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防长下令对F-35C与超级大黄蜂开展对比评估

发布时间: 2017-02-08 09:08:2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窦豆    责任编辑: 刘峻凌

上下分别是F-35C和升级型F/A-18E/F战斗机 资料图

中国网新闻2月8日讯 据美国海军学会网站2017年1月27日报道,美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26日签发“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审查”指令,要求对F-35C与升级型F/A-18E/F两种舰载战斗机开展能力对比评估,并评估F/A-18E/F升级可以达到的能力,旨在提供一种有竞争力的、经济有效的战斗机备选。该指令要求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负责监督这项审查。

F-35C:美国海军第一种隐身舰载战斗机

华约集团崩溃后,美国判断从20世纪90年代起的20年内将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从容布局,为应对未来新的大国崛起做好准备。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给军事领域带来巨大冲击,信息、隐身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军事转型成为新时期各国军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大背景下,F-35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三军通用型战机,肩负着把美国几大军种乃至盟军实现一体化,共同迈进隐身技术时代以及网络中心战时代的重任。F-35战斗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牵头研发,为单引擎多用途战机,搭载先进武器系统,具备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F-35战斗机将产生三种版本:F-35A(空军)、F-35B(海军陆战队)以及F-35C(海军)。

F-35C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隐身舰载战斗机,该机主要采用了雷达和红外隐身技术。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美国海军项目的高级经理介绍,尽管航空母舰本身已经对战机要求非常苛刻,但F-35C的隐身能力依然非常出色,在飞行中暴露给对手的目标信号非常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要让F-35C的性能满足甚至超过美国海军的要求。

F-35C前向雷达散射截面约为0.1平方米,比第三代战斗机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主要雷达隐身技术措施包括:对飞机总体外形设计进行调整,武器可置于机内弹舱且机载设备均为内置式,局部采用雷达吸波涂料/结构,进气道、雷达(罩)和座舱盖等强散射源进行特殊处理,对自身的电磁辐射采取分级控制和采用任务规划系统,以及应用隐身飞机所需的材料工艺和制造技术。F-35C重点缩减了机尾喷流引起的红外信号特征,主要红外隐身技术措施是利用尾翼对尾喷口形成遮挡和冷却尾喷流。另外,发动机尾喷流无烟迹,从而减小了被目视发现的可能性。

由于舰载机处于高海情、高温或低温、强风和盐雾腐蚀和极为有限的航母甲板空间等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同时为满足在航母狭小的飞行甲板上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特殊使用要求,与F-35A和F-35B相比,F-35C在飞机总体布局及其机体结构上主要存在以下设计差异:具有较大的机翼和尾翼控制面,以满足着舰低速进场的操纵品质要求;加强机体结构强度以承受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时的载荷;起落架具有较大的减震行程和较高的承载能力;机翼可折叠以减小甲板停放所需的空间;加装与航母拦阻装置匹配的拦阻钩 。

与现役F/A-18舰载战斗/攻击机相比,F-35C将采用许多新的技术而使其性能出现质的飞跃。F-35C与F-35A和F-35B一样均将采用自主式后勤(AL)保障,而其核心组成部分是预测诊断和完好性管理(PHM)系统。PHM系统强大的机载诊断与故障预测能力将给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革命性影响,这对维护保障环境恶劣的F-35C舰载战斗机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使用数字式维修任务系统,F-35可缩减航母飞行甲板上舰员的数量。该系统监视战机上的软件和硬件以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在战机降落前通过无线的方式向飞行甲板传输有关信息,给舰上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时间为必需进行的维修做好准备。F-35C战机是继空军型和海军陆战队型F-35之后,最后一个型号的F-35战机。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Loading...

网友跟帖

中国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