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的爱人郑位三同志

中国网 | 时间: 2010-07-08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勤学苦思,毕生探索的奋进精神

郑位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学习革命理论,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革命斗争事业,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是一位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

郑位三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是与他几十年一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分不开的。1934年12月,他随红二十五军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为了轻装,他将日常生活用品一件一件地抛弃,但所携带的马列著作和党的文件却一件没丢。每逢有闲,他就抓紧时间阅读、学习,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全国解放后,他因病休养,但学习不辍,20多年中留下了几千张卡片,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读书心得、理论文章、报告和日记。

郑位三同志不仅自身注重革命理论的学习,而且还十分注意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对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1939—1942年在淮南和新四军二师工作期间,他曾同战友谈到肖楚女的蜡烛人生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很敬佩肖楚女同志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他的革命生涯也充分体现了蜡烛精神。他走到哪里,就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到哪里。在他的一生中,先后主持创办了“鄂东北特委党务干部学习班”、“便衣队训练班”、“七里坪游击队干部训练班”、“青年训练班”、“中原民主建国大学”等,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郑位三同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用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鄂豫皖地区的斗争实际相结合,起草了一批“议案”、“法令”、“细则”等文件,在指导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33年,在坚持游击斗争中,郑位三同志发现一些区乡干部三五人一队,携带短枪匕首袭扰敌人,串联群众,有效地保存了自己,很值得推广,便及时总结了便衣队“游击战争、昼伏夜行、两面政权、统一战线”的经验。对此鄂豫皖省委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现在最有发展希望及最重要的运动,就是便衣运动”,并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郑位三同志这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理论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刘少奇同志曾说:“郑位三同志是鄂豫皖地区干部中学习马列主义最好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同志因身体多病,未负责具体领导工作。在养病中,他仍非常关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病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关注并潜心研究经济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主张。他认为“革命胜利后主要任务是建设”,并提出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见。他说:“阶级斗争将是局部性的,今天的任务应该相当着重于建设。”对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郑位三同志认为,是“关系到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要“正确摆正领袖、政党和人民群众三者关系”,要建立制度,强调监督。他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这些理论观点,现在看来都是正确和极为宝贵的。

热爱人民,联系群众的赤子情怀

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一贯宗旨。郑位三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和生活幸福,他孜孜以求,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郑位三同志满怀激情,奔走于家乡,发动和组织群众,领导全县农民掀起了农村大革命高潮,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斗争中争取到了他们应得的权益。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广大农民群众,自编歌谣传唱“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根据地一片白色恐怖。敌人逼迫群众“插白旗”、“反水”以示“归顺”。针对一些区、乡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反水”农民和“插白旗”群众的问题,郑位三同志教育干部要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指出群众是被敌人逼迫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拥护党和红军的。他反复向各级领导讲明道理,要求各级干部严格执行政策,严禁侵犯这些群众的利益。由于郑位三同志采取了正确措施,很快安定了民心,争取了群众,稳定了根据地的局面。许多群众都说:“别看我们插了白旗,我们的心是红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里,郑位三同志时刻不忘群众的生产、生活。1940年,淮南抗日根据地发生严重春荒,人民群众衣食困难,郑位三寝食不安。他指派专人,将如何组织农民度春荒、如何向地主富农借粮等问题编印成小册子,发到部队和地方,让广大干部讨论学习。1946年春,国民党军对中原解放区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中原军民生活极其困难。郑位三、李先念等号召部队打鱼捞虾,挖野菜,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救,以减轻解放区人民的压力。他还手书“民为邦本”的匾额,亲自送给群众,表达了拳拳的爱民之心。

郑位三同志心中只有人民群众,从来不为自己打算。国家实行薪金制之前,他将组织上每月发给的300元津贴,全部用来接济生活特别困难的军烈属和无依无靠的烈士后代。实行薪金制后,他仍然省吃俭用,接济军烈属,仅红安县就达几百人之多。“文化大革命”期间,郑位三同志在遭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之时,仍然惦记着群众生活。他托人捎话给当时还未被“打倒”的老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抓生产!不抓生产,不搞建设,老百姓吃什么、用什么?

顾全大局,无私无畏的坦荡胸襟

郑位三同志一生顾全大局,从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地位高低,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坦荡胸襟。

1932年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之后,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以便集中兵力,粉碎敌人的“围剿”。郑位三同志以全局利益为重,将自己历尽艰辛、亲手创建起来的6个游击师共计5000余人,分批补充给红二十五军。同时,他还和鄂东北道委要求各县要积极支持红军,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调哪个部队就给哪个部队,一切服从大局。

最近我们从《新四军文献》中才知道,1943年5月,中央曾决定郑位三同志任鄂豫边区党委书记兼第五师政委。然而,郑位三同志到鄂豫边区后,并未公开这一任命,只是以华中局党代表身份,到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工作。他这样做,实际上是从鄂豫边区的具体情况、党的事业的大局着想,是他顾全大局的典型表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部队本可顺利转移到兄弟解放区生息发展,但郑位三和李先念领导的中原部队,忠实地执行中央的命令,为全局利益而战,在中原地区苦熬十个月,牵制了30万国民党军队,为兄弟解放区作好反内战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原突围前夕,中央要郑位三乘军调部的飞机回延安,但他考虑大战在即,作为中原部队主要领导之一,离开部队,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带病坚持工作,和李先念等同志一起,谋划突围方略,制订突围计划,参与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帷幕。对中原突围的伟大胜利,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当年给予了高度评价。众所周知,中原突围是顾全大局的历史典范,而这与作为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军区政委的郑位三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革命战争年代,郑位三同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重不自恃,淡泊名利。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报刊、书籍、纪念馆、博物馆提不提到他的名字,或将他的名字摆在什么位置,他从不计较。别人请他讲军史、革命史,他总是赞扬别人,不提自己。这些都体现出了郑位三同志心地宽广、胸怀坦荡的高贵品德。

我们纪念郑位三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顾全大局、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高贵品质;勤学苦思、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上一页   1   2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