府、一个团体为人民健康,首先要保障他的基本权利,所以,这个理念是一个社会性的,也是一个经济性的,我们现在健康资源是最大的消耗。健康资源就是这么多,我们每个人多用一点,它就少一点。所以,理念不解决,比如说我们现在医保入保病人,有的人还要去抢着开药,没有病也要把药开出来,这个理念没有改变和提升,对医疗资源都是极大的浪费。

还有的理念是代际之间的理念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把健康没有管理好,我们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亚健康或者是“三高”疾病,这都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起的,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会遗传到下一代去,所以,这个健康理念的问题,是社会的,也是经济的,也是代际之间伦理的理念问题。

二是普及大健康教育体系,我们今天中国国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发展大健康服务业,我觉得还要做好大健康教育,普及大健康教育。我们从小学生课本,到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全部要摄入到理念健康问题,有一个健康的民族,才有一个健康的中国,才有中国复兴梦。所以,我觉得健康应该要进入正式的课本教育。

再一个就要进行科普教育,全社会都要进行教育,包括我们现代式的新闻媒体要宣传大健康,让人人想健康、爱健康,保护健康,所以,我觉得这是要普及大健康教育体系。

还有要创新大健康技术体系,所以,我们今天既能上天又能下海,我们健康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健康运用的比较少,还要大力把一些高科技的东西用在人的健康技术的开发方面,再就是要发展大健康产业体系,我们现在药品食品安全老出问题,因为我们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和发展起来,产业体系发展起来,我们一切标准就有了,安全标准、功能标准、功效标准,正确引导大家用好健康。

再一个是完善大健康服务体系,我们要做五大体系全面的启动,才能够符合今天我国提出的大健康战略。

我们在“十三五”到2020年,从我们现在健康产业发展的规模要达到8万亿,一个国家是不是健康的,这个民族是不是健康的,首先要看你健康产业的保障情况。健康产业不光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用一个经济的指标考察你供应量,再一个要看你的供应质量。我们去年全国的健康产业才是22000亿,我们还有6年的时候要达到8万亿,大体要翻到两倍半,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现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般健康产业都占国家GDP10%以上。现在中国22000亿占我国GDP4%,所以,我们要提升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美国健康产业占美国GDP17%,包括我们周边日本也达到12%,所以,我觉得国家提出8万亿要达到6%到7%的范围,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所以,按照我们现在增长的速度是能够达到的。

8万亿,一是我们现在要分两半来看。一半要用在医疗服务上去。我们现在医院通过这几年控制,药品和医疗大体五五开,五五是药品,五五是医疗服务检查体系,有4万亿要到亿元的医疗服务产业,我觉得这个4万亿,一是要大力发展救治的一线疾病治疗医院,更重要是动员社会力量要发展康复医院,国家现在已经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单一进入医疗体系,大力发展康复医院,一个是从疾病的控制和源头的控制治疗,有了病到医院去急救治疗,再加上康复。还有就是健康管理,要进入社区流动健康管理,形成三体联动的健康保障体系。再有4万亿要放到药品上,还有保健好的保健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相匹配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再加上服务,产业、产品,在这块我们中国产业保障、产品保障,尤其在产品上还是比较缺的,缺乏我们中国研究的产品,缺乏具有文化内涵、科技内涵的好产品。

昨天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中国的方式,要构建中国医疗保障体系,要解决世界难题。中国模式是什么呢?就是要结合中国的人群特点,因为我们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特点都是不一样,要结合好人种特点、饮食结构、生命质量、生命周期;还有和现实要结合,更重要是把中医药国宝结合好。现在西方医学发展了200多年,追着生命跑,看这个生命从哪儿起源的,再一个追着病跑,跑了200多年,现在回头要建立综合性的医学,既关注生命的最小单元,既关注病,还要关注心理,要关注社会。像这些混合型的理念,全方位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我们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提到了关注人,人是一个生物体,他在这个地球、空间和宇宙环境中,他要和自然相结合。所以,我们要正确去理解和挖掘我国的国宝中医药理论体系,怎么能够建立大健康体系。

这是我觉得李总理昨天报告中谈到要建立中国式的,我觉得中国式就是大健康,大健康就要用好、要研究好我们中国人的特征,要用好我们中国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理念和知识,这样的话结合起来,再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全民教育,要树立大健康观,形成大健康文化,再一个就是要不断的开发创新大健康产业保障体系,这样的话真正形成一个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社会文化,这样大健康的时代就到来了。

--------------------------------------------------------------------------------

中国网:您希望推广这样一种大健康的理念和发展健康服务业,它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状态和目标呢?

闫希军:通过全方位的大健康社会和大健康文化的形成,一个目标是要把我们的健康管理、健康预防前移,要从新生儿抓起,要从健康人抓起,在于一生中生命全过程的管理,一个是要把遗传性疾病减少,还有要延迟,把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效的、贡献力最大的健康的时间要延长,要达到病程短、病程晚,耗费社会资源比较少。还有要形成全民重视大健康,文化传播、文化教育,健康管理,全社会要达成一个共识,家庭要达成一个大健康的家庭,人人要有一个大健康的行动,这样的话才能做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人健康了以后,精神也好了,生命周期长了,体格强壮了,身体好了,工作精力就高了,劳动的效率就提高了,能够提高人的劳动效率。比如一个健康人一上午4个小时,工作还没有感到身体累就到时间了,很愉快。如果我们健康状况不好,上午干2个小时就非常疲惫了,就得休息,所以,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一样,工作效率、贡献率是不一样的。所以,还要通过贡献率来看。

第三,健康长期的管理,从生活行为和习惯上来改变,全民都要动起来,全民锻炼,少得病、消耗少,住院的天数少了。否则,我们就要拿GDP赚来的钱去建医院,我们现在就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是供给上的问题,是国家给予的供给上的问题,还有我们13亿人,未来14亿人口,如果全部都是病怏怏的中国国民,我们要建多少医院呢?建不起这么多医院。所以,我们全社会要动起来,把医疗结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起来,让有条件的医生进社区,有条件的医生要进家庭,如果家庭有能够咨询的医生,小病能够在社区看,我们的医院就没有那么挤了。

这是一个大文章,国家出了8万亿的总量的目标,就是健康产业和服务产业的量还远远不够,今天在天津团的会议上,张高丽副总理参加我们团的会,我们也给他讲到了,让总理回去后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规划,在国家层面制定一个高层次的统一的规划,我们国家到底需要多少一线的医院,我们国家在一线医院下面要建多少康复医院,建多少社区医院,还要建多少健康管理中心。形成一个中国式的总体科学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下面,有的放矢,要把市场放开,要让不同的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我们国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广覆盖,全保障,混合所有制医院要提供专科专业技术,政府就可以在这些医院,给我们需要的这些专科专业技术的病人提供服务,让他们变成盈利性的,支持产业发展起来,让这些医院可以交税,这些税再反哺到公益性医院。

还有一些特殊服务的群体,让社会资本投入建立特殊服务,像富人需要这些特殊服务,我们拿国家的钱给他们去建这些特殊服务,老百姓的基本保障还没有保障起来,你的服务方向就变了。那么就要用市场的机制,市场的资本进入这些高层次的,个性化的特殊医疗服务体系。给这些人提供服务,按照供给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收费,国家支持这个产业发展起来,也可以像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也可以交税,把这些税再返回到公立医院和公益性医院。

我们把医疗要看成一个服务型企业,不能看成是国家包起来的。我们总理在报告中说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那么富裕的国家,近几年才把没有入医保的人解决。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7000万人口医疗保险保障也解决不了。中国未来是14亿人口,我们用什么来保障。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市场放开,把它看成一个市场运行的机制,看成是一个产业,我们国家从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类发展,最后用高端的发展起来税收,又反哺回归到中低保障的公立医院,这样用市场机制把它变成一个活的机制,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还要下一些功夫,不能光是有这么一个指导的若干意见就能解决。在这里还要防止过热,大家对这个产业不理解的,一窝蜂全部进来了。

未来又可能在某些程度造成过剩,现在我们建了很多房地产的空房子,我们这一轮又建健康地产,我们要没有规划,没有协调,没有控制好,下一轮又变成一片健康地产的空房子。因为健康是一个体系来保障的,不光是打一个概念,健康地产或者健康家园,因为它这里面保障体系没有上来,光有房子和光有概念是不行的,所以,这还是要引起我们政府、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中国网:您是如何理解健康服务业的去行政化呢?

闫希军:健康服务业去行政化,国家要利用市场机制,我们现在行政管理,比如说我们老年人看护,把老年人召集到一块,每天做大锅饭,有饭吃,那还是不够的,要是没有市场机制,没有市场出处的供给机制,你的政府怎么来养这些人,怎么来做?一时是可以的,长久是不行的。就是要去行政化,按照市场机制,按照市场建立灵活机动的机制,政府指导,市场操作,然后让社会资本进入,我们不断的推进,政府可以买服务,我们把这些钱补贴在需求这些服务的人身上,进行买服务,这就是要去行政化,我们不能把什么事情都让政府包起来,政府是一个政策规划者、设计者,政府不是一个政策的操作者和操纵者,操纵是由市场和企业来进行,市场的操纵者是企业为主体。

中国网:谢谢闫总。

感谢新浪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实习责编:邓诗如 记者:朱烨 摄像:刘哲 后期:周珊珊)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