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创新发展思路,激发“民间智库”活力

来源: 苏州日报 | 作者: 何大明 | 时间: 2017-06-27 | 责编: 毅鸥

当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以及舆论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市各类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社团组织,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这些争奇斗艳的社团组织,有文化艺术类的、有行业协会类的,还有不少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研究会。但研究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瓶颈,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对此,有必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抛弃墨守成规的老观念,创新社团生存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思路。

其一,创新资金筹措模式。社团开展各类活动,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支撑。现在根据有关政策,不少研究会已经“断奶”,对此,应该创新合法的经费筹集渠道。比如,吸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守信用”企业,作为单位会员参加研究会。再比如,按照社团章程,会员每年应该交纳一定的会费,但后来因故取消,有必要加以恢复。因为,这是每一个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此外,还可以将研究会撰写的书籍,推向市场。如此三管齐下,“经费荒”可以有效缓解。

其二,创新活动运作机制。研究会每年举办活动,必不可少。其原则应该做到:“年前有计划,年中抓落实,年后作总结”。但少数研究会的做法不敢恭维,其活动往往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内容单一枯燥,通常局限于在会议室开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务虚不务实。如此,研究会沦为同学朋友之间的“聚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此,研究会应该集思广益创新活动机制。比如,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社会活动。所谓“走出去”,不是外出旅游观光,而是沉下身体深入社会,脚踏实地搞一些调研活动。比如,古村古宅调研。

其三,创新研究课题。研究会组织会员撰写有关学术论文,必不可少。但学术论文不能脱离现实,埋在故纸堆里搞所谓的“纯学术”研究。研究会应该审时度势,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针对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聚焦热点,开展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为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服务。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先例。如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每年一次,将会员撰写的论文精选后汇编成书,由正规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出版24辑。再如,苏州市吴都学会作为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每年都组织会员撰写论文,由炎黄文化研究会筛选后汇编成书。只有走出“纯学术研究”的窠臼,跳出研究会小圈子,把课题研究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