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 高培勇 李林 卜宪群等 | 时间: 2017-06-09 | 责编: 毅鸥

 

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程恩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发出的重要号召,也是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声和宏伟目标,必须继续多层面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创发主体层面,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学术内涵层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在社会功能层面,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在人民福祉层面,马克思主义是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原则思路和科学体系。在价值观念层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生信仰和基本价值观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在国际交往层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和平发展与促进人类共同体的国际思想和科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形成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文化学、生态文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从而出现正在发展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们广大学者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在社会科学的主干性和基础性学科领域继续积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更好地塑造作为指导思想与作为学术思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良性互动的新气象而努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使命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蕴岭

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同时,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为思想、理论和文化创新提供包容性的政治和学术环境,更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坚守良好的学风和学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杜绝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学科与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涉及范围广,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不同理论、不同学派要厚待和宽容,为出思想、出大家创造良好氛围;要建立基于学科分类的细化评价标准和专家评审队伍,避免用简单的量化标准评判多样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国际问题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研究和学习国外优秀的思想理论,又要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倍努力,把中国与世界联通的桥梁架得更长、更畅,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影响力更大、更强。

     1   2   3   4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