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安排应提前取得民众共识
    如果“除夕不放假”在安排公布之前就放到民意调查中进行讨论,势必不会给公众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感,假日办也能充分掌握公众的情感倾向。在节假日安排这种关系到每个人的事情上,如何求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是最难的问题。政策制定之前就应尽量掌握公众诉求,达成共识,否则很难避开“改来改去都是错”的困局。
标题图片

全国假日办曾于今年10月和11月先后两次就2014年节假日安排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特别是11月曾推出三套方案通过互联网请网友投票,从投票结果来看,保留春节、国庆两个七天长假的C方案得到较多支持,但最终方案尚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12月11日,2014年节假日安排正式公布:明年春节和国庆分别调休放假7天。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复为正月初一至初三;元旦放假1天;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全部调休或连休放假3天。

此方案一出,便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

媒体关注度:对于“除夕不放假”的“制度善意”并不买账

2014节假日安排媒体关注度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清研咨询的数据可以看出,12月9日正值周一,媒体已经透露2014年节假日安排将于本周公布,为正式公布做好预热工作。由于之前的节假日征求意见中,网友参与度很高,因此在正式公布之前,媒体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猜测上。

经过9日、10日两天的预热铺垫。“2014年节假日安排”终于在11日晚公布。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时间选在下班之后,但是媒体对此新闻的敏锐性并没有因此减弱。12月11日的新闻关注度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迅速攀升到峰值,相关媒体刊发量高达29580条。

公布方案后的第二天,媒体评论和专家解读占据舆论关注的主要部分,同日,“2014年放假安排”成为百度热词排行榜的榜首。随后“朝鲜张成泽事件”和“嫦娥落月”等重大新闻使媒体视线转移,对此事的关注度也迅速回落。

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呈现三大亮点:单日节日逢周三不调休;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告别“加长版上班”。这三大亮点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均得到网友和媒体的认可。但是“除夕不放假”却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媒体既不吝惜评论,也不吝惜辟出版面来发表网友们精彩的吐槽。

以新华社中国网事为代表发问“春节多放一天假会怎样?”央视《焦点访谈》也称,有关部门表示,由于时间仓促,2014年的假日安排还不是很完善,今后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放假安排更完善。

四川在线发表文章例数《对2014年放假方案的“三个失望”》:首先,除夕放假被取消。除夕被纳入春节假期。其次,增加假期成泡影。再次,五一长假未恢复,我国长假太少。

“除夕不放假”被认为是此次放假安排中最难以被接受的一处。而由此引出了媒体对“节假日安排制度”的深层讨论。

《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直接批评《春节假期来回挪岂不成了“朝三暮四”》:我们认为,在没有假日增加的情况下对春节等重要节日的安排做调整,是很不慎重的做法。休假安排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传统的重要记忆点。即使有不方便处,它也会成为全社会的习惯。为了一部分人的要求而打破这种习惯,这是自讨麻烦。这次全国假日办在原有假日总数的情况下搞“朝三暮四”,实际是在做无米之炊,煮出来的只能是一锅怨声载道的舆论。

中国新闻网同样发表评论《除夕不放假顶了制度化的腰》质疑放假安排的制度缺陷,指出除夕“去法定化”,从制度上让一些人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这应该有违制度化的初衷。得以确立的制度当一以贯之,所谓制度善意更应该是一种程序正义。“约定俗成”的社会观念,并不能为所有人的阖家团圆签字背书,既然是为释放制度善意而默认的“隐性”福利,理当不吝制度支持。

《人民日报》试图通过数据来为舆论灭火: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不宜再增加。对于《新闻晨报》“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11天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为什么我国职工总体休假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质疑,《人民日报》回答:症结在于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

长久以来谈到休假问题,媒体讨论最终都会落到“带薪休假落实”上来。

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虽然法定节假日天数不短,但总体来看难以满足国民休假的需求。《新京报》就发表评论分析:满足国民休假权利,需要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两手抓”。明明是带薪休假制度“肌无力”,大家却要在法定节假日这边做手术,所以,总是有些不太对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定节假日或应根据情况通过立法程序调整,不过,当下最急迫的问题还是,怎样让已有的带薪休假制度更有效地落实。

总结起来,舆论对于“除夕不放假”的“制度善意”并不买账,而“带薪休假”的老问题还是抱怨的症结所在。

专家意见:新放假安排是为鼓励带薪休假

国家假日办在假期制订过程中曾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但此轮方案出台后,依然遭到了广泛质疑。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尚洁表示,“除夕”没有进入法定假有些意外,按照中国的传统民俗,除夕有新旧交替之意,而且“一年连双岁”,是中国“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国人习惯于守岁、祭祖,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将“年三十”排除在法定假期之外,不是很理解,其实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夕回家团圆的传统没有得到制度保障,从民俗和公众心理的角度讲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然而参与制定“2014节假日休假方案”的专家们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的是“制度善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从各单位实际放假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除夕当天是约定俗成地放假,因此,春节长假若从初一开始,则除夕实际上成为一种“隐性”福利,但如果从除夕就开始放假,那么就相当于民众少了一天假期。

“我并不主张取消除夕假期。”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称,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亿人,春节又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势必涉及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蔡继明透露,此前,在发改委会议上,自己曾就将除夕放假改回初一表示反对,随后假日办公布的三个方案也接受了这样的意见。

在“除夕不放假”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蔡继明透露,在三个放假方案征求意见前,他曾参加过一次相关的座谈会,当时有一种意见称,即使除夕不放假,单位也会至少给出半天的隐形假期,等于是多放了半天或一天假。而如果除夕放假,又没有增加春节放假的时间,其实相当于是减少了假日。

国家旅游局下属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政策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宋子千,也曾多次参与过假日安排的座谈和讨论。他透露,除夕放不放假,在讨论时的确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此次法定节假日安排,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想法,是希望鼓励落实带薪休假。比如,在除夕,大家要回家过年的想法特别强烈,想要回去是客观愿望,那么可以把带薪休假结合法定节假日,就可以让员工早一点回家,以做弥补。

虽然“除夕不放假”的初衷是为了“多蹭半天假”并鼓励“带薪休假”。但是这种先斩后奏的打击,普通民众一时之间很难缓过神来。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林亦府认为,这个问题折射出一些公共政策在制订过程中仍存在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公众缺少有效参与平台等问题。“应保证各个群体都有表达诉求的机会,最终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订的长效机制。”

网友舆论:又是一次“吐槽”和“自嘲”的堂会

“2014节假日安排”一出,自媒体上讨论热烈。

2014年节假日安排微博关注度

微博关注度趋势与媒体关注度呈正相关趋势。但是讨论内容却并不像媒体那般理智和深刻。由于微博用户代表着舆论最末梢,微博发表的内容大多感情色彩浓厚,以个人感受为出发点,多以调侃为主,因此,对微博上的“吐槽”并不意外。

有媒体总结了微博上的“槽点”:2014所有人年假都少了(除夕必请);2014中国好公司“新标准”出炉——春节前放假一周;四分之三的中国人告别吃年夜饭的传统习俗;2014年春晚创史上最低收视率,所有人都在回家路上。

一些媒体和机构的官方微博也参与讨论,而大V们的微博言论显然比在媒体上发表的批评力度更大,戏谑成分更高。

@凤凰网:【微倡议:#除夕慰问公务员#】11日,国家假日办发布2014年放假通知,规定除夕要上班。有网友呼吁,除夕当天去你附近的政府部门慰问公务员,届时,记得拍照发微博记录公务员们忙碌的身影喔!

@广东工会:【除夕不放假近九成网友不满意】11日晚,2014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这也成为网友吐槽焦点。在新浪关于“如何看待2014年放假安排”的调查中,截至12日上午9点,接近6万人参与,88.4%的调查者不满意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支持者仅为8.1%。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大型民生类节目《新北方》官方微博@新北方:【沈阳多家企业表态:除夕也放假】2014年放假安排已经出炉,网友们对假期的各种遐想也尘埃落定,除夕当天不再是法定假日,对于很多异地上班族来说,确实有点桑心啊!沈阳一些企业表态:除夕会给员工放假,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知名时评人,《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石述思发表微博评价2014年放假安排:1、假日办赢了,公众输了;2、征求公众意见原来只是个姿态,目的不是听公众怎么说,而是为了证明有关部门多么尊重民意;3、传说中的春节假期延长和恢复五一长假是公众意淫;4、废掉除夕是为了帮助公众在春节更好地圆中国梦;5、比带薪休假更迫切的任务是废除假日办。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朱继东在微博上质疑全国假日办有没有必要存在: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被网民称为是“逗你玩”,这也是很多人对这种所谓征求民意嗤之以鼻的重要原因。而“除夕不放假”更是将传统文化习俗扔到了垃圾堆里,难怪不少人呼吁取消假日办!

国家发改委城镇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评论员杨禹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分析:有人解释说除夕不放假是因为这一天本来很多单位就变相放假。这种解释实在缺少法治精神、契约精神。这是认可并鼓励全社会拿一天工资却偷懒一天。是法定假日,咱就大大方方休假。是法定工作日,咱就认认真真劳动并获得报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依法办事。

舆情点评:求得民意“最大公约数”是最难的问题

历来在假期调整的问题上,休假方案就很难让所有人满意,经常会出现“调整一次、吐槽一次”的舆论现象。此次“除夕不放假”的假期调整结果就是,放不放假都会招来批评,改过来改回去都有意见。

从“制度善意”的角度来讲,新的休假方法在发布之前进行了民调,发布之后也解决了“调休”和“加长版上班”的问题,而“除夕不放假”也是意在增加“隐性福利”。

但这里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在中国除夕这个最重要的节日,依靠“企业良心”来增加休假的方式实在缺乏制度保障。第二,这种休假方式给公众带来了严重的“制度剥夺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倾听民意、顺应民意远非易事。一方面民意本身就有分歧,各有各的理由和诉求,求得大家都满意其实相当有难度。另一方面,利益受损或要求未得到回应的人会强烈表达不满,而满意的人往往并不发言。因此我们会感到整个社会的舆论都是向这一方面说的。

如果“除夕不放假”在安排公布之前就放到民意调查中进行讨论,势必不会给公众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感,假日办也能充分掌握公众的情感倾向。在节假日安排这种关系到每个人的事情上,如何求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是最难的问题。政策制定之前就应尽量掌握公众诉求,达成共识,否则很难避开“改来改去都是错”的困局。

 >>>>阅读原文

    (文中相关数据由清研咨询提供)

编辑:张林

2014放假安排
2014放假安排
环球时报:除夕放不放假,民意难局无解
光明日报:“晒方案、征民意”彰显科学决策
东方网:放假安排少些"折腾"应成为今后习惯
红网:“隐性福利”何时才能正大光明?
观点中国:带薪休假生病,法定假日吃药?
广东工会: 【除夕不放假 近九成网友不满意】11日晚,2014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这也成为网友吐槽焦点。在新浪关于“如何看待2014年放假安排”的调查中,截至12日上午9点,接近6万人参与,88.4%的调查者不满意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支持者仅为8.1%。
上海老顽童吴德余: 从#2014年放假安排#可以证明两点,一所谓的民调投票全是忽悠;二如果不是受利益集团绑架,那么就是弱智脑残已经到了
石述思: 2014年放假安排:1、假日办赢了,公众输了;2、征求公众意见原来只是个姿态,目的不是听公众怎么说,而是为了证明有关部门多么尊重民意;3、传说中的春节假期延长和恢复五一长假是公众意淫;4、废掉除夕是为了帮助公众在春节更好地圆中国梦;5、比带薪休假更迫切的任务是废除假日办。
重庆晨报: 除夕不放假,专家称这天企业都约定俗成放假,网友纷纷吐槽:春节放假没除夕,就如ML没前戏;妈,如果我除夕回不去,请将我告上法庭,能不能回家过年看你了;照此逻辑,初一初二都不用放假,反正会约定俗成放假
凤凰网: 【微倡议:#除夕慰问公务员#】11日,国家假日办发布2014年放假通知,规定除夕要上班。有网友呼吁,除夕当天去你附近的政府部门慰问公务员,届时,记得拍照发微博记录公务员们忙碌的身影喔!
第七十期
“自杀抗罚”恐怕又是一次隔靴搔痒
“自杀抗罚”恐怕又是一次隔靴搔痒
第六十九期
国际舆论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国际舆论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第六十八期
医生群体的非暴力抗争
医生群体的非暴力抗争
第六十八期
转基因论战
转基因论战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