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首届《盛世乡约——时代新闻人物》——大型电视颁奖晚会
活动描述
- 2005年1月25日(星期二)晚7时,首届《盛世乡约——时代新闻人物》大型电视颁奖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网届时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盛世乡约——时代人物》——大型电视颁奖晚会现在正式开始。两位主持人走上了前台。
2005-01-25 19:06:19 - 男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2005-01-25 19:23:11 - 女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
2005-01-25 19:24:49 - 男主持人:
首届《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现在正式开始。
2005-01-25 19:26:00 - 女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来给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典礼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
海淀区副区长:刘新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段应碧
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王辅捷
全国政协委员、原公安部副部长:罗锋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贵伦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陆德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苏秋成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肖东升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书记、主任:刘增胜
《农民日报》社社长:张德修
2005-01-25 19:26:41 - 女主持人:
让我们对他们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出席我们颁奖典礼的还有首都各界新闻媒体的领导。
他们是: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 孙林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 张文宝
《人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潘岗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翟慧生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庹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王宴青
《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 何洪锡
《农民日报》社副社长 付之棣
《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 唐园结
2005-01-25 19:44:41 - 男主持人:
今天出席颁奖典礼的还有广源传媒副总裁欧阳国忠、中国网执行副总裁李家明等社会各界的领导和朋友们。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民日报》社共同主办,接下来我们请《农民日报》社社长张德修同志代表活动的主办双方致词。
2005-01-25 19:47:02 - 张德修:
尊敬的周铁农副主席,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大家好!岁末年初,金鸡报晓,我们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文艺晚会。我谨代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民日报》社向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致以新年的问候,并对十位新闻人物表示热烈的祝贺!
2005-01-25 19:48:36 - 张德修:
时代呼唤先进典型,时代推出新闻人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每时每刻都涌现着新闻、新事和新风尚。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三农”工作受到中央和全国人民非常关注和重视的一年,是农业出现重大转机的一年,是农村走向新的一年,更是优秀辈出的一年。
《盛世乡约—时代人物》宣传推介活动,重视标准,通过他们的年龄和生动真实的经历,全面展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画卷。经过评委会的认真评选,我们从一大批关注农民疾苦,为“三农”无私奉献的候选人中最终推选出十位时代新闻人物。他们中有奋进开拓、与时俱进的企业家,有求索民生出路、造福一方的新型的基层干部,有锐意进取、带领农民致富的小康带头人,有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羊,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先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者,也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崛起对影响和带动中国农村的发展,对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事迹构成了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真实的交响曲。
2005-01-25 19:51:27 - 张德修:
今天我们一起衡量时代精神,讴歌农村先进典型,为“三农”领域的贡献树碑立传,实质就是要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开辟发展道路,拓展发展空间,用新闻舆论的手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贡献力量。
同志们,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重中之重切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各行各业都要向时代新闻人物那样真情地关爱农民,真诚地对待农民,多给农业一些支持,多给农村一些贡献。我们新闻单位将一如既往地宣传农村的新事件、新创造,为新时期的新典型、新风尚鼓劲欢呼。
最后让我再一次代表主办单位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
2005-01-25 19:57:23 - 女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社长这些热情洋溢的讲话,从他额上的汗珠可以看出《农民日报》参与这次活动的热情,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
为了更加生动有力地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对农媒体贴近三农的独特优势,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农民增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鸣锣开道,传经指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民日报》社联合搭建了《盛世乡约—时代人物》的宣传平台。
2005-01-25 19:59:32 - 男主持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乡约》栏目曾经报道了近百位新闻人物,由两家新闻单位共同评选出十大新闻人物和特别贡献奖。
接下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书记、主任刘增胜宣读特别贡献奖。
2005-01-25 20:01:38 - 刘增胜:
荣获《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称号的是:山东斥山水产集团总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玉春,华西村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协恩,昆明市福保村党委书记杨明,浙江省温州市长虹集团董事长、长虹村党支部书记郑元飞,华汉针神发明人教授郑明德,辽宁海城市西洋村党委书记、西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福仁,江西省景德镇市竟成镇文化中心站站长周元强,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馆长姚建萍,北京市打工青年艺术团暖上孙恒,波司登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
荣获《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特别贡献奖的是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淑芬。
谢谢!
2005-01-25 20:02:51 - 女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颁奖领导,他们是: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段应碧、原公安部副部长罗锋、《人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潘岗、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贵伦,原《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张德修,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书记主任刘增胜,《农民日报》社社长张德修,广源传媒副总裁欧阳国忠,中国网执行副总裁李家明,以上的领导为获得《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的十位获奖者颁奖。
接下来有请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为获得2004年度《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特别贡献奖的获得者颁奖。
我为大家特别介绍一句,获得特别贡献奖的二位是夫妻俩。
2005-01-25 20:05:01 - 男主持人:
请颁奖领导和获奖嘉宾就座。
2005-01-25 20:07:06 - 女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颁奖,向这十二位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掌声欢送。
接下来有请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致词。
2005-01-25 20:07:25 - 范小建:
尊敬的周铁农副主席、各位来宾、同志们,出席这个颁奖典礼很高兴,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对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获奖者当中,有服务“三农”的企业家,有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有现代农业的建设者,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可谓是群星璀璨。你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作为时代新闻人物,应该具备时代性、先进性、新闻性的特点,应当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时代人物的先进精神,鼓励人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各级农业部门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战略,树立、培育和扶持农村时代新闻人物,也是支持农业、关心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观念,为农村时代新闻人物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和带头的作用。
2005-01-25 20:08:11 - 范小建:
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升华,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当今世界加速奔腾的大潮中,时代新闻人物备受公众的关注,希望大家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认识时代前进的方向,加强政治思想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注重培养爱国守法、明理诚信、自强不息的良好道德品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开拓创新,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2005-01-25 20:10:10 - 女主持人:
谢谢范部长。
2005-01-25 20:12:01 - 男主持人: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今天晚会的第一个开场歌舞。
2005-01-25 20:12:57 - 中国网:
歌舞表演。
2005-01-25 20:13:17 - 男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首届《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我是东坡。
2005-01-25 20:13:52 - 女主持人:
我是海霞。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农民就有9亿多,我们非常高兴能来主持这个跟“三农”问题有密切联系的晚会。
首届《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今天将要落下帷幕。此时此刻,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在亿万观众凝视的目光里,我们将再次把目光对准这十二位具有“三农”背景的时代人物。如果您现在进入中国网,会发现我们今天晚会的录制过程在网上进行了全程直播。另外,在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有220列特快列车将在春节期间完整地播放颁奖实况。
2005-01-25 20:14:40 - 男主持人: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再次重温发生在他们中间的平凡或传奇的故事,感悟他们内在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看大屏幕。
2005-01-25 20:16:24 - 女主持人:
观众朋友,今天颁奖典礼的现场将会充分利用电视的传播手段,大家注意到,舞台的另一侧摆开了访谈席,接下来请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西洋村党支部书记周福仁、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党总支书记杨明、浙江省温州市长虹村党支部书记郑元飞,到我们的访谈席就座。
2005-01-25 20:17:55 - 男主持人:
三位都是村里来的大老板,在这儿我想问一问周总,平时喜欢吃什么?
2005-01-25 20:19:00 - 周福仁:
猪肉炖粉条。
2005-01-25 20:19:33 - 男主持人:
村子里有多少人?
2005-01-25 20:20:04 - 周福仁:
100多户。
2005-01-25 20:20:33 - 男主持人:
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2005-01-25 20:21:02 - 周福仁:
西洋村经过17年的发展,以化肥、耐火材料等产品为主,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不断把西洋做大做强。应该说我们不光是把规模做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讲社会效益和社会贡献。拿2004年来说,我们2003年的税收是6700万,2004年是2.3亿,等于增长了340%。我们现在有一个预想,计划2005年要达到百分之三百的增长,到2006年还要百分之三百的增长。我们要连续三年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增长,到2006年,我们就实现了增长30倍,平均每年增长10倍。
2005-01-25 20:21:31 - 男主持人:
那时候每年上交利税多少钱?
2005-01-25 20:23:59 - 周福仁:
我们做了计算,今年全国的税收是25700亿,我们交了2.3亿,等于占全国11000分之一。如果按这个速度增长,到2007年,我们就可以实现占全国税收的千分之一;到2010年,我们争取做到全国有500块钱的税收就有西洋村一块钱。我们应该说是全国村级交税最多的村,全国村一级的上两万个,我们要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税收。这是西洋集团通过各种努力而取得的佳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加速增长。在规模上,我们今年要做到销售收入150亿以上;我们到2010年要实现1000亿的销售收入,要进入世界500强。这就是我们西洋集团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谢谢大家!
2005-01-25 20:24:33 - 男主持人:
周总,我一直都没敢打断您,说起来多自豪啊,您的目标是全国500块钱的税收里就有你们西洋一块钱。我知道西洋现在是10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屡创“中国制造”的奇迹,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
2005-01-25 20:28:28 - 周福仁:
靠西洋这种不断进取的思想和进取心。
2005-01-25 20:29:55 - 男主持人:
有了进取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不是?
2005-01-25 20:30:20 - 周福仁:
应该是。
2005-01-25 20:30:48 - 男主持人:
谢谢周总!郑总,刚才听了周总的谈话有什么感想吗?
2005-01-25 20:31:15 - 郑元飞:
我们首先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同时长虹村是集体经济,使长虹村尽快建设成新的先进村。
2005-01-25 20:31:46 - 男主持人:
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
2005-01-25 20:32:57 - 郑元飞:
具体目标,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是3.8万,市场收入是20个亿,创税收2000万,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很快实现新的商业农村。
2005-01-25 20:33:16 - 男主持人:
您今天代替杨明书记来领这个奖吧?您回答几个问题吧。他平时喜欢的娱乐是什么?
2005-01-25 20:34:03 - 福保村代表:
他主要喜欢运动,比如说下象棋、游泳等一些运动类的活动。
2005-01-25 20:34:51 - 男主持人:
福保村有世界最大的水上娱乐设施和亚洲最大的攀岩基地,是不是因为他比较喜欢运动的原因?
2005-01-25 20:35:25 - 福保村代表:
是有关系,我们的投入是一亿多。
2005-01-25 20:35:59 - 男主持人:
都是村里的钱是不是?
2005-01-25 20:36:27 - 福保村代表:
都是。
2005-01-25 20:36:47 - 男主持人:
为什么不去投资文化产业?
2005-01-25 20:37:14 - 福保村代表:
福保村投资文化产业这块,是因为农民有句老话“要富口袋,得先富脑袋”,整个素质提高了,文化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发展就有后劲。
2005-01-25 20:37:46 - 男主持人:
三个村都是经济发展很好的村,分别用最简短的话回答我的问题,什么叫富?有多少钱叫富?
2005-01-25 20:38:41 - 周福仁:
应该说比过去更有提高,年年有提高,根据现在中国的经济,那就是富裕的生活。
2005-01-25 20:39:19 - 男主持人:
芝麻开花节节高。
2005-01-25 20:39:49 - 郑元飞:
以人为本搞事业,把事业做大,做得越来越大。
2005-01-25 20:40:13 - 福保村代表:
富的话,除了口袋装得多,脑袋应该装得更多,这样人民生活幸福就体现出来了。
2005-01-25 20:40:32 - 男主持人:
感谢三位的回答,谢谢。
2005-01-25 20:41:08 - 中国网:
女生独唱《圆梦》,演唱者贾豪芬。
2005-01-25 20:41:29 - 女主持人:
感谢贾豪芬带给我们的《圆梦》。各位来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首届《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刚才我们对三位获奖者进行了一个访谈,通过这个访谈我们看到现在农民兄弟的日子过得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裕了,而更可喜的是农民兄弟不仅仅重视挣钱,也重视精神家园的构建。接下来我们就把目光投向江南水乡,投向广大的农民工中间,也投到老百姓自娱自乐的笑声中,一起感受一下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起来看大屏幕。
2005-01-25 20:41:54 - 中国网:
现场播放短片。
2005-01-25 20:42:52 - 女主持人:
掌声当中我们请出苏绣第三代传人姚建萍、江西省景德镇市竟城文化中心站站长周元强、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孙恒到我们的访谈席就座,接受主持人的访问。
2005-01-25 20:43:14 - 男主持人:
三位都是老朋友了,好久不见。建萍最近有点瘦了,在忙什么?
2005-01-25 20:44:05 - 姚建萍:
创作作品。
2005-01-25 20:44:24 - 男主持人:
去年你的作品《我爱中华》曾经搭载卫星围绕地球286圈,要想把作品放到卫星上围绕地球转这么多圈,需要什么条件?
2005-01-25 20:44:59 - 姚建萍:
我们当时要争取使刺绣作品通过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民族报社、航天部门等很多程序,到了最后,航天部门对卫星搭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们听具体负责的人告诉我们,有一个企业家为了搭载卫星愿意赞助2000万元,但是航天部门没有答应,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但他们看了我们的作品《我爱中华》之后,感到震撼力非常强,他们说这部作品代表着中国13亿人民的美好祝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答应了我们这部作品搭载卫星。
2005-01-25 20:45:40 - 男主持人:
我听说回来之后你把这部作品放在了保险柜里。
2005-01-25 20:48:18 - 姚建萍:
因为这部作品不是一般的作品,对我来说也不属于我个人。我们将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的。
2005-01-25 20:48:41 - 男主持人:
我记得去年采访你的时候,有这么大一块双面绣,当时你跟我说售价是500万元,这部《我爱中华》的作品要卖多少钱?
2005-01-25 20:49:14 - 姚建萍:
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因为他代表着13亿人民心连心,代表着56个民族一条心,这个主题太好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也在我们的作品上签了名,写了两个字“圆梦”。
2005-01-25 20:49:51 - 男主持人:
说了这么半天,让我们来一睹风采。建萍,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个作品,曾经上天飞过286圈。
2005-01-25 20:52:09 - 姚建萍:
行程12000万公里,18天,围绕地球转了186圈,杨利伟当时写两个字的时候,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这部作品用我们的针、用我们的线来表达我们对我们民族的爱、对我们祖国的爱。所以,这部作品里嵌进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说不尽的快乐,也说不尽的艰辛。
2005-01-25 20:52:41 - 男主持人:
我看这几个字全都是用针线刺出来的?
2005-01-25 20:53:39 - 姚建萍:
对。我们擅长刺绣伟人肖像绣,我绣过一个作品,就是江泽民主席和八位校友,是八个重要人物聚在一起。而《我爱中华》这部作品代表着13亿人民,有112个人物。
2005-01-25 20:54:05 - 男主持人:
花了多长时间?
2005-01-25 20:55:12 - 姚建萍:
花了将近一年,两班倒,因为2004年9月份卫星要发射,为了保证一流的刺绣作品。
2005-01-25 20:55:39 - 男主持人:
周导,最近又拍摄了什么电视剧了?
2005-01-25 20:56:14 - 周元强:
最近我们完成了《慈都女侠》,过了春节以后要拍《揭秘英雄传》。
2005-01-25 20:56:43 - 男主持人:
电视台又添了什么设备?
2005-01-25 20:57:19 - 周元强:
崭新的摄像机,价值17000块钱,是我们市委副书记和市委常委送的。
2005-01-25 20:57:39 - 男主持人:
镇上农民拍电视剧的热情和积极性还那么高吗?
2005-01-25 20:58:05 - 周元强:
越来越高,在我来之前他们让我带给你一句话,因为大家对你的“英雄形象”是最深最深的。
2005-01-25 20:58:41 - 男主持人:
有件事我不明白,农民13年拍那么多电视剧,热情那么高?
2005-01-25 20:59:47 - 周元强:
他们越拍越起劲,拍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身边的事,自娱自乐,越拍越有劲。
2005-01-25 21:00:20 - 男主持人:
三千块钱拍一部电视剧,赚钱吗?
2005-01-25 21:00:43 - 周元强:
编剧、导演、摄像、制片都是我一个人,我们农民演员到现在为止有1500多人,他们负责三级演员:一级、二级、三级。
2005-01-25 21:01:04 - 男主持人:
他们要钱吗?
2005-01-25 21:01:43 - 周元强:
纯属自娱自乐。
2005-01-25 21:02:01 - 男主持人:
赚钱吗?
2005-01-25 21:02:24 - 周元强:
不赚钱。
2005-01-25 21:02:52 - 男主持人:
那赚什么?
2005-01-25 21:03:19 - 周元强:
赚农民的快乐。
2005-01-25 21:03:42 - 男主持人:
孙恒,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来北京多少年了?
2005-01-25 21:04:07 - 孙恒:
我98年来北京。
2005-01-25 21:04:33 - 男主持人:
都在北京做过什么工作?
2005-01-25 21:04:59 - 孙恒:
开始在西客站蹬过平板车,送水,做推销员,最长的时间是在打工子弟学校里做音乐老师。
2005-01-25 21:05:22 - 男主持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你和你的朋友们组成了北京青年打工艺术团,义务为工友们演出,义务为他们培训,义务为他们维权,什么原因?
2005-01-25 21:06:24 - 孙恒:
首先我自己是一个打工者,我身边有各行各业的朋友们,我看到大家从农村来到都市里打工,非常艰辛、非常不容易。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给这个城市盖起高楼大厦和桥梁,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快乐,所以我们就唱自己的歌。我们相信,既然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我们也能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
2005-01-25 21:07:07 - 孙恒:
我知道你曾经为民工工友们捐赠电脑,一次捐了多少台?
2005-01-25 21:09:24 - 孙恒:
那是别人捐赠给我们的,我们义务为工友们培训电脑知识。
2005-01-25 21:09:58 - 孙恒:
你现在收入多少钱?
2005-01-25 21:11:11 - 孙恒:
一千多块钱。
2005-01-25 21:11:34 - 男主持人:
收入不高,从哪儿来?
2005-01-25 21:12:05 - 孙恒:
我们在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文化、教育、法律维权的公共服务机构,叫“农友之家”。这些钱是一些社会机构的捐助。去年我们9月份面向全国出版了《天下打工是一家》的歌曲专集。
2005-01-25 21:12:33 - 男主持人:
崔永元还为你们做过广告是吧?销售怎么样?
2005-01-25 21:13:35 - 孙恒:
我知道全国的工友们和专家对这张专辑都非常关注。《天下打工是一家》等所有的歌曲唱的都是打工者真实的故事。
2005-01-25 21:14:02 - 男主持人:
我知道有一首歌是《天下打工是一家》,能不能让在场的观众欣赏欣赏?
2005-01-25 21:14:55 - 中国网:
孙恒现场演唱《天下打工是一家》,然后是舞蹈《开门红》及女声独唱现场表演,表演者: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
2005-01-25 21:15:21 - 女主持人:
谢谢歌手精采的演唱。观众朋友,欢迎您继续收看首届《盛世乡约—时代新闻人物》颁奖晚会,刚才我们对三位获奖者进行了专访,他们分别是农民美术大师姚建萍、农民导演周元强、农民歌手孙恒,听完对他们三位的专访后,我特别想对他们说一句话“谢谢”。我要感谢姚建萍,这个娇柔的江南女子和她周围的绣娘,用自己的一双双巧手为我们绣出了一件件国宝;我要感谢周站长和孙团长,用他们的热诚、真诚给广大的农民朋友带去了欢乐,也浇灌出了一片片绿色的精神家园。他们是新时代农民的骄傲,也代表着新时代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2005-01-25 21:17:30 - 女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大家现在看到在访谈区落座的就是刚才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两位,一位是华西村的领路人吴协恩,一位是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德康。
2005-01-25 21:18:54 - 男主持人:
您好,吴书记,前年《乡约》摄制组曾经到华西村采访过吴仁宝老书记,他现在还好吗?
2005-01-25 21:19:54 - 吴协恩:
挺好。
2005-01-25 21:20:23 - 男主持人:
你接任父亲的工作之后,情况怎么样?
2005-01-25 21:20:50 - 吴协恩:
应该说华西这个平台很好,在这一年半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我是搞经济工作的,现在是行政和经济同步。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华西的变化也不小,关键是我们的老书记吴仁宝,确实给我们这个新班子保驾护航。
2005-01-25 21:21:33 - 男主持人:
子承父业,你觉得你比你的父亲做得好吗?
2005-01-25 21:22:11 - 吴协恩:
那是肯定的,因为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把华西发展到今天,基础打下了。过去叫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是从一年半的时间来看,创业比守业更难。所以,我认为在老一辈的关心下,华西肯定会与时俱进的。
2005-01-25 21:22:36 - 男主持人:
老书记吴仁宝怎么形容华西的?是“远看像公园,近看像林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当时我采访吴仁宝书记的时候,留给我最深的一句话,是吴仁宝带领华西的父老乡亲到雨花台去宣誓是说的,“三年内要成为亿元村”。现在实现了。我想问,此时此刻,你的目标是什么?
2005-01-25 21:23:21 - 吴协恩:
我没有更大的目标,要讲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我最希望的,我们老书记说的: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部的农民富了才算富。作为华西,不光要华西人富,要让周边的村和全部的人都富起来。第二就是发展,发展经济就是为了地方百姓,所以说华西通过这两年这么好的形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华西的明天会更美好。
2005-01-25 21:25:01 - 男主持人:
谢谢吴书记。高总您好,今天晚会的现场有700多人,你确信一定有人穿你的品牌的衣服吗?
2005-01-25 21:26:12 - 高德康:
我肯定,波司登今年生产一千多万件,连续这几年都是这样的。
2005-01-25 21:26:48 - 男主持人:
为什么这么自信?
2005-01-25 21:27:30 - 高德康:
因为这几年来波司登连年创效益,不断创新、发展,就是从实际理念管理创新等几个创新,带领整个羽绒服行业前进。
2005-01-25 21:27:50 - 男主持人:
我坐飞机,看见上面写着“连续十年销量第一”。
2005-01-25 21:28:49 - 高德康:
在12月最后一个星期,突破了三个亿的零售额,就是波司登和雪中飞两个品牌突破了三亿的零售额。
2005-01-25 21:29:20 - 男主持人:
说到波司登,我脑子里就有这么一个画面:普京在出飞机门的时候,穿的是波司登;芬兰的总统也穿着你们的衣服。您是怎么做到让他们穿波司登的?
2005-01-25 21:29:49 - 高德康:
我们的羽绒服1995年在俄罗斯已经获得国际金奖,所以在那个地方就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5-01-25 21:31:16 - 男主持人:
国家元首穿你们的衣服,是在打造国际形象吗?
2005-01-25 21:32:10 - 高德康:
这对我们打造平台很有帮助,现在要打造国际平台,加入WTO以后,我们波司登品牌先后在瑞士、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畅销。
2005-01-25 21:34:18 - 男主持人:
一谈到波司登品牌,您肯定会滔滔不绝,此时此刻您既是一个老总,也是一个村官。当年您是8台缝纫机、11个人起家,发展到今天,您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005-01-25 21:36:08 - 高德康:
成功的关键是不断抓管理的创新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应该说想到第一就要做到第一,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波司登品牌的形象也在不断提高。
2005-01-25 21:37:13 - 男主持人:
感谢两位的精彩回答。
2005-01-25 21:38:08 - 中国网:
女声独唱《共和国礼赞》,演唱:黄卓。
2005-01-25 21:38:28 - 女主持人:
感谢黄卓带来的这首《共和国礼赞》。我这有副对联,上联是“致富不忘本奉献社会服务百姓”,下联是“满腔热血情为农造福扎根基层”,横批是“新时代农民”。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情关注,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有了农民朋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农民朋友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富裕,咱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富强。
2005-01-25 21:39:07 - 女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
掌声有请,山东斥山水产集团董事长王玉春,华汉真神发明人郑明德,到我们的访谈席就座,接受主持人的访谈。
2005-01-25 21:42:32 - 男主持人:
你们两位都是农民出身,又都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请分别给我讲一个最艰难时候的故事。
2005-01-25 21:43:32 - 王玉春:
我是一个农民,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记得我们家很穷,几辈子都是种地的。我们作为农民有什么感觉呢?就是吃饱了不饿就行,能吃到饼子、能吃到馒头就很满足了。所有我们种地的人,从种地转到其他行业,应该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2005-01-25 21:44:18 - 男主持人:
现在搞渔业搞了多少年了?
2005-01-25 21:45:30 - 王玉春:
16年。
2005-01-25 21:46:59 - 男主持人:
现在还不会游泳?
2005-01-25 21:47:46 - 王玉春:
应该说还淹不死。刚开始,我是一个门外汉,从农民到做渔业,转行的过程应该说在我一生当中最难的。天下再困难的事,只要你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忘我工作,一定会成功。
2005-01-25 21:48:44 - 男主持人:
只要有心就没有太难的事儿?
2005-01-25 21:50:14 - 王玉春:
我认为再难的事儿都可以解决。
2005-01-25 21:50:54 - 郑明德:
我生在农村,父亲是个医生,大学毕业,现在我办企业经商。我感到办企业困难很多,例如技术问题、产品销售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我在办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李逵碰见了李鬼,华汉针神在社会上出名以后,有些不法者模仿我的产品,最后让我们感到很头疼,把李逵当李鬼来打。我有一个科普报告,很受欢迎,有一些人销售假冒伪劣的东西,冒充我们,这是我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
2005-01-25 21:51:54 - 男主持人:
我送给你刚才王总的话,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一般经历过创业艰难的人,都会倍加珍惜财富。王总是企业干得好好的,回村干支部做书记,还收了几个半死不活的企业。郑总是热心公益的人,两位请回答一下,在你们眼中回报社会是什么?
2005-01-25 21:53:37 - 王玉春:
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做到今天,第一离不开党委、政府,离不开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作为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不仅仅是想到自己的企业,我认为很大的精神是考虑社会、考虑老百姓。企业有很多的钱,我认为这不叫富裕,老百姓都好起来,都富起来这才叫富,才叫好。
2005-01-25 21:55:09 - 郑明德:
回报社会的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讲不是问题,你们吃着农民种的粮食,国家教育你,给了你知识,你住着公家盖的房子,我想一个人最多占一张床,你占的房子再大也住不了。其他的钱,既然来源于社会,就要回报社会。我在一些地方设立了奖学金,每年奖励当地的状元。另外,我准备奖励给张力宏教授100万。我是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民看病的艰难,农村缺医少药,所以今年我想拿一亿多元的产品免费送给农村的乡村医院,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
2005-01-25 21:56:03 - 男主持人:
感谢两位的精彩回答。谢谢。
2005-01-25 21:57:44 - 中国网:
武术舞蹈《中国龙》,表演者:北京市少林武术学校。
小品:《特殊采访》。
2005-01-25 21:58:30 - 女主持人:
我都看入迷了,连话筒都忘了拿了。从刚才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可以看出来这个小品还是蛮成功的,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小品不是虚构出来的,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真实事件,经过艺术加工改编而来的,为此我们的记者还制作了一个小片子,请看大屏幕。
2005-01-25 21:59:17 - 女主持人:
刚才这个小品的片子给我们介绍的是大连韩伟集团的董事长韩伟和许淑芬夫妻俩。不过说了半天,我们看到的是小品演员演的夫妻俩,或者是记者拍出来的夫妻俩。那这两口子在生活当中到底什么样,还是让主持人东坡给我们掏掏他们的心理话。
2005-01-25 22:00:15 - 男主持人:
刚才海霞在这儿说话的时候,我听到你说了一句悄悄话,说“你先说”。
2005-01-25 22:01:27 - 许淑芬:
我说让他先说,我是绿叶。
2005-01-25 22:02:15 - 男主持人:
你们两口子厉害,一个是中国鸡王,一个是世界鲍王,每年能产多少鸡蛋?
2005-01-25 22:02:58 - 韩伟:
5800万公斤。
2005-01-25 23:00:20 - 许淑芬:
鲍鱼两三百公斤。
2005-01-25 23:03:31 - 男主持人:
两三百公斤鲍鱼值钱还是那些鸡蛋值钱?
2005-01-25 23:06:48 - 许淑芬:
没算过,都值钱。
2005-01-25 23:08:19 - 男主持人:
人家说一山不容二虎,都是农业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天天生活在一起,两只老虎有打架的时候吗?
2005-01-25 23:13:15 - 韩伟:
没有打架的时候,但是有拌嘴的时候,很自然嘛,两口子,如果不拌嘴就相当于生活中缺少了油烟酱醋。
2005-01-25 23:17:13 - 男主持人:
那么多的鸡蛋、那么多的鲍鱼,我知道你们的事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想知道1987年的时候,你们的企业效益是多少?
2005-01-25 23:22:38 - 韩伟:
1987年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效益也就是100多万。
2005-01-25 23:30:19 - 男主持人:
我知道1987年就在你们俩那个村有一个小学得到了100万,是你们二人捐助的,那个时候整个一年企业的效益才100万,你们就拿出100万捐助小学,而且最关键的是还不留名,这个小学叫什么?
2005-01-25 23:44:47 - 韩伟:
东泥河小学。如果拿十几万二十万建起一所小学是不大容易的;分几年建起来的话,时间太长;如果因为旧校舍多年失修,在我的家乡,如果有孩子被旧校舍砸伤了,韩伟集团也好,韩伟也好,是无脸见乡亲的。
2005-01-25 23:48:53 - 男主持人:
那个时候一年的效益才100万。
2005-01-25 23:54:18 - 韩伟:
我不是当我夫人的面夸奖她,在1987年,100万是天文数字,那个时候我们两口子商量一下,她没有反对,我说我们要把这所小学建起来。经过预算以后,需要近100万。我们俩盘算了一下,一年几百口人奋斗的钱都建小学了。
2005-01-25 23:57:47 - 男主持人:
还不留名。
2005-01-26 00:01:59 - 韩伟:
乡亲都说韩伟建起了这么漂亮的小学,就叫“韩伟小学”吧。当时我和夫人是不赞成的。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时代有了这样的气息,是党和政府的支持,我们把对社会的回报冠上了我们的名字,是没有道理的。
2005-01-26 00:05:33 - 男主持人:
这样有那么多的养鸡户,为什么只有你的企业是世界蛋品协会里唯一的企业?
2005-01-26 00:12:14 - 韩伟:
在这点上,我们两口子都很有韧劲,很执着。23年了,我们从三千块钱50只鸡起家,开始的时候是推着小车到市场上卖鸡蛋,然后就一筐一筐的卖。开始的时候资金短缺,我们为了平衡物价,也做出了我们应该做的。后来结构性调整,我们也在调整的过程中进行企业的重组。所以,这一步一步很有意思,说心里话,过程是一种享受。
2005-01-26 00:14:58 - 男主持人:
许大姐,现在人家说完了,该你了,刚才你说让人家先说。
2005-01-26 00:17:56 - 许淑芬:
没问题。
2005-01-26 00:24:55 - 男主持人:
世界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还不满足,还要把鲍鱼变成水,怎么想的?
2005-01-26 00:27:55 - 许淑芬:
世界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可以说这是大家给我的鼓励,要说大呢,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们在养殖方面想把它做到最高,做到最好,这样我们一步一步从育苗、养成到深加工,形成一个生物的产业链。所以,我们就把它做成鲍鱼、海参、海胆的口服液,这个口服液对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是最好的。
2005-01-26 00:32:40 - 男主持人:
谢谢两位精彩的回答。谢谢。
2005-01-26 00:36:50 - 耿连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给你们拜年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一名歌唱演员,我叫耿连凤。首先为大家演唱一首我的保留歌曲,这首歌曲是在七十年代时演唱的,当时这首歌曲可以说是大街小巷、田野厂矿哇哇唱,什么歌呢?《祖国一片新面貌》。
2005-01-26 00:41:53 - 中国网:
结尾歌舞:《大地欢歌》。
2005-01-26 00:46:48 - 男主持人:
给他们一个素描吧,拥有生活的淡定从容,不可复制的非凡经历,绝无仅有的事件主角,绵动感人的乡土情怀。
2005-01-26 00:50:31 - 女主持人:
我们知道,光荣的梦想,它的背后更多的是平凡和真实,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
2005-01-26 00:56:03 - 男主持人:
每周六晚9:52分的《乡约》是一个可爱的约会,承载着特别的经历和人生,浓浓的乡土情怀,还有从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时代足音,使得今晚高朋满座的《盛世乡约》更加成为一种真实的面对。
2005-01-26 01:00:48 - 女主持人: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三农”的行列中来,不遗余力、脚踏实;我们也希望这些时代新闻人物身上所凝聚和精神和力量能够成为一种指引和向导,让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得到前行的力量。
2005-01-26 01:14:12 - 男主持人:
朋友们,首届《盛世乡约 咯咯哒杯 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到此结束。
2005-01-26 01:27:08 - 女主持人:
祝各位新春愉快,再见。
2005-01-26 01:39:4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20050125a.rm
数据地址:
网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