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加拉国进修的日子[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26 发表评论>>

作者(右3)与巴尼(右5等同学合影)

 

 
在校园里作者与伊朗、尼泊尔、孟加拉同学合影




 

  初到学校,由于人生地不熟,真是寂寞难耐。我们中国在孟加拉留学的学生共13人,他们到我处见面后也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其中一位叫刘英的男生,也是我社派出去留学的,但他们分别住在达卡大学男女生宿舍,很少往来,凡事都得靠自己。在开课前两个月,每当夜幕降临,我就想家,想我的孩子们,其孤独之情,溢于言表.我更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我一人独居,而周围都是陌生人。后来和师生们熟悉了,加上功课比较紧,这种心情才得以缓解。学校开学后我申请搬进达卡大学女生宿舍。

  在开学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通过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了解了孟加拉国的许多情况:孟加拉国是一个农业国:有一亿多人口,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苎麻。它的麻织品很有名。它的前身是东巴基斯坦,后来宣布独立。当时的总统是艾尔沙德,与中国友好。我国援建孟加拉两座大桥,一座就建在达卡市郊的恒河上。1989年大桥竣工,我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出席了大桥落成典礼。我们留学生也参加了庆祝活动。同年李鹏总理访问了孟加拉,还接见了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并合影留念。

  孟加拉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信印度教、天主教的。孟加拉人非常虔诚,是各自信仰的忠实信徒。清真寺的钟声一响,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就放下手中的活儿祷告。在孟加拉每逢宗教节日就放假,使我感到一年除寒暑假外经常放小假。

  开学后,我在达卡大学现代语言学院学习。我和国内外的留学生接触的机会也就多了。我们班只有四个女生,俄罗斯、德国、南韩、中国各一人。我们都是成年人,当时她们已经学了两年,我是插班生。她们学习环境比较好,俄罗斯和德国的女生已经是孟加拉人的媳妇,有的已经有了小孩。南韩的女生是位大夫,在达卡工作。他们在家里自然用的是孟加拉文,所以都有免费的“家庭教师”。因我岁数最大,他们像其他学生一样,有时也叫我“阿姨”。我们只有上课才能聚到一起,每周三个半天。我们在一起相处融洽,经常聊天,由于我们都是已婚人,说话自然有“共同语言”。我和韩国的那位学生关系最好,有时我们在一起做饭,我教她包饺子,她教我做韩国饭。课堂上我们也互相帮助,交流笔记,不明白之处问老师。我们学的是孟加拉的正规课本、现代文学和历史。院长姆恩姆沙先生教会话课,他说话很幽默,有时在课堂上讲笑话,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在学习上我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懂英文。孟加拉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流行英语。孟加拉独立后才把孟加拉文定为国语,因此他们的说话中,经常夹着英文词。我学习孟加拉文没有孟汉字典,是靠孟英—英汉字典学习孟文的。我要比其他同学付出加倍的时间。

  达卡大学女教授佳哈娜拉、文学研究院的院士穆加得特,也是我们的老师,在生活上他们都很关心我们,节假日请我们去家中做客,我也给他们带去一些中国的小礼品,大家都很高兴。更有意思的是佳哈娜拉老师,有时带芒果酱、甜食让我们品尝。她知道我们自己做饭吃,后来竟推销这些产品起来,当然我们是会付钱给她的。院长夫人很好客,她喜欢中国,他们住的是中国式的房子。她知道我爱吃芒果,每次去都准备芒果、香蕉,她教我用手抓饭、做咖喱牛肉,我教他做中国菜,包饺子、擀面条、做汤。通过这些交流我也宣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