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吧沙龙

实录

库尔班江 一起读书吧 中国网

库尔班江•赛买提

《我从新疆来》不是要树立少数的个别的偶像

    在拍摄和采访策划、调研的过程中,国内暴力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件,无论犯罪分子是哪儿的人、有什么信仰,对我来说这种行为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同时更对受害人和家属表示哀悼。这样的社会安全现状,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也同样需要担心我的家人还有朋友们的安危,特别是昆明事件之后,我着实陷入了恐惧之中。到底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是全社会共同的话题,而不是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单独面对和负责的事情。这两年,我开始从很多的网络评论发现,人们不再关心新疆的秀美风光,而是开始问候新疆,问候身边的新疆人,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

 

库尔班江 一起读书吧 中国网《我从新疆来》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难找,机会很少,特别是在新疆对于维吾尔族年轻人的空间更加狭窄,很多拜金、拼爹等消极思想以及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使他们更多地处在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不愿意付出,不肯吃苦,而网络暴力可以没有界限的表达自己。这使我突然发现《我从新疆来》正好可以给人们一个答案,让大家重新对新疆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
 
    《我从新疆来》不是要树立少数的个别的偶像,除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的故事重新认识新疆人,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希望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所散发出的榜样的力量,能够鼓舞所有年轻人,特别是新疆的年轻一代,鼓励年轻人能够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激励年轻人勇于拼搏,敢于吃苦。越努力才会越幸运,越勇敢才能有改变。[详细]


王蒙

王蒙

光明的《我从新疆来》

王蒙 一起读书吧 中国网
文学家王蒙

半个世纪前,在我自己也是国家的一个艰难的时期,我到了新疆,到了农村,与各族人民尤其是维吾尔农民与知识分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用诚实和善意接纳了、我要说是欢迎了我,我沐浴在各族人民的友好情谊里,沐浴在非常具有特色的多民族文化里,沐浴在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维吾尔语言文字里。我在当时,应该说是以可能条件下最美好的方式度过了我的巅峰年龄段——二十九到四十五岁,安然度过了动荡不安的文革,学习到了太多的知识,积累了太多的与此前大不相同的生活经验,完成了我自己的“成人礼”,完成了我的维吾尔语“博士后”学历,如我玩笑中自吹的那样,我的性格中也有了伊宁的豪迈与牛皮劲儿。

我曾经对香港媒体人说过:“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

我的话使满室的客人泪光闪闪。

然而……新疆怎么了?近年来从新疆,乃至从各地,不断传来令人民忧心忡忡的消息。

这时候出现了供职于中央电视台的库尔班江,他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帅哥摄影家,主流媒体的优秀工作人员。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走遍大江南北,他见过欧美亚非,他兴致勃勃地、精明强悍地、又是阳光万道地在北京工作着生活着,也在祖国的与世界的各个角落见识着、开拓着也快乐着。他有艰难,终于胜利,也有忿懑,终于释然,遭遇过陷阱,终于跨步向前。

他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与文字,告诉我们,有许多许多像他这样的来自新疆的各族人士,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在祖国城乡,工作、上学、度日、提升、与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开拓进取,摸滚爬打,学业有成,事业精进,幸福安康、健康快乐。他们乘上了四个现代化的快车快艇,至少是走上了劳动小康的温馨之路,乘风破浪,实现着自我,贡献着国家,享受着生活,满身的正能量。[详细]

 

马戎

马戎

真正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事

因为我自己专业背景是社会学,所以大概这十几年来几乎每年不止一次去地新疆。在新疆我看到了边疆地区确实和沿海、内地有非常大的差距,是社会方面的差距。但同时我也看到,这些年来,边疆各方面的发展很快。但是在这样急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自然涌现出了很多社会问题,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带来的一些误解、矛盾,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

我从新疆来 一起读书吧 中国网                                   现场图片

而且这些年来,实际上,所谓改革开放,有很多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离开了自己祖居的自治地方,来到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在这地方学习、定居、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包括像库尔班江这样一些优秀的维吾尔族青年。大家知道,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很阳光的人,但是也会有一些可能心里不那么阳光的人,所以可能会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偏见,在行为当中也有一定的歧视。

所以从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来自新疆许多民族的年轻人,如何在其他城市打拼和发展。他们也有很多故事,也有遇到歧视和偏见的遭遇,所以在这本书里面,确实反应出来一些真实的故事,非常让人感动。[详细]

汪晖

汪晖



他带着一代人不同的个性

库尔班江的序里一开头提到变化的某些部分,这是只有在特定的经历和背景里才能感受到的东西,能够在书里提出来,给我们读者一个提醒,这是重点,因为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社会上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及交往当中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个,就不是丰富的。库尔班江在刚才的影片中说:我们把族群、地域拿掉,我们都是一个中国公民,这是很正面的东西。但是我们也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族群、地域和历史,这些不是可以简单遮蔽掉的东西,应该让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每个人交往、认知的前提,相互认知才会有这样的深度。

同时,另外一个是公众的平台,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公民身份,使得我们在这里有平等的交往。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如同书里面明亮和忧郁之间的关系,听帕尔哈提的歌,也让我了这种特别的感受。

第二个感受,库尔班江这本书,和一般写新疆的书很不同,他写的是很多新疆的年轻人去各地到处流浪、闯荡,他不是把新疆神秘化,恰恰相反,他带着一代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经历来到不同的地方,带着对我们共同的国家、共同的社会的观察。所以他不是带着过去的意识,在学术界被称为东方意识,而把新疆神秘化,他是把活的新疆人的视野带到对我们的国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在自己的命运里,把它呈现出来,这是给了我们活的新疆,这也是我们活的新疆。新疆不仅仅是在中国西部的地域,新疆也在北京,也在广东,也在上海,也在祖国各地,这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人和人之间能够有碰撞、交往,经过陌生甚至冲突,再到真正深入理解。

如今,不能回避社会这么严峻的形势和状况。怎么克服这个状况?库尔班江用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最主要的,是突破。因为人在具体交往时,是只认得每一个个人,不是只认出一个抽象的身份,如果只认一个简单的身份,并把那个身份固定化,便会成为冲突的根源。我们在交往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成为我们互相认知的前提,但是在交往中,我们才发现这些身份本不必要,也不应该是交往的障碍,恰恰相反,它应该成为补充我们对别人的认识的重要方式。[详细]

关凯

关凯

超越这一切的眼光

我补充两个意思。实际上我们今天看新疆的时候,是有两个印象的,一个是从里边往外看,一个是从外边往里面看。从外面往里看,在这些年现实的条件下,对新疆确实有很多污名化,而且任何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都可能有自己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艰难,库尔班江解决得不错,他的经历比我年轻时勇敢的多。但是超越这一切的眼光是从哪里来的?

超越这一切要从内和外的沟通中才能找到,如果我们仅仅用内部或者外部的眼光看一个事情则永远看不到。如果我们没有到和田,没有到巴扎上走一走,就无法深入地理解库尔班江讲的故事,我去过,所以对他讲的那些事情特别有感受,可以想象出那些情景,也是因为我职业的原因,使我有这样的机会。我希望有更多人像我这样,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被理论、新闻报道、舆论、想象所刻板化的宗教、地域。其实在这一切之上,全部都是人的经验,它还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进的维度,一个是退的维度。

超越这一切的维度 中国网
一个是进的维度,一个是退的维度
    刚才王老师说库尔班江是阳光的,他之所以阳光,是因为他非常朴素。我特别喜欢他的文字,讲得很直率,所有都是他自己的经历,非常有说服力。其实这是共通的,昨天我的学生说,最近发现一篇特别好的励志文章,正是库尔班江这本书里的。[详细]


嘉宾介绍

王蒙

王蒙

文学家
马戎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汪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关凯

关凯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库尔班江

库尔班江•赛买提

自由摄影师

精彩观点

为库尔班江欢呼!为来自新疆的成功的与即将成功的维吾尔、哈萨克……各族优秀人士欢呼!为《我从新疆来》这本书的出版欢呼!
                                   ——王蒙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很阳光的人,但是也会有一些可能心里不那么阳光的人,所以可能会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偏见,在行为当中也有一定的歧视。
                                   ——马戎

库尔班江的序里一开头提到变化的某些部分,这是只有在特定的经历和背景里才能感受到的东西,能够在书里提出来,给我们读者一个提醒,这是重点,因为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社会上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及交往当中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个,就不是丰富的。
                                   ——汪晖

实际上我们今天看新疆的时候,是有两个印象的,一个是从里边往外看,一个是从外边往里面看。从外面往里看,在这些年现实的条件下,对新疆确实有很多污名化,而且任何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都可能有自己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艰难,库尔班江解决得不错,他的经历比我年轻时勇敢的多。但是超越这一切的眼光是从哪里来的?
                                   ——关凯

本期信息

时间:2014年10月16日  14:00—16:00
地点:人民大会堂北京厅
嘉宾:库尔班江·赛买提、王蒙、马戎、汪晖、关凯、戴锦华、窦文涛、帕尔哈提、那日松等

公共合作

一起读书吧 沙龙 中国网

中信出版社 中国网 一起读书吧

中国国家地理

联系方式

合作邮箱:reading@china.org.cn
联系电话:010-88828233

往期回顾

评论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