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今年的工作时,特别提到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物价首先要保供给,保供给首先要保农业,所以今年巩固农业农村的好形势,继续争取增粮增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郑风田
郑风田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安全战略,未来粮食要继续增产,面临很大约束,包括气候变暖、资源约束等, 突破瓶颈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
粮食安全要依靠科技来解决
科技兴农首先要智助粮农增产增收
科技兴农首先要智助粮农增产增收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更加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可以说,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这次两会期间所说:“中国的粮食安全要依靠科技来解决。”

中国未来“谁来种地、谁来养猪”!

    做现代农业,种地照样是可以大赚的。何谓现代农业?简单地说,一是现代农业科技,二是现代生产方式。显然,农业要现代化,起码的一点就是土地要规模经营。土地如何集中?若土地承包再不改,日后耕地撂荒会比现在更严重。未雨绸缪,所以推动土地集中刻不容缓。政府眼下要做的,就是赋予农民耕地产权。这样一来不仅有利土地集中,农“地”入股还能取得收益。两全其美,岂非善哉!

日本的“合作农业普及事业”

    在日本,普及农业科技被称作“合作农业普及事业”,国内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日本立法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从制度上确保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得以落到实处。中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在普及农业科技方面各自的义务,从体制上对普及农业科技加以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

户籍制度改革本来不是难事

    按现在的户籍制度,一个农村孩子在读完大学后,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怀揣户口卡的人,也即一个“黑人”。不过,还有比他还命运不济的农民工。保守地说,在中国所谓的农民工中,有10%左右的人在城市有固定住所,且不是违章建筑,还在城市尽了纳税的义务,但他们照样没有城市户口。

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
    有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形式上的新村建设,不管是否具备条件,不管农民是否愿意,就开始拆村建房,强行让农民“上楼”、“进别墅”。有的甚至引进房地产开发商,一边拆掉农民旧居,一边硬性卖给农民新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涵十分丰富,既相互关联依托,又相互促进发展。生产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才能宽裕起来,社会保障健全了,农民才能安居乐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动村容村貌的美观漂亮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如果城乡统筹能早在珠三角开展
    城乡统筹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成都,其主要工作是在城郊农村地区开展“三个集中”。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二是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三是积极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对比广东珠三角一些大小城市中的城中村,以及广东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发展景象,在内心不由地为广东没有能成为城乡统筹试点感到深深的惋惜。

新农民文化指数与增收并进

“一年二三十万”不能代表农民真实收入
“一年二三十万”不能代表农民真实收入
    在实行大规模农场作业的美国,“农民”是指拥有上百万美元私人农场的农场主,而多数农场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保障线,被划为“穷人”。我国虽不存在农场主这一职业身份,但若报道对地方农地承包者和普通农民的身份不加区分,难免会贻笑大方。无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官方的文件中,农民收入都是比较低的,农业生产的规模也是比较小的,而这也正是“三农”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让农民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要有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这些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只有进一步加快农家书屋建设等农村基本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服务条件、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差距,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真正体现文化的公平。

见微者,知天下微 评

往期回顾

    一粒种子可以产生一场革命;一台机器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我国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耕地,地少人多,要实现粮食连增,乃至于农民变富,非农业科技创新不可。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农林水气等多行业、多学科、多领域,产业类型复杂,技术需求多样,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集中突破。

中国网观点中国  |  编辑:戴丽丽
中国网专家博客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