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周总理访非掀起中非建交高潮[组图]

中国网 | 时间: 2008-12-30  | 文章来源: 北青网

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马里

1964年1月,周总理在访问几内亚时参观中国援建的卷烟厂和火柴厂

周总理访问非洲受到热烈欢迎

突尼斯总统宴请周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

唯一随团摄影记者回忆周总理访问非洲五十余天的历史时刻———

周总理与加纳总统在城堡里打起乒乓球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修贤,作为唯一随团摄影记者,用相机记录下访问中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年届八旬的杜修贤用零散但却清晰的回忆片段,勾勒出了那段历史的轮廓。

周总理叫我“杜三”

从1960年元旦起,杜修贤开始担任周恩来总理的专职摄影记者。后来,他又担任了毛泽东主席的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也因此被称为“红墙里的摄影师”。

杜修贤家书架最上层,至今还保存着两个棕色皮箱,里面分别珍藏着跟随周总理访问非洲时使用过的放大器和显影罐。

“那时候没有暗房,我白天跟随总理拍摄照片,有时候还要拍摄陈毅副总理记者会的照片。一天活动结束后,我就把手伸到一个黑袋子里冲洗照片,冲洗出来后,交给使馆发往国内。作为唯一的摄影记者,我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杜修贤说,周总理很风趣幽默,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访问几内亚期间,一天傍晚,总理在海边散步,我正在抢镜头,总理看看陈毅副总理的秘书杜易,又看看我,招招手叫我过来说,‘你看,陈老总的秘书叫杜易(一),几内亚总统叫杜尔(二),你嘛——就叫杜三吧!’”所有人都被总理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暂时忘却了工作的疲惫。

摩洛哥国王让出宫殿

周总理访问非洲10国过去了四十多年,杜修贤老人已不能清晰地回忆起每一个细节,留在他印象中最深的,是非洲各国对中国代表团热烈欢迎的盛况。

周总理访问的前两个国家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在那里他分别宣布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对于刚刚独立、地位不高、发言权不大的非洲国家来说,五项原则是极大的支持。

各国都用最高规格和礼遇欢迎和接待来自中国的总理。

杜修贤回忆说:“我记得不论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几乎都是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穿着颜色鲜艳的民族服装、踏着激昂欢快的鼓点,尽情欢歌狂舞。到处都是纵情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中国代表团车队经过的地方,永远都是夹道欢迎,非洲朋友争相上来摸摸中国客人的汽车,与中国客人握握手。”

据说,还有非洲妇女按照当地风俗,将花袍脱下铺在地上,让中国客人的汽车从上面碾过,好让心爱的衣服上留下友谊的痕迹。

在摩洛哥,从不外出迎接客人的国王哈桑二世将宫殿“和平宫”让给总理居住,还亲自站在宫门口迎接;在几内亚,好客的塞古·杜尔总统没让代表团住到欧美式的别墅里,却径直把他们送进了非洲式草屋“美景别墅”,使客人们体味到亲昵的友情……

会谈在城堡中进行

周总理那次访问的非洲国家中大都建国不久,有些政局尚不稳定。1964年1月2日,预订访问日程中的加纳,发生了刺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总统本人受伤,卫士长被打死,国内形势紧张。恩克鲁玛总统不得已搬入克里斯兴城堡,并免去了一切外出活动。

杜修贤回忆说,当时刺杀事件还未弄清,中央也非常关心总理的安全问题,不时来电报询问情况。但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经过认真考虑后还是决定要去,并派代表团秘书长黄镇先期前往,与我国驻加纳大使黄华一道,向恩克鲁玛总统转达了周总理的建议:这次访问免去一切礼节,总统不要到机场迎接,也不要在城堡外举行会议和宴会。当时恩克鲁玛总统正处于矛盾心态中,他既希望周总理去,又担心自己不便出门迎接有失礼仪,听了建议后,恩克鲁玛总统非常高兴,双方马上安排了访问具体事宜。

“记得克里斯兴城堡外都是军车和士兵,气氛非常紧张。一切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都在城堡里进行。”紧张会见之余,不乏轻松与活跃,周总理还在城堡里和恩克鲁玛总统打起了乒乓球,杜修贤马上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恐怕是世界乒球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次比赛。

周恩来访问突尼斯的翻译细说——

中突“闪电建交”内幕

很多人并不知道,周总理访非前,中方对外宣布消息时说的是访问非洲9国,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北非国家突尼斯并不在访问之列。

更令人吃惊的是,突尼斯在周总理访问的第二天便宣布与中国建交。当年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工作的黄金祺作为总理访问突尼斯的翻译,见证了周总理是如何用自己的机智、胸怀与魄力,为中国赢得了突尼斯这个非洲朋友。

临时会见突尼斯“关键先生”

“当时突尼斯比较亲美,并未与中国建交。我当时在阿尔及利亚使馆担任大使翻译,从准备接待总理到代表团抵达,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总理还要到突尼斯去访问。总理在阿尔及利亚访问期间,有一天突然会见了突尼斯驻阿尔及利亚大使,当时由我担任法文翻译。”黄金祺回忆道。

“这位大使是突尼斯执政党政治局委员,与总统布尔吉巴说得上话。总理与大使会谈大概的意思是表示如果对方欢迎,他愿意到突尼斯去访问。隔了一天,这位大使就又来拜见总理,转达了布尔吉巴总统欢迎总理访突的意思。两边呼应起来,条件就成熟了,一次计划之外的访问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此时正值1964年新年前,由于当时中国在突尼斯没有使馆,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曾涛率领的一支外交官队伍接到紧急任务,赴突尼斯为总理访问打前站,安排接待事宜。黄金祺是其中主要成员之一。

沉着回应东道国的指责

1964年1月9日,周总理抵达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设晚宴款待,黄金祺坐在两人之间担任翻译。“首先由布尔吉巴总统致欢迎辞。按照惯例,对方应该事先提供讲话稿,但这次直到晚宴开始前,我们都对讲话内容一无所知。”直到宴会上布尔吉巴从兜里掏出稿子,他的随从才递给黄金祺一份。

黄金祺飞速浏览了一遍稿件,发现第二段出现了批评和攻击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容。黄金祺马上把这一情况小声告诉周总理,总理听完表情严肃。

“致辞开始后,布尔吉巴总统果然按照稿件内容宣读起来。在欢迎晚宴上就对到访国的对外政策发表负面评论,这种情况在外交活动中实在少有。布尔吉巴批评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之后,全场气氛紧张,所有人都对周总理如何应对拭目以待。”

轮到总理发言了。“虽然我已经事先拿到了稿子,但总理在发言前还是悄悄地对我说,‘小黄,我要加一句话’”,黄金祺回忆说,按照惯例致答谢辞之后,总理抛开讲话稿发挥了一句,大意是中国和突尼斯两国虽然就对外政策持不同意见,但并不妨碍两国求同存异,建立良好关系。“总理说完这句话后,整个大厅里掌声雷动,原本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总理这句话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繁琐的建交谈判。在访问第二天,陈毅副总理就与突尼斯总理就建交具体事宜进行会谈,两国于当天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访问联合公报变成了建交公报。中突建交,是周总理率团访非的一大收获。

访问未建交国这一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访问结束后,当年年底,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赞比亚、贝宁等非洲国家,相继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塞古·杜尔   首位访问新中国的非洲国家领导人

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同中国建交,这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60年9月,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华,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非洲国家元首,掀起了一个非洲领导人访华的高潮。

“打开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日报》,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位非洲国家领导来访时,头版上会同时出现中国四位最高领导与他会晤的照片。”在非洲工作了24年、现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的安永玉大使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如是说。

当时,塞古·杜尔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会见,也成为毛主席会见的第一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塞古·杜尔总统向毛泽东主席赠送了利用象牙的自然曲线,雕刻出的一位文静高雅的几内亚少女形象“牙雕少女”。

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一起宴请了塞古·杜尔总统,他访华的镜头被西方国家作为20世纪大事件载入史册。当时,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杜尔总统在国内参观。

在新中国外交关系史中,几内亚还创造了多个第一。双方签订的中几友好条约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友好条约。《中几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是中国政府同黑非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文化合作协定。为执行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帮助几内亚建设的火柴厂和卷烟厂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成套项目。塞古·杜尔当政时制作发行全世界第一枚毛泽东金币。

在彼此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中几友好关系绵延至今。在几内亚,中国援建的几内亚人民宫被称为几内亚的人民大会堂;中国援建的几内亚总统府,是几内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援建的几内亚广播电视中心不断地向几内亚人民传递几中友好交往的讯息。50多个成套项目在支持几内亚国内建设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情谊。

埃及   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广大非洲国家相继独立。1956年5月16日,中国和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大门。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迄今,中国已同53个非洲国家中的48个建立了外交关系。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受到西方封锁,建交国主要是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沟通渠道不畅,已经取得独立的一些非洲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急需从一个有代表性的非洲国家入手,通过建交行动打开在非洲的局面。”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说。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周恩来总理同与会的非洲国家代表频频接触,并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多次会谈。

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时隔一年后,纳赛尔在接见中国代表团时郑重表示:“承认中国早已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1956年5月16日晚,埃及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表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外交使节,成为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国家。

中埃建交以后,中国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尽己所能给予财政和物质上的援助。中国以实际行动向非洲展示了新中国崭新的对外形象——支持非洲国家民族解放和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支持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发展本国经济。

继埃及之后,阿尔及利亚、几内亚、苏丹、加纳、马里、索马里、肯尼亚、赞比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到1970年,中国已同20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约占当时非洲独立国家的一半。

这个时期中非高层互访也拉开了序幕。1963年到1965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非洲,所到之处,百姓倾城而出,夹道欢迎,盛况空前。“他(周恩来)是如此和蔼可亲,当我看到他的眼睛时,我就知道我们和中国之间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从此延续下来。”当年曾为周恩来献花的小女孩、现任埃及电影节主席的苏海尔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报道)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