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董海军:新型智库建设尚需优化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董海军 | 时间: 2017-03-07 | 责编: 毅鸥

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初步形成了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媒体智库和民间智库等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应该看到,当前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积极开展智库评价,分析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智库不智,独创性不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为决策部门提供公正客观的情况研判和实事求是的对策建议。当前个别智库难以超越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行政管理的束缚,基本上是做解释性、宣传性研究,少有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对现实问题回应不及时,研究不深入,思想产品的公信力、影响力有待提高。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新型智库应不断推出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

第二,部分智库存在“穿靴戴帽、有名无实”的现象。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新型智库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春天,这既对中国智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各类智库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有些单位在组织结构及章程体系都还不明晰的情况下,纷纷挂牌建立智库,智库数量大幅增长,但有名无实,并没有起到智库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三,定位不准,特色不足。新型智库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特色,在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应当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机构自认为是智库,而实际上并没有搞清楚自身定位与智库的区别。有些智库没有认清自己资源与能力的限度,贪多图大,希望发展成为全能型智库,眉毛胡子一把抓,社会热点在哪里就往哪里挤,缺乏专注的定力。

第四,国际视野还需加强。在国际社会上中国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问题,呈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为中国外交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当前国内智库之间的联动、沟通与协同日益便利,但真正具备国际视野、能承担“智库外交”功能的新型智库还为数不多。2016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时强调:“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走入国外民众内心,“智库外交”优势独具。随着中国逐渐和平崛起,需要加快建设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智库外交”轨道,培养更多兼具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型特色智库,从事国家公共外交与大战略的传播。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智库单位未能全面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没有科学地厘清自身的定位,导致盲目地贪多图大,无序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浪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优化智库布局,科学界定智库类型,明确智库功能与优势,推进智库交流合作,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规范有序发展。

首先,对比分析各类型智库的优势与不足。各类型智库的特点源于其所属的单位类别。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与决策部门具有天然的纽带联系,对重要政策往往能第一时间了解,也更能准确把握和领会决策部门推出的战略意图,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当前部分党政军智库还需进一步改进管理,加强对外宣传交流的动力。高校智库依托高水平大学而建设,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对外交流广泛,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积累较深,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优势,可以为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提供坚实的、源源不断的学术支持。其不足是服务动能不强,应用型人才少,且与决策部门缺乏稳定有效的沟通、联络、合作的渠道。民间智库依赖于大中型企业或基金会,注重产学研紧密衔接,多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是一支锐意创新的智库力量,其缺点是在重大问题上把握能力不足。媒体智库是智库与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形式,以媒体机构为主体创办,它们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拥有具备高度时政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的编辑记者队伍,但是受到互联网快节奏传播的影响,短平快的东西较多,有思想深度和专业洞见的内容还不多见。

其次,确定各类型智库的成长发展方向。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适合开展有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研究,特别是全局和战略性的重大政策设计,要在国家科技战略、建设规划、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决策咨询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的高端智库。高校智库需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特别是要跳出“书斋式”、“经院式”研究,少些书斋气,多些现实感,致力于研究国内外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民间智库要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重点面向行业、产业以及公共政策开展决策咨询研究,进一步规范咨询服务市场,完善智库产品供给机制。媒体智库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抓住新媒体异军突起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媒体较强的公信力,提高理论上的说服力与穿透力,为加深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牵线搭桥、添砖加瓦,从而打造自身的智库品牌。

再次,内强筋骨,外重协同,促进智库成果的公布和使用,推进智库的国际交流合作。智库一般通过提供政策产品与研究报告来影响政策制定,提高智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完善机制,把握在移动互联网普及时代推销自己的新机会,采取创造性的策略来提高知名度;逐渐学会从发布报告、联系媒体、获得认同与影响决策者等方面多方位地推广自己的产品。目前,大多数智库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但还需要加强网站的专业设计和维护团队,及时公布本机构的最新成果,供公众免费浏览、下载,还可在重要的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发布本机构的动态信息,扩大智库影响力。定位于全球发展的智库不但要吸收全世界的优秀研究人才,还需要吸收高水平的政策公关精英、媒体传播高手、行政管理能人与国际会务人才。

最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智库结构布局,促进智库协同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当前需要对智库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智库的空间位置、研究领域与主打产品,分区域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体现智库发展的层次感与协调性。在整体的布局中,党政军智库和社科院智库侧重于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和外交等领域,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以社会治理和科技创新见长,媒体智库则擅长社会舆情和对外传播能力的研究。各类型智库知识互鉴、优势互补,最终建立起完备而强大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