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 片字号:
二七塔的故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02-07  发表评论>>

中国摄影作品网络联展郭晓冬个展《二七塔影》

一、二七大罢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二、二七广场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

三、二七塔

1951年郑州在二七广场举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大会组织者修建了一座15米高完全是苏式风格的多面体木塔的临时性建筑,老百姓以为那是政府建的二七纪念塔,“二七塔”也就在百姓口中叫开了,郑州人意外地赋予了木塔以政治涵义,在无意间把它和“二七大罢工”联系到了一起。当时塔身上的标语口号则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木塔又被穿上了鲜艳的政治外衣。1967年4月下旬,木塔被用白纸黑字刷上“文化大革命”语汇:“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青松不老,二七不倒”。这里的“二七”,是指“二七公社”,是“文化大革命”中由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学生组成的造反派组织。那标语显然是“二七公社”书写的。1971年夏天,屹立了20年的木塔一场风雨过后倒地。

木塔倒下当年,二七塔经过重新设计建设成为目前的双身并联式塔,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国民族建筑的特点,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声绵延数公里。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二七塔现在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一边为旋梯,一边为展室,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郑州二七纪念馆”现在的匾额由江泽民同志题写。

四、二七商业圈

从1904年4月起,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先后在郑州穿过,于是有了火车站、大同路、德化街,外乡人开始持续不断地拥入这个城市,连老坟岗那片墓地也成了杂耍、小商小贩的自由市场,铁路造就了郑州城。

20世纪80年代,一场震动全国的商战,就在二七塔的钟声中打响了从价格大战、服务大战、公关大战到环境大战,带动了整个郑州的改革开放,也在全国商业传统的铁壁合围中,冲开了一个缺口,“郑州商贸”由此而闻名全国。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戴凡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相关新闻
-人民摄影报2006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揭晓[组图]
-《1+1>?老革命摄影家顾棣作品选》[图集]
-网友摄影精品欣赏:银装素裹颐和园[组图]
-城市图案和图案建造者[图片策划]
-生活在零下40度的北极村人[组图]
-网友摄影佳作欣赏:行走中国——蔚州行[组图]
-网友投稿:炎黄记忆黄页——陈家沟[组图]
-上海老照相馆发现阮玲玉等昔日明星私生活照[组图]
-网友投稿:一座即将消失的千年古镇龚滩[组图]
-网友摄影精品欣赏:云台山的水[组图]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昵 称 匿名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