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 摄
1979年7月,宋长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拜师干上了木工,一干就是6年。1986年,杉树坡教学点仅有的三位教师中,有两位教师因为工资太低相继主动放下教鞭,为养家糊口另谋出路,留下来的一位教师却要担任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外面的教师不愿来,村里一时又找不到能胜任教学的。这时候,村领导找到正从事木工师工作的宋长城,希望他能够挑起教学的任务。
当时,教书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宋长城一想到,家乡穷,家乡苦,就更需要有人来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而努力,更需要通过教育来改变山村孩子的未来。他便在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的情形下,毅然放下木工,走上讲台。
“清贫一个人总比愚昧一代人、贫穷一个山村强。”宋长城就这样想的。到1997年,已经当了10年民办教师的宋长城每个月工资是83元5角,而当时他给人干木工一个月能赚600元。
当老师31年,宋长城不知为多少学生垫付过各种学杂费用。杉树坡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多数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
为了保证本村适龄儿童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也不能走,每个学期开学,宋长城都要爬山涉水、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子女读书,并不厌其烦地讲解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正是他的执着,村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
史锟 摄
有人问宋长城:“是什么让你对山区孩子如此无怨无悔地倾情付出呢?”他说:“为了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校的教育,为了托起山区明天的太阳。”就是这样,31年来,宋长城所任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31年来,经过宋长城启蒙教育的山村学生有24人考上中专学校,81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这些学生里,还出现了1名硕士,1名博士。
史锟 摄
宋长城所教学生纷纷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有第一个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宋应文;
有取得西南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瓮安重点中学任教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宋健……
还有更多的学子虽然并未走进象牙塔,但在宋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健康的成长,在他的精心指教下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走在山里的小道总让人不放心。每天下午放学,宋老师都要亲自护送学生回家,无论刮风下雨,霜冻下雪,雷打不动。有时因下雨造成山体滑坡,使原本就难走的山路无法通行,每次他都是将学生一个一个抱过危险地段,目送他们安全到家。送完所有学生,自己回到家常常已是夜色笼罩大山了。
杨云 摄
从教31年,在学校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学校的里里外外都要靠他一个人去打理,人们都称他为“校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