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60年 新中国电影成长史[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05 发表评论>>

  “扭曲的枝条”(1966—1976)

  “文革”开始,除了“老三战”,十七年电影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样板戏”电影。“样板戏”的理论依据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即所谓的“两结合”,具体化就是主题先行和“三突出”。作为一种探索,一种样式是可以的,但它被提到唯我独尊的地位,要求所有的影片都必须根据一个公式摄制,不得越轨,这就走向了极端,对中国电影的伤害是明显的。

  “样板戏”电影的创作者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京剧表现方式怎样进行电影化处理?二是如何创造出绝对理想的英雄人物。难为了那些一流的艺术家,他们戴着脚镣跳舞,找到了一种方法,去表现这种“先验”的英雄。电影艺术家摸索出的“红光亮”、“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等拍摄手法,虽然是极刻板和教条的,但也为这根从废墟上生长出的“枝条”,增添了意外的光泽。

光影60年 新中国电影成长史[组图]

文革样板戏《沙家浜》剧照

光影60年 新中国电影成长史[组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实习生文章来源: 学习时报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