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既然“邻居”搬不走,中日到底该如何相处?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冲 | 时间: 2017-09-23 | 责编: 王琳_观点

中国网9月22讯(记者 王琳 )察哈尔学会举办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圆桌研讨会,邀请国内研究日本问题专家参与讨论。

 

 

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做主旨发言,他先带着大家回忆了一下中日建交,和平来之不易的历史,总结了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展望。

中日历史问题的博弈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与日本迅速建交。

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代表日本政府对过去日本政府“给中国人民添了麻烦”表示歉意。当日本翻译说出“添了麻烦”这句话时,宴会厅里马上发出了“嗡嗡”的议论声,大家觉得这个说法太轻了。第二天正式会谈的时候,周总理严正地向田中指出了这个措辞的问题。随后,在《中日联合声明》前言中还特意这样写明: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的反省。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给日本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和其岛国邻邦日本交往的2200年间,邓小平是第一位踏足日本国土并会见日本天皇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不仅是为了促进民族和解,而且还带来了两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友好的新时代和平共处的新希望。

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应日本政府的邀请访问日本,掀起了中日两国纪念邦交正常化20周年活动的高潮。

2001年,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后,一开始还到卢沟桥的抗战纪念馆参观,但后来由于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陷入“政冷经热”状态。

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个任期时,中日关系扭转,开始破冰之旅,之后一度持续改善。民主党上台后,更是提出了回归亚洲的口号。然而好景不长,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

近几年,中日关系也进入新的一轮博弈。相较前任,安倍更加强硬,无论历史问题还是钓鱼岛争端,都摆出一副死磕的态势。中日不仅互相指责,还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取支持的竞争。

当前中日关系的四个特点

首先,中日的战略竞争态势没有变。中日两强并立,双方谁都不太适应。这个态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日本的战略基石是日美同盟,而美国的策略则是重返亚洲,日本始终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这个基本态势没变。

第三,中日两国均面临民族主义抬头的压力。日本修宪,便是明证。安倍晋三一直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并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近日,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舆论认为,其目的是可能是为了完成修宪。在中国,讲中日友好也面临压力,有些事情涉及日本就会有麻烦。

第四,中日相互不信任增加。日本曾经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一旦废除和平宪法的关键条款,会向何处去,令人担心。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我们该做些什么?

第一,鼓励或默认民间的交流。需要保持企业家、文化界人士的密切沟通,以及国民之间,尤其是青年人的交流。

第二,从战略上,不应把日本看作敌人,可以看作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第三,从合作角度看,应该推进中日自贸区的建设,进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