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2015中国对外战略面临十大挑战 崛起势头更明显

发布时间: 2015-01-09 08:31:49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晓岸    责任编辑: 张林

挑战六,是周边紧邻国家的动荡隐患。中国的战略安全与繁荣立足亚洲,对外交往与合作依托周边。但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脆弱性、多样性也恰恰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固有软肋。在中国的20多个邻国里,朝鲜、缅甸、阿富汗、巴基斯坦局势最具不确定性,他们内部和对外关系中的历史遗留矛盾没有解决,在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又不断产生新问题,攸关中国的利益。中方该以怎样的方式增强对有关国家局势的影响力,检验着新时期中国外交践行首重周边布局和“正确义利观”的能力。

朝鲜的问题尤富不可预见性。金正恩三年守孝期满,其近期举动和新年讲话显示出寻求改善外部环境、走活外交棋局的紧迫意识。但朝放不下对华怨气,对内改革调整、对外重返六方会谈的迹象也仍不足,将解套希望寄托在俄、韩身上是没有找准主要努力方向。金正恩治下的朝鲜似乎正逼近一个临界点,但这个临界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没人能够说清楚。朝鲜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半岛的和平稳定就是中国的责任所在。中国对朝不应不管不顾---弃朝其实是伪命题,也不应无限期无畏等待,而是要采取更多主动措施推动中朝关系向正常国家关系转化。

挑战七,是南海局势可能产生的反复。在中方努力下,波澜起伏的南海局势在2014年底复趋稳定,但冲突因子并未衰减。南海问题已完成由地区内部争端向大国战略问题的转化,美国的南海政策继续从模糊转向清晰,菲律宾、越南心有不甘仍在策划有所动。2015年的南海斗争不会有明显放松,中国需要认真落实“双轨思路”,坚持维权执法、和平谈判、军事布阵、海洋合作同举并重,加速中国南海政策从维稳性战略向综合性战略的升级,推进中国南海政策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并轨。

挑战八,是日本战后转型的推进。在世界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已基本获得长期执政地位的安倍晋三正在加紧筹划其战后谈话。尽管安倍申明将继承包括村山富士在内的战后历任首相的谈话精神,但他定将大肆渲染日本在战后的“和平贡献”,把谈话重点放在日本未来转型上,顺带启动新一轮“入常”攻势。日本社会的整体右转、战后束缚的逐步摆脱、日美安保同盟的不断加强是日本在中国完成崛起之前一定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关趋势将更加明显。中日关系的冷淡状况将会继续,因钓鱼岛问题再度发生激烈对抗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但对中日关系进行管理的空间也在扩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必将触发对中日关系向何处去的更深层次讨论,以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诚恳态度对待这一问题,正视并相互适应新常态是中日两国均需展现的品质。

挑战九,是中美关系的波动风险。2014年的中美关系先抑后扬,在两国元首“嬴台夜会”之后步入落实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新阶段。但两国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美国因中国加速崛起而产生的对华焦虑情绪还在增长,视中国为主要现实战略竞争对手和美国领导下的现行国际体系直接挑战者的观点在美国内部大行其道,“中国军事威胁论”更有市场,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南海东海、经贸摩擦、人权、台湾、达赖等问题随时可能再度突出,特别是双方在网络空间的交手实为一场暗场,对中美总体关系的长期影响不可低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战略工程,任重道远,需要来自双方的高度政治智慧。

挑战十,伊朗核谈判的走向。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延长期将在2015年中结束,届时能否达成一个好的协议将对中东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一旦协议达成,美伊关系将正式开启新模式,美国的大中东战略也会发生新调整,伊朗的外部环境有望趋向宽松。从奥巴马政府后期执政地位和对外议程看,美国是需要伊朗核谈判出成果的。近年来,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快速增长,该地区形势趋稳、格局多元对中国是有利的,对扩大中美合作也有利。中国能否抓住机会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要看能在下阶段伊核谈判中发挥多大作用。凭借在过去数年参与谈判过程中积累起的丰富经验和对中东局势走向的正确预见,中国可以有所作为。

以上这些挑战是依严重度、影响力、波及面、可能性等因素由高到低、由重至轻、由近及远综合排序的。不难发现,这些挑战相对独立,但也有内在关联,且经济问题比较突出。这一方面佐证了当今世界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加重的多中心化和安全碎片化趋势,一方面揭示了很多地区和国家失序、失和的根源其实在于经济降速、停摆,反映了多数国家希望聚焦发展议程而不是掉入安全陷阱的心态。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挑战的另一面就是机遇。中国要应对好这些挑战,辨别大势、认清主流、精心布局、稳步实施是最重要的。

在这些挑战中,中美关系的波动风险排名靠后,并不是说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就不再重要,而是因为有较大把握认定这一关系在2015年将总体向前、基本可控。2015年对中美关系的一大特殊性在于,奥巴马政府进入执政后期,需要中美关系稳定可期,也需要将理性对华政策预留为“外交遗产”,因此虽将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但会客意减低对中国的针对性和刺激性,同时以二战战胜国盟主身份推动日本在反省历史问题方面摆出必要姿态。中国真正需要关注和准备的,是2015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届时美国大选布局全面登场,中国话题炙手可热,下任美国最高领导人将在强硬和理性当中作出选择。(晓岸)

   上一页   1   2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