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禁烟令的净化力

标题图片
 

聚焦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其他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

     

  • 中国烟草行业的7个世界第一

     

     

     

    烟叶种植世界第一、烟叶收购世界第一、卷烟产量世界第一、卷烟消费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烟草税利世界第一、烟草致死人数世界第一 

     

    “吸烟有害健康”,似乎人人知道。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吸烟者仍以每年10%的比例上升。 

     

    我国目前烟民高达3.5亿、“被动”烟民5.4亿。据医学界人士说,每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约为10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在未来10年内,全球将有5000多万人死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心脏病、肺气肿和癌症。吸烟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为了控烟,提高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WHO规定每年5月1日为世界“不吸烟日”,国际抗癌联盟(UICC)则规定每年11月11日也为世界“不吸烟日”,两个国际组织重复地规定了两个同名的“不吸烟日”,表明推行“不吸烟”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详细]

     

     

  • 禁烟令绝非“杀鸡用牛刀”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91年卫生部公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但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实施的手段,而缺乏成效; 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提出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保护儿童不受二手烟害的规定; 1997年全国六大部委又颁布了《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中国政府在2003年加入了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且于2005年8月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该公约在中国具有了法律效力。但实际禁烟效果不言自明,“禁烟令”也大多成为“浮云”。

     

    中国控烟协会昨天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据调查,我国男性教师吸烟率达到了50.2%,男医生吸烟率达到了47.3%,男性公务员(微博)吸烟率则高达61%。52.7%吸烟的公务员表示从未戒烟,仅有37.3%表示近期有戒烟愿望。我国二手烟暴露率最严重的三个场所依次是公共场所72%,家庭67.3%,工作场所63%。 

     

    禁烟效果不佳的原因,部分原因是由于是少数领导干部带头不遵守,下面的人又不敢管,甚至为了讨好上级,鼓励纵容领导违反规定。公共场所抽烟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出权力傲慢的本质。这次,中央出台规定管这一件事,看起来是杀鸡用牛刀,其实,这只“鸡”比牛还大,还要牛气。提起牛刀,体现了治理者的决心。中央禁烟的目的,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就是杜绝烟这种腐败的媒介在官员中流传。这也是树立党员干部形象的重要举措。[详细]

     

  • 巧用看得见的影响力

     

     

     

    烟草禁而不止的主因固然是烟草带来了庞大利润,但领导和明星等社会地位高的阶层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就需要从科学原理来探讨如何禁烟。

     

    所谓科学原理是指社会心理学的中的社会影响力和说服的原理。社会影响和说服是指在他人言行作用下,引起个体(受者或被说服者)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吸烟行为的改变同样甚至更符合影响和说服的范畴。而在影响和说服的手段中,通常有强制(行政的)、奖赏、利用威望或影响力、法规(公权)、参照系和信息等。

     

    在禁烟问题上,我国现在仅有一些难以执行的一些规定,还没有法规,因此,除了这两种强制因素需要加强外,现在需要特别利用威望或影响力来改变公众的吸烟行为。[详细]

     

  • 除了空气,净化的还有腐败空间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还会让公众对公务人员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时,对于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领导干部来说,高档烟背后还潜藏着一定的腐败空间。 

     

    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禁烟,树立的是以身作则的形象,是遵守社会秩序的庄严承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百姓做到的,领导干部就要首先做到。欲约人,先束己。领导干部比一般公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法治社会的良好秩序。 

     

    领导干部禁烟,摒弃的是奢靡之风和潜在的腐败风险。市场上高档烟价格动辄上千,单靠工资肯定难以为继,就给了一些钻营者可乘之机。高档烟背后隐藏的腐败已经不是新鲜事,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被舆论监督,最后曝出其贪腐事实就是一个侧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掌握一定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喷云吐雾,一些钻营的人自然会投其所好。高档烟开路联络感情、打点关系,领导干部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落入温柔的陷阱之中,将权力异化为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 

     

    显而易见的是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好处多多。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细则来落实具体可行的惩罚措施。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像今天高档餐厅里难觅领导干部一样在烟雾缭绕中也寻不到领导干部的踪影。[详细]

     

  • 马上无烟不现实,但要理直气壮说“不”

     

     

     

    禁烟之难,难于上青天?

     

    应该说,“马上无烟”并不现实,但是从“逐步控烟”到“全面禁烟”是必要而可行的。如何实现“无烟社会”的梦想,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各地禁令频出,处罚制度不可谓不严厉,但和其它规章制度一样,禁烟令也难逃“执行难”的尴尬境地。领导干部带头不吸烟,公务活动严禁吸烟,在全社会形成禁烟控烟的良好氛围,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领导干部需当好禁烟控烟行动的“形象代言人”,社会各界也要理直气壮地对吸烟者说“不!” [详细]

     

结束语

中央禁止干部公共场所吸烟,抽烟虽是“小事”,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却是“大事”。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带头禁烟,既有利于自己和公众的健康,也有利于公共环境的净化,还能减少腐败发生的几率,提升自己的形象,希望好光景长远些,让我国的“无烟梦”早日成真!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