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史本叶:人口结构变化推动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 2017-03-29 13:47:30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史本叶  |  责任编辑: 蒋新宇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与人口加速老龄化并存,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服务业主导型、消费主导型和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人口结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十三五”将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和关键时期,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变量。我国应从人口生育、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源开发、消费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人口生育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和养育成本的提高,导致我国人口生育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200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2,2010年降至1.18,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更是低至0.75。“全面二孩”政策有助于人口生育率回升,但离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人口更替的合理水平——2.1左右,还有很大差距。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并结构性分化。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首次出现绝对数量下降,此后连年加速下降。其中,15—34岁的青年劳动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而35—59岁的中老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显著上升,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持续下降趋势,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加速减少,“用工荒”日趋常态化并向全国蔓延。

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速。由于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较低,同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011—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从13.7%上升到16.1%,数量达到 2.22亿人。

人口红利开始不断衰减。随着新出生人口的减少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到来。2010年,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下降到34.2%的历史最低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74.5%的历史最高,人口红利集中释放。此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下降。人口红利衰减使中国经济面临减速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转型相互作用

人口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净消费人口比重增加,进而提高了社会总消费率。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了居民收入,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我国正朝着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方向转变。

人口结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人口老龄化通过消费路径增加了社会服务需求,对服务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工资水平上涨倒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同时,劳动力素质提升和技术进步为产业转型创造了条件。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人口结构变化强化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当人口结构由红利型向老龄化转变时,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相互产生正向冲击且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较大。消费驱动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变,产业结构服务化又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经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度为28.92%,经济增长方式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度为6.24%。两者的相互作用说明,在人口结构转变期,我国应统筹推进“调结构”和“促转型”。

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反作用于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尤其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深化人力资本投资,消费主导的经济模式也会增加生育行为的机会成本和新生人口的抚养成本。经测算,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对人口老龄化的贡献度分别是17.37%和2.24%。

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稳定劳动力有效供给。应对人口结构变化要主动作为,深入落实“全面二孩”政策,逐步恢复合理水平的人口生育率,减缓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叠加造成的人口结构扭曲和“未富先老”压力,保证人口数量和结构安全。人口政策重心应由数量控制转向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逐步构建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人口再生产机制。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坚持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推动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着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先解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加快培养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解决劳动力供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做好留学归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推进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口结构变化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要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破除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中存在的配置扭曲,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改善营商环境。

抓住经济转型战略机遇期,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未来十年是我国应对人口结构转变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要充分挖掘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结构变化。在控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的同时,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保障消费潜力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合理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和转移,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老龄产业尤其老年服务产业发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加强产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注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合理速度和地区差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