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分享经济的拼图差哪块

合乘的拼图还差哪一块?
 

聚焦

  • 早在13年前,国内“顺风车”的微公益项目便已兴起。然而,尽管连续两年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累积了不少人气,可回到“陌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顺风车”风险与合法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果说搭乘的习惯与互助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信等社会自己组织来实现,对“拼车”的鼓励、与“黑车”的界定则需要有制度的跟进。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能力暴露出不少问题,“拼车”合法化无疑被寄予厚望,北京市能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可以看出该市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当然,矛盾总是对立存在的,我们应该想到“利”,同时也不能忽视“弊”存在的可能。[详细]

     

  • 什么是“分享经济”?

     

     

     

    越来越拥挤的大都市,频频爆表的PM2.5,早晚高峰的长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挖掘新的生活方式,为了便捷,更为了健康。如果我们想喝到新鲜的牛奶,一定要自己养一头奶牛吗?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如今一些担心宝宝健康的年轻妈妈已经开始集资养牛,每月缴纳“会费”来获取定额的牛奶分配。这些行动羞臊了国产奶业,同时也在表明一种固有的“私享”思维仍旧牢不可破。然而在美国,当“使用而非占有”的观念逐渐开始挑战“私有独享”的传统经济模式时,已经有很多当地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对产品或服务只租不买、按需付费了。

     

    牛津大学的瑞秋博斯曼女士曾在一个演讲上,描绘了未来即将展现我们眼前的,生机勃勃的“分享经济”。其中一个生动的比喻是,“美国的一般家庭都拥有电钻,而平均每个家庭使用电钻的时间只有6至13分钟。显然,人们忘记了自己要的只是在墙上打一个洞。”回顾身边,当我们被困在早晚高峰的车流中时,环顾四周大多仅有一名司机的私家车,谁能想起来“我只是要到达一个地方”呢?[详细]

     

  • 拼车是法律上温柔的出口,好处不少

     

     

     

    首先,节约了出行资源。民众出行,可以搭乘顺风车,也可以支付一定的报酬,这有效节约了车辆的资源,节约了燃油资源,减少了道路资源浪费。试想,如果有车一族都用同样的车辆仅仅拉着自己出行,无异于在跑空车,这对于拥堵的道路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其次,缓解了拥堵现象。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尽管已经实行了单双号出行,还是出现了“蜗牛之旅”的伤痛,被堵在路上的无奈,只有身居其中的人们才能够有切身的感受。实施拼车政策后,出行的车辆必将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对于拥堵现象的缓解有着不小的好处。

     

    三者,减少了城市污染。车辆的拼车出行,不仅可以节约出行资源,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的污染。鼓励在一个单位上下班的人们拼车上下班,如果是原本每人一辆车的话,拼车后一辆私家车可以乘坐5人,可以减少4辆车的出行,这减少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可是不小的。[详细]

     

  • 美好愿望背后要有实惠的政策倾斜

     

     

     

    拼车这种事情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个别私家车主将这种行为当成“生意”去做怎么办?利益的存在,会制造很多矛盾,如果个别车主将自己的私家车当成出租车来用,会不会在无形中伤害到“的哥”们的利益?如果这种情况非常严重,谁又该出来协调双方之间的矛盾? [详细]

     

    首先,合伙拼车与分担成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管理与指导既要考虑公平原则,又要顾及两厢情愿。人们有自由协商的权利,社会也有自我运行的规律。管理者不能光听专家说法,而应多征询车主与乘客的意见,才能使规范的出台更具操作性。基于此,针对拼车与黑车的界限划分,才能获得民意肯定,避免管理误伤。

     

    既然是鼓励拼车,管理者也该展现诚意。相对于评选合乘达人、奖励优秀合乘网站这种零星佩戴“小红花”,人们呼唤更实在的政策倾斜。比如,满员的私家车可享受路权优先与专用车道,对拼车实行高速路收费优惠,都是可选项。这不是所谓的惠民,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携手努力。管理者以实际行动支持拼车,远比单纯说教有效,也更能令群众信服。

     

    拼车的本质是合作共赢,离不开社会的聚合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需要指出,鼓励拼车与打击黑车是两码事,切忌给公众留下“胡萝卜加大棒”的印象。[详细]

     

  • 更要靠“善政”摇下信任隔阂的车窗

     

     

     

    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一些人尚且不与陌生人说话,何况是上陌生人的车?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并非自然天成,相关的安全保障不可或缺。

     

    拼车网站以及组织者能否对共同的乘车人进行实名认证与回访,不妨由参与者协商决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则可引入官方与社会监督。民主决策,官方护航,也是权力的到位而不越位。至于拼车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该如何确定责任与赔偿,也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解释,拼车保险能否应运而生,需要专业评估。只有尽可能降低拼车者的疑虑,提高拼车的安全系数,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水涨船高。[详细]

     

  • 国际惯例各不相同,最终都落实到制度完善

     

     

     

    按照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参与拼车的人需要签署免责声明。只要不是因为驾驶人违法驾驶造成的人身伤害,拼车人是没有权利要求赔偿的。

     

    一些国家,政府对“拼车”的鼓励与支持已经常态化。比如,英国与美国修建了专供多人共乘车辆行驶的专用快速车道,只有一名司机的车辆不能进入,必须找人“拼车”。当下,为“顺风车”开辟绿色通道,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有所作为,靠“善政”的制度营造出“善意”的文化。

     

    这其中,不仅包括界定非法运营、规范专用车道等“减法”,也离不开高速收费的优惠、社会组织的培育等“加法”。怎样判别“拼车”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应当签约与登记?一旦出了事故,责任如何分担?高速通道能否还利于民?一“减”一“加”中,往深处看,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权力范围的勘界。[详细]

     

    (编辑:杨公振)

结束语

相关部门表示,鼓励“拼车”的同时,也将严打非法运营。这就要求,必须给“拼车”和非法营运一道清晰的界线。曾经的私家车合乘游走在灰色地带,完全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关系上。如今,是时候给这种关系筑牢法律基础,保障双方权益了。所以,私家车合乘合法化后,很多法律责任亟须明了。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