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反思”专家座谈会

来源: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时间: 2016-12-07 | 责编: 王琳_观点

2016年12月3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反思”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任郇庆治教授,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风教授,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项目主任孙巍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央编译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环保部华南环科研究所、环保部南京环科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青海省委党校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代表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进展评估”“生态文明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问题”“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主要机遇与挑战”等议题从不同研究视角展开了充分研讨。

座谈会现场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在实践中如火如荼地进行。习近平最近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与会学者着重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比如江西、江苏、云南、浙江和青海等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此外,与会学者还从“幸福共同体”、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哲学基础等不同视角做了深入研讨。张云飞教授强调,中国生态治理领域必须坚持公域与公益的统一,治理主体必须坚持一元与多体的统一,机构设置必须坚持条条和块块的统一,治理方式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卢风教授认为,虽然我们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对生态文明理解的分歧,但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达成某种层面的共识和视野融合。郇庆治教授强调指出,环境哲学伦理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生态文明作出更具有说服力的哲学和伦理层面的阐释,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而学者、智库、高校等在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现实政策的转化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成立于2015年6月,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网络平台并参与促进全球性的绿色左翼国际对话。此次专家座谈会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2016年度合作项目之一。目前,在“社会生态转型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框架下,研究小组已举办“多学科视野下的环境挑战再阐释”中德研讨会、“绿色增长、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研讨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中国绿色左翼研究”研讨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5年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转型”博士生论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实地调研”“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2016年会”等学术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