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压缩腐败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悄然间改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

2012年12月初,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执行住房、车辆等配备待遇……从此以后,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全国。

中央纪委的落实举措是,“对违反八项规定行为严肃查处,指名道姓进行通报”。

2013年1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

其中,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经中央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中央批准,给予付晓光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

付晓光也成为公开曝光的首个被点名的中管干部。

此后,中央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成为常态。仅2016年,中央纪委就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

为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2013年8月,中央纪委建立并实施月报制度。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多起,处理20多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万多人。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不仅没有“一阵风”,而且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杜治洲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个一个节点坚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改变的不仅是官场的陋习,还压缩了腐败的空间,成为中央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民意基础。

在2017年1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指出: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2016年是92.9%,满意度4年上升了近18个百分点。

在前述发布会上,监察部副部长肖培透露,纪检机关目前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呈下降态势,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类举报下降了17.5%,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回落。

“这一数字的出现说明:腐败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治理,存量腐败行为已经被大大压缩,增量腐败行为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肖培说。

形势判断3年变化3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追逃追赃的“天网”越收越紧、越织越密。

中央扎实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赃工作,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和腐败分子外逃势头。

海外不是法外,也不是“避罪天堂”。中央纪委网站也刊文强调: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哪里,跑出去多久,都要一追到底。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将其追回来绳之以法。

从2014年2016年年底,我国已从70多个国家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截至2017年6月,“百名红通人员”已归案41人。

其中,2016年11月16日,潜逃海外13年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犯罪嫌疑人杨秀珠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成为中国海外反腐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同时,根据中央纪委发布的数据,新增外逃人员逐年大幅减少:2014年101人,2015年31人,2016年19人。

庄德水表示,新增外逃人员逐年下降,说明追逃追赃对贪官形成威慑,有助于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有助于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2015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2016年年初,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新的判断,“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6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2017年1月8日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在会议公报中,再次确认了这一重大判断。

庄德水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根据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态势作出的新判断,预示着我国反腐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就是从治标到标本兼治的阶段。

就在中央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之后,2017年1月11日,中央宣布对甘肃省委原常委、常务副省长虞海燕进行组织调查。

据《法制日报》记者统计,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后至2017年6月25日,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通报的中管干部人数已经上升到17人。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以深得党心民心、不可逆转之势深入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同时进行,惩处了一大批不同层面的腐败分子。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意志和担当,铸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