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疾病谱变化,充分发挥中医药疾病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独到优势,是开发培育中药大品种的必由之路。步长制药以“脑心同治”理论研究为基础,创新中药组方并结合现代科技和质量控制体系,开发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中成药大品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主讲《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优势》

    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进一步促进了对中成药产品的需求,推动了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快速增长。步长制药公司以“脑心同治论”为理论基础,培育出了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和丹红注射液3个独家专利品种,充分发挥了中药在心脑血管用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慢性病防控中药价值凸显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等独特优势。慢性病防控形势发展为中药大品种的开发、培育和应用提供了强大动能和广阔空间。

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因相似、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从相关数据来看,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而在主要慢性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居首位。

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

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慢性病防控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

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积极参加共铸中国心慈善活动

“脑心同治”铸就大品种 

“脑心同治”理论是赵步长、伍海勤及赵涛等提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理论体系,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获得了中西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理论从宏观准确性出发,从微观精确性入手,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赵步长教授指出,中风(脑卒中)、胸痹(冠心病)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异病同治,证同治则同。而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由此可见,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便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和基础。

    “脑心同治”理论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和临证心得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风、真心痛、昏迷、头痛、痴呆、眩晕和健忘等病症,并从生理学、病因学、临床表现、病机学、治疗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临床病症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这不仅扩大了异病同治的内涵,而且提高和丰富了中医证治内容,对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多年来,步长制药以“脑心同治”理论为指导,在中成药研发和应用中验证和阐释验证异病同证机制,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并将创新组方与现代制药工艺和质控标准相结合,科学开展药效、毒理与临床评价,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互补的多靶点联合用药方案,显著强化了中医药治疗效果。

    脑心通胶囊就是“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方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代专利中药基础用药,其在治疗理念上注重从预防(Ⅰ、Ⅱ级预防)入手,利用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共性问题。临床研究证实,脑心通胶囊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显著改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临床症状。稳心颗粒则能减少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发生,改善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患者的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2010年成为唯一一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丹红注射液可广泛用于心、脑、肺血管疾病的治疗,在糖尿病、高血压、妇科、肝病等领域也有着积极作用。最新研究成果还表明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阿司匹林诱导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以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等为代表的“脑心同治”系列中成药,已发展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或一线用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表示,“步长制药在面向慢性病中医药防控用药需求开发培育重点品种之外,还积极开展和参与慢病防治健康教育、医疗帮扶活动,并通过新媒体、移动医疗平台等推广防治慢性病技术方法,为实现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0年降低20%的防治目标增砖添瓦”。

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左一)代表企业向“共铸中国心”活动捐赠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