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筑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风景”

发布时间: 2017-09-21 08:12:35  |  来源: 求是网  |  作者: 罗建华  |  责任编辑: 申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盲目追求GDP增长,过度索取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要排除发展遭遇的阻碍,走出工业化革命以来让世界上多数国家深陷的生态困局,实现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首赴广东考察时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由此,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环境治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其中,制度无疑是关键一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横空出世,诸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8项制度;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出台为标志……凡此种种为美丽中国构建生态蓝图筑牢了坚实制度支撑。

实干有作为,奋斗结硕果。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跃马扬鞭,显现的成果浸润于日常,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的模样,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诸如少开一天车,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亿万国人憧憬的中国梦,也是世界瞩目的中国创举。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绝非自说自话,更赢得世界肯定。资料表明,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3年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就在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如是说道。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在生态文明观的引领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中国风景可期可待。

(作者单位:徐州市政协研究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