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领军人物

于今:中国智库的本土发展与巨大机遇

发布时间: 2015-12-16 09:21:0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于今    责任编辑: 毅鸥

 

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主席就指示上海市市长陈毅在上海建立了参事室,在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国务院参事室也很快成立。把很多名流、贤士聚集于参事室内,谋善举、进良策,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决策作出了宝贵贡献。此后,在党政军乃至人大、政协成立的政策研究室,以及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等,也都是重要的智库机构,在国家的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智库”的真正开端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当时邓小平等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决策咨询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出要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口号。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和政府更加重视中国智库的发展。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指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随着对外进一步开放,我国也进入了国内外矛盾和利益冲突多发期以及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新兴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已进入社会发展高危、高风险期,遇到了很多发展难题,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国内外政策问题日益复杂。

因此,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智库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在国际上,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新要求。2013年4月,习近平、李克强就加强智库建设作重要批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这标志着中国智库已步入战略发展阶段。如何在国际舞台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顺利地融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如何应对国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发,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都离不开智力的支持。

因此,在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更要整合、统筹国内外的智力资源,加强国际问题的研究、国内政策与制度的研究、设计,将智库及智库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促进科技创新和智库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降低发展中的国际、国内风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掣肘区域发展的问题。因此,体现社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将中央各项政策与各地独特优势资源充分结合,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推动新经济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推动国家顶层设计乃至地方科学发展,成为决策层的重要命题,也是我们智库产业研究的初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