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文章 ] [ ] [ 推荐朋友 ] [ 进入论坛 ]
您的位置: 首页>>图 片
写在前边的话:异想天开见证香港回归[组图]
中国网 | 时间: 2007-06-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以上两图:7月1日香港回归的当天,港人生活依旧。当时有一句话:马照跑,舞照跳。这天早晨在维多利亚公园里,主人在看报,狗儿在睡觉;有人在品茗,老人在玩鸟。

图片专题:李振盛见证1997香港回归摄影展

敢于"异想"才能看到"天开"

1996年10月,我应哈佛大学邀请赴美访问讲学。旅美期间,纽约有一家新创办的华文刊物《天下华人》诚邀我担任总编辑,在筹办这家面向华人读者的杂志时,除了社长和董事会成员以外,不管你是总编、编辑、记者,还是专门拉广告的工商记者,都算是顾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在海外办刊物,戴上总编辑这顶帽子既不轻松也不潇洒,除了经营以外,与杂志的编辑出版一切相关事宜都要费尽心思。创刊初期,即使在我到佛罗里达旅行度假的日子里,每晚在旅馆里还要起草办刊宗旨、策划栏目设置,组织一些华人文友撰写稿件,还要亲自执笔写稿。

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天下华人》创刊号在1997年3月初正式出刊了。封面人物是香港候任特首董建华的肖像。当时,我女儿李笑冰在香港《文汇报》任政治新闻首席记者,我让她撰写一篇题为《董建华:由商界走向政坛》的访谈录。首期还刊发了我写的《在纽约悼念邓小平》,此文很快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天下华人》杂志出刊后,得到美国华人的好评,这令我十分欣慰。   

1997年3月底,我在美国的讲学活动暂告一段落,《天下华人》的编辑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于是我抽空返回北京。由于那时在美国还不太容易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所以我刚刚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尘封半年多的电视机。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又恢复了:每晚7点准时坐在沙发上看央视的新闻联播。4月里的一天,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简讯:世界各国媒体申请采访香港回归的截止日期还有最后7天。   

这条新闻简讯让我为之心动,《天下华人》也算是一家海外华文媒体,何不以此去申请采访香港回归呢?看罢新闻联播,便伏案起草一份致香港交接仪式统筹处的申请采访函,说明我任职于纽约华文杂志《天下华人》,适逢香港回归百年盛事,特申请采访。第二天,便将申请函寄往香港政府新闻处。   

全家人对我突发奇想申请采访香港回归庆典的事冷嘲热讽,认为我是在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他们说,全中国有几千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获准采访香港回归的仅有十余家,香港政府岂会批准你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天下华人》杂志前去采访?!连在香港文汇报做记者的女儿也在电话里和我开起玩笑:"老爸啊,您真有胆量哦!您竟然有这等‘野心'?您也想来参加这场回归新闻大战?告诉您吧,香港各大报社的采访名额都受到极大限制,全球也只允许8000名记者入境采访,您想成为八千分之一?您也不好好想想,港府怎么会批准您的申请呢?"大概她觉得这么说还不过瘾,最后甩给我一句:"老爸啊,该干啥就干点啥吧。没事时陪着老妈散散步,还可以减减肥呢。您就别做采访香港回归的美梦了!"一连几天,全家人都拿我开"涮",让我这个在家里向来一言九鼎的人一时无话好说。    

面对家人的调侃,我只好故作轻松地回答:"香港回归乃是天下华人之盛事,岂有不批准《天下华人》采访的道理?若是批准了,我就潇洒地到香港走一回,为30多年的新闻生涯划一个圆满的句号。若是不能批准,也只不过为写申请采访函花费了10分钟和一张邮票而已。"

说实在话,我心中也着实没有个底儿。为此,对我申请采访香港回归的事严格保密,对外秘而不宣,生怕一旦不被批准给人留下嘲笑的话柄。尽管心里没有底儿,可仍有殷殷期盼之心。

申请采访的信函已经寄出了,我也不再多想它,就像女儿说的该干啥就干点啥,照常做自己的事。   

进入6月份,我听说中央新闻单位赴港采访的人都陆续办完手续,已经分批南下了,可我的申请却毫无动静。看来真像女儿所劝说的那样,别再做采访香港回归的美梦了,那就权当没有发生过这回事吧。   

我向来主张不放过任何机会,面对机遇而无动于衷,那是在自毁走向成功之路。重要的不在于最后的成功,而在争取成功过程中的快乐。反正我的申请函已经寄出了,就算是不能获得批准,也不会留下遗憾。

6月初,我应邀到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为该校摄影系作教学评估,12日接到北京家里的长途电话,说是纽约来了电话,通知我《天下华人》杂志社已收到香港政府批准前往采访的传真文件,限定我必须在25日前抵达香港。

听后顿时激动不已,我的"异想"真的看到"天开"了。直到此时,我仍怕在最后时刻节外生枝,还是不敢对外人说起这件事。此后只期盼着美国邮寄的文件能早日送到,以便及时安排行程。回京后,苦等数日,仍不见美国的特快专递邮件送来。事后才知道,纽约总部的那位年轻社长看到文件上注明记者需在25日前赴港报到,以为我收到邮件后便可凭此出入境了,所以没用特快专递,只用航空平信邮寄,害得我一直等到6月22日才收到香港政府批准文件的副本。   

在这期间,香港政府已将批准文件正本通过国际航空快运公司寄到我北京的家中。文件中首先祝贺我获得了这次采访机会,通知我可于6月25日持文件正本到香港湾仔政府大楼报到,并将于当日18点40分在"身份鉴定中心"领取采访证件。凭采访证便可自由出入香港政府新闻处为交接仪式而设立的"新闻与广播中心",接着就可以进行回归庆典的采访活动了。

手里拿着香港交接仪式统筹处签发的正式文件,我才确信这一切是真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68993056 举报邮箱:jubao@china.org.cn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乐购
我要网上开店
我要购物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