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维权”“战备巡逻”——海军持续强化对当面海区的管控,构建形成了梯次分布、远近结合、海空协同的战备巡逻体系。平均每年组织战备巡逻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跟踪监视外军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基本实现了对重要海域的常态化管控。

换装:千帆竞渡步履疾

作为大国海军的重要标志,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在即!

“进一步的好消息,相信不会让大家久等。”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让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国之重器,举世瞩目。有关航母的信息,始终是新媒体“刷屏”的头条。

历经10余年,航母建设步伐愈发坚实。从改建到自主建设航母,正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装备建设水平的一大飞跃,表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航母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6年10月15日,已经退役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拖船的拖带下,缓缓靠上海军博物馆码头。这艘游弋大洋40余载、屡建功勋的核潜艇,将作为展品供世人参观。这意味着,我国核潜艇进入了新老接替的新阶段。

在航母、核潜艇等大国重器捷报频传之际,海军主战装备也在成建制更新换代——

被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春舰、郑州舰、西安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先后服役,兼具防空、对海、反潜的“海上多面手”临沂舰、黄冈舰、烟台舰等新型导弹护卫舰陆续入列,被誉为“海上轻骑兵”的蚌埠舰、惠州舰、大同舰等轻型导弹护卫舰密集下水,还有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新型战斗机整建制改装,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家庭再添新成员……

远海护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加快步伐,海基核力量装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近海防御作战装备力量体系优化提高,两栖投送装备力量体系不断建强,信息系统与配套保障装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曾几何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苦日子,让老水兵对新装备望眼欲穿。这5年,军舰以“下饺子式”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此外,重大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综合电力推进等多项新成果。

惠兵:后勤建设暖人心

官兵出海吃什么?

以往,长时间出海执行任务的水兵餐盘中,罐头、土豆、冬瓜、洋葱占据主流,因为远航舰艇的蔬菜保鲜期只有十天半月。

如今,随着舰艇远航饮食保障改革的推进,研发出了口味更好、品种更多、储藏时间更长的常温食品和速冻食品,建立起了从菜源筹措、采收预冷、气调包装到冷链运输的完整体系,蔬菜保鲜时间延长到了50余天。现在,舰艇远航几个月,返航时官兵还有青菜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党委扎实转变领导作风,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关心关爱官兵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实施“暖心惠兵工程”,海军现代后勤建设硕果累累——

海军后勤以主要方向、主战装备保障需求为重点,按照集中规模建设、综合协调配套的思路,统筹推进各方向战场设施建设,整合组建一批综合性保障力量,以点带面、区域辐射、互为支援的岸基保障力量布局基本形成;

新型补给装备为海军舰艇走向深蓝,构建起岸基、海上、岸海一体的综合保障链。对医院船、救护艇和救护直升机医疗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海上保障力量的持续发展完善,为海军兵力走向远海大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支撑;

海军建立全军、海军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建机制,在166个基层部队开展医疗服务保障,“蓝馨服务”使得613个军人家庭享受到天伦之乐,下达大病补助经费约1.1亿元。还探索建立了远海医疗救治与后送的新模式……

把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海军摔打磨砺部队的重要平台。中外海上联演、远洋护航、海上联合搜救、海外撤侨等重大专项任务后勤保障高效及时,先后有186艘次舰艇在境外36个国家的53个港口补给过油料,总量达17万余吨。(李唐  莫小亮参与采写)  

  本版图片由海政宣传局提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