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中国 > 2016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卢周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7-10-27 | 责编: 毅鸥

10月25日,正值党的十九大闭幕次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朱佳木、孔丹、朱善璐、毕京京、李稻葵、潘维、韩毓海、黄平、周弘、许定波等二十多位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主持。

中国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周来教授在座谈会围绕新发展理念做了发言。实录如下:

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特别强调,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个新发展理念首次完全的表述是十八届五中全会,这次十九大报告正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应运而生的中国发展经济学。

一方面,这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急需的。我们都知道民族复兴首先一个前提就是,强大的必须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过去30多年中国发展非常快,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更倾向于是用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在指导,所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且比以往时候更加接近世界民族复兴。30多年来,我们也积累的一些问题,中国发展碰到了硬约束,比如经济脱实向虚明显、金融与房地产业的泡沫化、实体经济相对萎缩、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腐败与经济增长并行,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接近容纳的上线等等,这都与以往的实用主义经济发展没有完整的指导相关。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靠摸着石头过河已经支撑不了中国度过深水区了,新时代需要有长远的理论,习近平在这次大会上确认新发展理念是应运而生的。

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也是我们新时代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急需的。过去30年,我们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尤其是近5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超过了30%,美国、日本、欧元区加起来的总和也比不上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硬实力非常强。这次十九大报告里讲,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要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一定会给世界上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新发展理念,因为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二,新发展理念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

经济学的历史特性的观点是更为科学的,这涉及到什么是中国特色发展的历史特性,内核上有三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两千多年来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自晚清以来传播,后来经过共产党人实践的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也应该是通三统的问题——要体现儒家正统的传统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还要体现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比如创新发展,很好传承“苟日新、日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这一套儒家的古训,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经济发展,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也符合西方现代发展的新发展,就是1980年代以来,现代的经济发展理论接受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和知识作为基础性变量,而且认为技术和知识作为特殊的要素具有一定的性质,所以创新发展也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发展经济学的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社会主义文化时讲了12个字,叫“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觉得五大发展理念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思想。

第三,新发展理念代表了未来发展经济学的新方向。

新发展理念统一了儒家的传统、社会主义的传统和欧美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包容性很强,具备三种理论优势。

比如说创新发展,处理的是发展与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原则就是通过创新来使发展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技术;协调发展,实际上包括处理民族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原则是协调;绿色发展是处理了人与自然、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原则是和谐共生;开放发展处理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原则是互利共盈;共享发展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则是共建、共享、共治,用综合的原则处理好内在重大的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取各家之长、舍各家之段、去其两端、取其其中,也切合了执政党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我们始终相信中国未来的成功、世界未来的成功,都有赖于超越左与右,走上一条包容式的共享式的发展道路。

(实录整理 中国网记者 毅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