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做的哲学”——从三峡库区走向大都市名校的特级教师李斌

发布时间: 2015-09-07 10:05:2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佟静

重庆市特级教师李斌的课堂,同学们总有最积极的学习态度


2013年6月,李斌代表重庆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暨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在选择习作教学内容时,李老师曾一度犹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网络上看到了一则热点新闻:武汉一所复读学校为了警示高三不自觉的学生,将没收的手机砸毁,并设置手机尸体展示台。联想到多数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和小学生喜欢网络跟帖的现实,李老师找到了教学灵感。他让学生先观看该新闻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对这则新闻的观点。一位学生对《清明》加以改编,创作了这样一则跟帖:“高考时节雨纷纷,校园同学欲断魂。借问手机何处有,有人遥指展示台”;更有学生用文言文创作了这样的跟帖:“阅毕,吾感:学堂此举乃实不可为而仅可为矣。两难相择,行之,生不悦,科场不振。或不为厉以示下,弊举犹存,更不利大考。且此乃“复学”,若行“高五”,岂可为之”。李斌在本次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中的精彩演绎获得了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赞誉。有网络博文这样评价李老师的习作课:他执教的《跟帖》体现了“作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及“读者意识”的理念。观摩老师对他的课评价很高——大气,幽默,可与“四大名师”媲美。

此后,李斌不断受邀到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市参加全国各种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与魏书生、支玉恒、贾志敏等语文教育前辈,与管建刚、张祖庆、吴勇、何捷等作文教学名师同台献课,他的“交际语境写作”得到了更多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咏梅老师也带领各区县的教研员和老师积极投入“交际语境写作”研究,掀起了重庆市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新高潮。

张志公强调,“教作文要交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不断自行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或者,用个时髦的说法,交给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应变能力,也就是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李老师的“交际语境写作”,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基于交际语境,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机,也提高了学生语用的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的全人发展。

“为学生而办学校”,这是巴蜀小学作为全国名校的重要使命。2013年,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关于“减负提质”的号召,学校决定启动评价改革。李斌欣然接受这一重任,他深知只有彻底改变传统单一、封闭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人、全面发展。在校长室的统筹指导下,他带领评价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协同各学科组、重庆市评估院、重庆市教科院等部门,以一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015年3月,评价课题组代表学校与公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以四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展学业评价研究。

责任编辑: 佟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