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维护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 2017-07-26 08:56:06  |  来源: 文汇报  |  作者: 胡伟  |  责任编辑: 申罡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近日,总书记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已经纳入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底线

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西方尤其是美国金融主义泛滥,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也曾经有一种呼声,要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实践中也一度出现过金融自由化的趋向。但美国次贷危机恰恰证明了金融自由化存在着巨大风险。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金融自由和金融管制的关系,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当前我国应当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在一些国家,政府的监管作用之所以发挥不好,除了其他因素外,政府部门被利益集团“俘获”是一个基本诱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在金融领域,监管层和金融从业人员“双向流动”频繁,监管机构甚至成为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的重要人才输送渠道,这就难免发生“利益冲突”。为此,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制度予以防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各自独特作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使政府成为市场的工具甚至被利益集团绑架,这是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底线。

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也很难完全消除。如何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效化解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分配结构,促进公平收入,消除两极分化,尤其是要坚决杜绝各种金融衍生品制造消费泡沫。美国由于金融主义泛滥,次贷危机发生前,其消费模式已从以收入为基础转变为以资产为基础,财富的增长主要依靠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华尔街提供的形形色色高杠杆金融衍生产品无节制地扩张,通过“钱生钱”的方式,导致一些人一夜暴富并刺激社会底层的消费,包括制造了房地产泡沫,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业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基础。

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关键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2007年肇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脱离实体经济的“自给自足”式金融产业潜在的巨大危害。在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扩张不仅没有向实体经济输送利益,还完全成为展现贪婪人性的逐利工具,并最终酝酿了自身的危机。我国的金融市场要警惕出现类似的趋势。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脱虚向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正本清源,不忘初心。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这是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