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做的哲学”——从三峡库区走向大都市名校的特级教师李斌

发布时间: 2015-09-07 10:05:2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佟静

重庆市特级教师李斌创新教育模式,让孩子们不再惧怕写作。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名师”系列报道

中国网讯 (记者杨亮) 在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网将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表彰的一批“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进行深度采访报道。

1992年,李斌从当时的万县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万县甘宁第二小学校、万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万州区电报路小学工作,2001年调入巴蜀小学。先后担任大队辅导员、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梦想网校校长助理、课程部副主任等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教育是做的哲学”。李斌正是秉持这样的态度,不断践行巴蜀小学“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从教23年来,他在德育、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巴蜀小学优秀教师群体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型教师。

李斌始终坚守课堂,近年来,他受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作文教学理论的启发,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潜心探索以“写作即交流”为理念的“交际语境写作”。

2013年2月开学初,班级合作小组需要重新组合,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呢?李老师没有用权威武断命令,而是让学生用习作表达自己的见解,为老师调整座位提供建议。孩子们在习作中畅所欲言,各持己见,颇有见地。有学生写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志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深入学习,提高效率”。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写道,“老师对每个同学的个性、学习习惯、能力,比我们了解得更全面,老师把不同个性的同学组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果几个好朋友坐到一起,彼此之间因为太熟悉,随时都会有话想说,可能难以自我控制,肯定会影响学习”。于是,李老师大胆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有自由组合的,也有按照老师调配的。一个学月结束时,李老师让每个孩子针对这样的座位调整用习作的方式再做理性反思。有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在习作中,有的同学为自己的选择而喝彩,认为应该坚持下去,也有同学发现当初选择的弊端,希望重新调整或者提出了弥补的措施。李老师常常引导学生完成类似的习作,消除了多数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每个假期,李斌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除了课外阅读,就是写作。2014年寒假,李斌引导每一位孩子创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本绘本,其中《蚯蚓的梦想》《小狼旅行记》堪称经典。2014年暑假,每个孩子又创作了个人作品,有儿童小说、连载童话、幻想小说等,每一部作品不仅有封面、封底、目录,还有前言、后记等,其中甑成的《李翔宇与神鞭之窃》,想象奇特、结构严谨,共七万多字。2015年暑假,孩子们游历世界,一边行,一边思,撰写的研究报告让人叹服。蒋昊移的《文明旅游调查报告》,岳天瑶的《关于希腊为什么不偿还债务的研究报告》,李墨涵的《火爆的日本游》,选题贴近生活,研究方法丰富,研究结论也富有思想。

责任编辑: 佟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