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两会”后会见中外记者 真诚回答不敷衍
    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本次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就政治体制改革、吴英案、僧人自焚以及王立军等社会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温总理回答真诚负责不敷衍,彰显了“大国总理”的风范。
温家宝
    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
大国总理:思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温总理再次大声疾呼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热议。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权”与“利”两个字,自上而下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应成为改革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从决策层开始,从高层决策机构作为切入点,就要拿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勇气。

温总理答问再次提振房价合理回归信心

    与以往讲话不同的的是,温总理本次对“房价合理回归”内涵作了具体描述。他晓白地指出,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如是明白畅达地痛快阐述,等于是让各方利益代言人为我所用地对“房价合理回归”胡说八道大放厥词闭嘴遁形。

温家宝

    当这位熟悉的老者用沉重凝重的语气说道,“这是我在两会之后,最后一次同大家见面了。”回想温家宝总理这9年以来为我们做的努力,心底里陡然生出许多伤感。只能用这样的评价:思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不回避、不敷衍、不推卸

温家宝

    以开阔的胸襟倾听批评的声音,一直被视作为政者的一种美德,古今皆然。时异势殊,如今温总理这一席话,已不仅仅是他个人志趣的即兴表达,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诉求。

从容直面热点话题,为人民拨开云雾

    “吴英案”像一面镜子,把小微型企业一步步走来的“凄惨像”映照出来。“王立军事件”突然爆发,一段时间以来,真相一直不明,全世界都在猜测。温总理对于这些事件的回答真诚恳切,不回避、不敷衍、不推卸,正如温总理九年前所言:“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态度。”

“外媒提问过半”的自信与开放
    给予外媒更高比例的“提问问题”和“提问时间”,外媒通过这样一个最具权威和最具中国特色的“总理记者会”,掌握和知悉中国发展的信息和脉络,并通过他们向世界公众传达。我们看到了总理展示给世界的“自信”,这里面展示的是魅力与风范,更宣扬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会越来越好、路子越走越宽的决心与承诺。

鞠躬尽瘁45载,责任信念贯穿始终

冷静而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国家

    “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三个小时和记者坦诚相见,回答客观理性,我们看到一国总理为政府官员群体作出的示范和表率。

老马负轭尤兢慎,尽忠自悔成始终

    两年前总理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年前说“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今年则说“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虽表达各异,心迹却是一轨。治大国,难尽如人意,尽现所想,亦难处处斩棘,所向披靡。但只有“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方能真正“把希望留给后人”,使中国这艘巨轮稳步向前。

见微者,知天下微 评

往期回顾

    中国政改的参与者正从执政集团扩大到中国全社会,中国上下都对这个新局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国过去的一些政治禁忌在松动、改写,而各种轰动形成得快,消散得也快,社会对稳定的感受在逐渐变得不那么抠细节,也不那么大惊小怪。为温总理表示要坚决做好“最后一年”而鼓掌。我们愿意相信,恪尽职守是换届之年绝大多数中国官员的共同心声。

中国网观点中国  |  编辑:张林
中国网专家博客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