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新常态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布时间: 2016-10-20 13:45:28  |  来源: 理论网  |  作者: 熊若愚  |  责任编辑: 蒋新宇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联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实践,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系列重要论述,最核心的要求是,坚持不懈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新格局,当代中国还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常态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直接要求。我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不及全球平均水平。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时期需要保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必须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现在这个增长速度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党领导人民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通过艰苦奋斗夺取的。然而,确实有一些地区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低位,这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规律都是不一致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能;更需要深化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有差异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保持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速度,不搞速度上的一刀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常态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要求。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人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要做到这一切,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完全办不到的。必须明确,在当代中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稳定执政的关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检验看齐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切实把向党中央看齐体现在思想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有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增强看齐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基本路线看齐。检验看齐意识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能不能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了新变化。生产要素的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在新常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不能以GDP论英雄,不能搞唯GDP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就要求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压缩落后产能。

  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国际经验看,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这些主要引擎都显露出乏力衰减的势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力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步衰减;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红利也在衰减。“三个衰减”使得世界经济进入换挡期,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等多重挑战。从国内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四分之一的贡献。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考虑我国的经济体量,可以说,唯有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保护环境来保护生产力,通过改善环境来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是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协调发展。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力量是最强大、最根本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必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和优化干事环境,努力形成人人创新创造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