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市民,城镇化如何以人为本
热词解读
聚焦两会城镇化
#聚焦两会城镇化#
    温家宝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我们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更多>>两会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做好管家,过好日子
政府工作报告:做好管家,过好日子
中国发言人,成长在新闻开放年代
中国发言人,成长在新闻开放年代
我们需要怎样一个“好代表”
我们需要怎样一个“好代表”
中国梦,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梦,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城镇化总要来,这是国力发展的必然走向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城镇化步伐也明显加快。2000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1.3%。

    我国城镇化的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社会一直有不同意见。在英国、法国、美国,他们的城镇化水平由25%提高到70%,大概花了80年、90年甚至120年的时间。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化率是17%,30多年后提高到了现在的52.6%,但这只是一个宽口径的统计。[详细]
将城镇化潜力和改革红利结合,中国经济会有持续动力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对这方面的工作总结说,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然而,和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推进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着力点。一是要在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我们党早在十六大上就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是要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三是要在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中推进城镇化。四是要在提升国民素质中推进城镇化。[详细]
成就值得肯定,三大问题仍需认真面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成就显著。从80年代初期城镇人口不足2亿人,到现在突破了7亿人。另外,在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要求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变化、为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富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应该说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以往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比较突出问题,在今后的城镇化中应当认真加以解决。

    第一,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第二,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有能够享受;第三,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城镇之间,它们的体系和功能都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详细]
离开前,先把农民的财产权利厘清
    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

    农民财产权利的模糊主要体现在房屋产权与土地产权两方面,而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之所以模糊,其根源在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在法律上土地集体所有的表述不清,集体和农户之间的权利边界一直都处于含混状态。这种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更使得农民在拆迁和征地过程中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详细]
进城后,要把户口与福利绑定才有意义
    社会保障方面,进城农民工有很长的路要走。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只有16.4%加入了城镇养老保障,18.6%加入了城镇医疗保障,27%加入了工伤保障,9.4%加入了失业保障,平均水平不到20%。[详细]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它的前提是工业化。要把这些已经在城市里稳定就业的人群,尽快变成城市居民,让他不仅进城,而且让他落户。要根据农民进城务工的时间、纳税记录等,让他们在保障房、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其实户口本身没那么重要。只是现有情况下,户籍制度捆绑着各种城市福利,如果农民能够享有市民待遇了,户口就是一张纸而已。[详细]
设计时,离不开户籍改革,更需顶层规划
    城镇的主人是市民,建设城镇的目的是要让人的生活更美好。为了这样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应当有更多新的理念和制度设计。不能说,对农民多一点征地拆迁补偿就可以了,相比一次性的金钱补偿,他们更需要永续的未来。相比住房等的享有,他们更需要全面的分享。相比物质方面的给予,他们还需要精神方面的同步富足。一言以蔽之,城镇化的过程,处处都应以人为本。显然,这是一个比造城更复杂却更需要提前直面的课题。[详细]

    未来有几亿人口进城,一来了就什么都有,这个谁也做不到。但是通过什么过程、多长时间才能让人落下户口来,这要有一个制度设计。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制度还没有,有的地方推出了等准入标准,但这是凤毛麟角,解决不了太大问题,最终还要依靠一个制度性的东西。[详细]
城镇化不是试验田,决策要合情合理、掷地有声
    对于城镇化的态度,各个阶层都应该是认真的。城镇化不能是低价征地、高价卖地的“土地财政”模式,应当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是房地产化,让高企的房价吞噬了市民的未来幸福;不能把农民排斥在城镇之外,应当让他们在城镇里有工作、有住房、有社会保障。

    这些认识都是从深刻的教训中汲取的,对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警示价值。中国的现代化,最重要最核心的乃是人的现代化。一些地方城镇化“跑偏”,关键就是见物见利不见人。正因为如此,人的城镇化才被确立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而从人的现代化角度看,凸显人的主体地位乃是城镇化的精义。[详细]

    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在城镇化这条路上都没有试验田。既然城镇化最终都落到人的城市化上,那每一个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将切实影响着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生活。政府部门一定要以人为本,以让人可以舒适生活为目标,把福利真正地送到百姓身边,让更多人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中。
结束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改革的过程。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中国未来应该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