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大的中国呼唤更优质的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 2017-12-13 08:15:32  |  来源: 文汇报  |  作者: 江波  |  责任编辑: 申罡

作者:同济大学副校长 江波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在学规模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毛入学率提升至42.7%,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高等教育工作者们要勇于面对时代的课题,勇于为解决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而努力奋斗。

高等教育关联着国家实力的高低。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办好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事关国运民魂文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必须更加明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高等教育要成为人才强国先锋队

复兴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为先。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靠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是建设“人才高地”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民族复兴基础工程的重要结合点。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突出高校建设的质量效益、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由此,使高等教育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先锋队,在人才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做更好表率。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彰显中国思想、中国气节、中国担当、中国情怀,形成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就是要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就是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群体是主体力量。高等教育要与全社会一起,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