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艳阳高照,大地暖融融的,仿佛春天来临了。
2005-12-23 13:27:58
- 中国网:
许多性急的观众早早就来到演播大厅,有的交头接耳四处看新奇,有的兴致勃勃地观看工作人员布置现场。
2005-12-23 13:28:56
- 中国网:
参加表演的小演员们蹦跳着进入现场,孩子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喜气洋洋,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2005-12-23 13:30:22
- 中国网:
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调试,清洁工将舞台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2005-12-23 13:39:02
- 中国网:
两位亮丽的主持人已经就位,晚会即将正式开始。
2005-12-23 13:46:47
- 中国网:
导演抱歉地通知大家:有几位演员正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很快就到,请各位谅解。
2005-12-23 13:48:15
- 中国网:
导演大声宣布:晚会几分钟后开始,请大家尽快入座。
2005-12-23 13:57:56
- 中国网:
来自各界的领导步入会场,观众鼓掌欢迎。
2005-12-23 14:16:59
- 中国网:
导演请各部门各就各位,开始倒计时:5,4,3,2,起音乐!
2005-12-23 14:21:39
- 中国网:
在舒缓的小提琴声中,两名女孩分别从舞台两侧慢慢走向中央,边走边念着手中的信。
2005-12-23 14:25:35
- 女孩甲:
贵州的同学,你好!我是深圳十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天我非常高兴给你写信,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是老实说,以后我们两个学校爱成为手拉手互助的好朋友。
2005-12-23 14:28:30
- 女孩乙:
你好,我叫毛毛,是贵州的学生。谢谢你寄来的一百元钱,帮我交了学费。像每天一样,我四点种起床,走十几里的山路上学,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条路有多远,走一会儿看一会儿,像飞一样,我真想安心的学习。
2005-12-23 14:29:39
- 女孩甲:
我知道,一百元钱可以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百元钱买两张皮萨饼,却没有想到,一百块钱让你这么快乐。
2005-12-23 14:30:55
- 女孩乙:
皮萨是什么,是吃的吗?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是土豆。今天我带来了两个土豆当午饭。我还分给了一个没有带饭的同学呢。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
2005-12-23 14:31:43
- 女孩甲:
让我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吧,将来一起到北京,一起去看天安门。
2005-12-23 14:32:13
- 女孩乙:
我一定努力学习,等我毕业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乡,让我们的家乡早点富起来。到那时欢迎你到我们家来作客。
2005-12-23 14:32:44
- 女孩甲:
就这样定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005-12-23 14:33:08
- 女主持人海霞:
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您光临“太子奶2006幸福之路扶贫晚会”的演播现场。
2005-12-23 14:33:33
- 男主持人肖东坡:
刚才,我们听到了这两个孩子给我们大家读了他们曾经往来的一封信。虽然是在寒冷的冬日,但纯真的童声以及那些朴实的文字,让我们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2005-12-23 14:34:07
- 海霞:
是呀,其实他们读的不仅仅是信的内容,更是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认识这两位小朋友。
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舞台,小朋友有点儿紧张和羞涩,没有关系。刚才你们在信中介绍了你们的名字,现在能不能大声和台下的叔叔、阿姨报一下你们的名字。
2005-12-23 14:34:43
- 杜梦:
我是初一年级学生,今年十一岁。
2005-12-23 14:35:35
- 田树恩:
我是深圳小学的学生,今年上五年级。
2005-12-23 14:36:39
- 海霞:
你们怎么认识的?
2005-12-23 14:37:05
- 田树恩:
通信认识的。
2005-12-23 14:37:28
- 海霞:
以前见过面吗?
2005-12-23 14:37:43
- 杜梦:
没有。
2005-12-23 14:38:02
- 海霞:
现在是好朋友了,那么小朋友在一起应该是手拉手。
2005-12-23 14:39:01
- 肖东坡:
他们的手是第一次拉在一起,但他们的心早已连在一起。今天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扶贫晚会主题的最好诠释。
2005-12-23 14:39:21
- 海霞:
说到贫困,就像国家、社会身体上的一个伤口,时时刻刻牵动着全身的每一根神经。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把解决贫困问题时时刻刻看作政府工作要务。安得广厦前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05-12-23 14:39:50
- 肖东坡:
扶贫,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日子。
2005-12-23 14:40:36
- 海霞:
现在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展示的是我国扶贫人口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大多贫困地区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
2005-12-23 14:40:49
- 肖东坡: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体会一下我国开发式扶贫策略之一,东西协作扶贫。
2005-12-23 14:41:22
- 海霞:
说到“扶贫”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对贫困群体给予扶持和帮助。刚才这个片子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来到了晚会的现场。有请祖文海与史玉娟。
2005-12-23 14:41:41
- 肖东坡:
今年多大了祖文海?
2005-12-23 14:42:02
- 祖文海:
今年16岁。
2005-12-23 14:42:23
- 肖东坡:
眼睛怎么样了?
2005-12-23 14:42:37
- 祖文海:
能够看到黑板上的字了。
2005-12-23 14:42:51
- 肖东坡:
看我看得清楚吗?
2005-12-23 14:43:05
- 祖文海:
能看清楚。
2005-12-23 14:43:23
- 肖东坡:
看大家看得清楚吗?
2005-12-23 14:43:37
- 祖文海:
不太清楚。
2005-12-23 14:43:49
- 肖东坡:
和史玉娟老师多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2005-12-23 14:44:02
- 祖文海:
半年多了。
2005-12-23 14:44:15
- 肖东坡:
想对老师说什么?
2005-12-23 14:44:32
- 祖文海:
史老师,我无论在哪儿都想着你,以后我长大了,一定要感谢你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2005-12-23 14:44:56
- 肖东坡:
祖文海,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
2005-12-23 14:45:33
- 祖文海:
就是帮助像我一样受苦受难的孩子,去帮助别人,考上大学。
2005-12-23 14:45:54
- 肖东坡:
考上大学,帮助像你一样的孩子。
2005-12-23 14:46:10
- 肖东坡:
史老师,你有那样一段支教的经历,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2005-12-23 14:46:26
- 史玉娟:
看着他们,我觉得很幸福,觉得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2005-12-23 14:46:43
- 肖东坡:
现在在哪儿?
2005-12-23 14:46:56
- 史玉娟:
在原来的学校。
2005-12-23 14:47:08
- 肖东坡:
会给他们讲起支教的故事吗?
2005-12-23 14:47:31
- 史玉娟:
经常说起那边的事,主要说一些特殊的情况。我在那边支教,有一个女孩上二年级,但是因为家庭贫困,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也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家庭的重担在女孩身上,爷爷瘫痪在床,奶奶裹着小脚。这个女孩早晨六点起床,走一两小时的山路,下午放学回去还要捡柴火,如果不捡的话家里就没有的烧。
2005-12-23 14:47:45
- 肖东坡:
你讲给深圳的学生听吗?
2005-12-23 14:48:29
- 史玉娟:
是的,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
2005-12-23 14:48:42
- 肖东坡:
他们听后有什么反映?
2005-12-23 14:48:58
- 史玉娟:
他们觉得贵州的孩子太苦了,他们没有想到和他们同样年龄的孩子生活这么苦。他们说,如果我们每天少喝一瓶可乐,少去一次肯德基、麦当劳,把钱支持他们,他们会生活好一点儿。还有的学生说,没有想到我们生活差距这么大,我们每天吃的饱、穿的暖,有时候大鱼大肉还不想吃,吃饭挑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2005-12-23 14:49:08
- 海霞:
这两位嘉宾讲的都非常的真诚。听完他们的故事,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很感动。而实际上这只是深圳定点帮扶会中的一个故事。在东西协作当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
接下来请出深圳扶贫办和贵州扶贫办代表,和我们谈他们的心里话。
2005-12-23 14:50:16
- 肖东坡:
先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2005-12-23 14:50:51
- 深圳代表:
我是深圳对口帮扶小组的领导,我是统筹协调全市的对口帮扶协作。
2005-12-23 14:51:04
- 贵州代表:
我是贵州对口办的许如峰。
2005-12-23 14:51:31
- 肖东坡:
讲讲你们贵州扶贫的情况。
2005-12-23 14:51:45
- 许如峰:
贵州的扶贫工作是八十年代开始的。八十年代的时候贵州非常的贫困,我们有一百个乡镇不通路,生活比较差,都是山和水,上学要走几十里路。
2005-12-23 14:51:58
- 肖东坡:
现在有什么变化?
2005-12-23 14:52:29
- 贵州代表:
通过20年的扶贫,我们80%以上的村通了公路。今年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去年是1700多,今年是1800元,学生上学可以上得起了,而且我们是使200多贫困学生上学。深圳在我们那帮扶的学生很多。
2005-12-23 14:52:54
- 肖东坡:
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做了哪些工作?
2005-12-23 14:53:17
- 深圳代表: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的正确决策,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更离不开全国各地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全国支援深圳,深圳服务全国,这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的。在深圳自身发展的同时,深圳要回馈全国,回馈社会,辐射内地,带动促进内地的发展。
2005-12-23 14:53:28
- 肖东坡:
对贵州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2005-12-23 14:53:58
- 深圳代表:
我们1996年开始帮助贵州,主要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按照中央扶贫办的要求,到村到户让贫困老百姓直接受益,重点是帮助贫困的村、贫困的农户,解决他们的住房、饮水、道路、就业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第二,就是积极地帮助贫困的山区发展经济。1996年以来我们深圳经济搞合作经济,为贵州的黔南地区提供低息贷款1.15亿元,做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目前不少成为了当地的自主产业,有些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第三方面,我们全方位支持当地教育发展。我们市财政拿出1亿元在贵州建立了深圳-贵州教育基金,并通过基金的运作收益来资助当地的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第二,我们动员政府和各级力量建立希望小学,十年建立了325所希望学校,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我们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交流,我们共青团有100名青年志愿者去支援,还有优秀的老师去。今年我们接22名校长到深圳学校来挂职,大家认为这是双赢的事情。促进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同时也为深圳的教师,为深圳的青年人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
2005-12-23 14:54:15
- 深圳代表:
第四方面工作,就是积极做好招收劳务工的工作。我们每年有组织地从贵州的贫困山区招收贫困的劳务工,我们觉得,这种形式是让贫困家庭摆脱困难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第五方面,我们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动员社会的力量。
应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帮扶,深圳的市民,深圳的干部,现在扶贫、捐款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每年都组织捐助的活动。我们举行了很多慈善活动,一个是对特区、老区,一个是携手扶贫帮困,收到群众的捐款3.3亿元,收到物资折价达到7000万元,收到衣被达到1700多万件。今年收到213万件,其中有178万件在入冬之前运到贵州。同时,深圳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都自觉地到贵州去捐资助学、建学校,我们很多的职工和学生,是一帮一地为学生助学。我们这些年有很多的优秀人物,包括优秀的教师等等。
2005-12-23 14:56:37
- 肖东坡:
是各个层次的。谢谢两位!
2005-12-23 14:58:30
- 海霞: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接受我们的访谈,也感谢东西部所有的扶贫的同志们在扶贫工作中付出的辛苦。
正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扶贫工作,东西协作工程才能越来越顺利,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
2005-12-23 14:58:48
- 海霞:
接下来,我们欣赏歌手陈红带给大家的一首《感恩的心》。
2005-12-23 14:59:19
- 中国网:
陈红演唱《感恩的心》。
2005-12-23 14:59:50
- 海霞:
感谢陈红给我们带来著名的《感恩的心》。
各位朋友,欢迎继续关注太子奶2006年幸福之路扶贫晚会。我们从刚才的故事中看到东西协作策略给西部注入的力量,东西协作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开发式扶贫战略之一。
说到扶贫的工作,我国从1978年就已经开始了。现在看一下大屏幕,大屏幕上的图版展示的是我国从1978年来扶贫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个图表。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组数字,上面的数字可能有一些枯燥和单调,但背后却有着深远的意味。接下来有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给我们进行解读。
2005-12-23 15:00:09
- 肖东坡:
刚才我们看到的图表说的是绝对贫困人口,在这儿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绝对贫困?
2005-12-23 15:01:15
- 刘坚:
我们讲的绝对贫困人口就是:一户的年收入不能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支出,基本的住房,基本的就业等等。
2005-12-23 15:02:09
- 肖东坡:
我看到这个图表,并不是逐年递减,有的时候有反弹?
2005-12-23 15:02:40
- 刘坚:
我把这个图表给你们做一下解释。从这个图表,我们至少可以反映三个问题。第一,大家很鲜明的看到,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贫困人口是2.5亿人,当时贫困的发生率是30%。到2004年,我们的绝对贫困人口下降了2610万,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到2%到8%,说明了我们的贫困人口大部分脱贫了。这个幅度,我还可以这么解释一下,就是我们提前完成了千年目标提出来的“贫困人口比1990年下降一半的任务”,递减的幅度很大。第二,我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曲线有时候又上去了,更仔细的看,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是在90年代,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曲线的下降逐步趋缓,会发现这么两点。
2005-12-23 15:03:03
- 刘坚:
为什么减缓?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平均每年减少1350万人,而到90年代,每年减少530万贫困人口。进入新阶段,2001年到2004年,我们只减少105万人。这个速度减缓说明一个问题,说明我们扶贫的难度逐步的加大。用专家的话来讲,一线的工作者讲到,越到后面越难,比较好扶的扶了,留在后面的是难的,大的。我们做一个统计,连续贫困的是76%在山区,所以速度减缓,难度加大。为什么有波动?说明我们刚刚脱贫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家庭少有变化就会又贫困。最典型的,2003年我们贫困人口又增加了80万,是不是我们没有做工作?不是,当年我们有一百多万人脱贫,但是,我们有1450万的脱贫的人口又返贫了。
2005-12-23 15:04:35
- 肖东坡:
从1978年的2.5亿多到2004年的2610万,对我们国家来说,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5-12-23 15:06:07
- 刘坚:
首先是解决了两亿多贫困人口的生活,这是了不起的。再扩大看,不仅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问题,对社会的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世界上来讲,对我们消除贫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更重要的是为世界的减贫困做了很大的工作。世界银行行长保罗2005年10月份在我们国家考察的时候说一句话,他说中国从1980年以来脱贫的人口占了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脱贫人口的75%,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世界上有什么贡献的话,我想用这句话来总结。
2005-12-23 15:06:39
- 肖东坡:
新的一年到来了,面对未来要走的路,向电视机前的观众说一些什么?
2005-12-23 15:07:27
- 刘坚: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群体,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谢谢大家!
2005-12-23 15:07:47
- 海霞:
感谢刘坚先生,感谢观众朋友们。接下来有请著名歌手叶凡带给我们一首《最亲的你》。
2005-12-23 15:08:00
- 中国网:
歌手叶凡演唱《最亲的你》。
2005-12-23 15:08:22
- 海霞:
迄今为止,我国的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5年的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个图表其实代表了我国这些年来走过的扶贫道路,而追溯我国的扶贫历程,那就要从1978年说起。
2005-12-23 15:08:49
- 中国网:
现场大屏幕播放记录片《小岗村的故事》。
2005-12-23 15:09:26
- 海霞:
我想,时至今日,还会有很多人依然佩服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兄弟大胆的工作。不过说句实在话,当初他们的探索,可能没人想到,会对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农村走过的历程,有一些敢为天下先的群体。下面我们有请安徽小岗村参加大包干的见证人严俊昌。
2005-12-23 15:10:59
- 肖东坡: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当初怎么想出按那个鲜红的手印呢?
2005-12-23 15:13:10
- 严俊昌:
1958年有一个大跃进,从58年到59年、60年,这三年我们小岗村解决了6户,在吃大锅饭的时候,作为我们党员很难受。我从77年采取了大包干,当时不少农民怀疑我,这个路是正确的吗?
2005-12-23 15:13:34
- 严俊昌:
我想,只要让大家过得幸福,哪怕是杀头我也认了。
2005-12-23 15:14:34
- 肖东坡:
为什么想去按手印?
2005-12-23 15:15:30
- 严俊昌:
因为大家怀疑,我就下了决心。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做到,有18户按手印。我觉得大家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走好这个路。69年我们得到党的认可,在二十多年中我们有很多的变化。
2005-12-23 15:15:45
- 肖东坡:
地还是这么多地,人还是那么多人,按手印之前年年吃不饱,按手印之后,家家粮满仓,你们的的办法是什么?
2005-12-23 15:16:21
- 严俊昌:
赶上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农民放开手,我们大胆,我们胆子大才有今天。
2005-12-23 15:17:00
- 肖东坡:
谢谢。
2005-12-23 15:17:17
- 海霞:
我们的话题依然是从大屏幕开始。现在看到的是贫困人口数字的变化,1985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14.8%。我们经常用春风形容改革开放,的确,改革开放就像春风一样吹遍大街小巷,不仅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使我们的头脑更加解放,我们大家都开始拥有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我们请出著名歌手腾格尔,他带给我们大家一首《中国》。
2005-12-23 15:17:27
- 中国网:
腾格尔健步登上舞台,深情地演唱《中国》。
2005-12-23 15:18:23
- 海霞:
谢谢腾格尔带给我们的《中国》。
2005-12-23 15:19:20
- 海霞:
的确,一个美丽富绕的中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扶贫事业的发展。我们继续沿着时光隧道回顾中国的扶贫之路。转眼间,时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80年代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一个火热的,充满着变化的年代。还记得当时的流行歌曲,四个喇叭的录音机,记得当时的喇叭裤,蛤蟆镜,我们的生活跳跃着,新鲜着。而在广大的农村,带领大家集体致富的共产党员成为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中坚力量。
2005-12-23 15:21:07
- 中国网:
大屏幕播放记录片《大关村的故事》。
2005-12-23 15:22:26
- 海霞:
接下来掌声请出大关村村支书何彦亮。
2005-12-23 15:23:38
- 肖东坡:
跟你一握手,我感觉这双手和一般的人手不一样,好象特别坚实有力,也很粗糙。
2005-12-23 15:24:03
- 何彦亮:
感谢。
2005-12-23 15:24:48
- 肖东坡:
当村支书多少年了?
2005-12-23 15:25:11
- 何彦亮:
22年。
2005-12-23 15:25:28
- 肖东坡:
跟我说说,在你看来,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最重要的是干什么?
2005-12-23 15:26:00
- 何彦亮:
主要是依靠当地的人才。我们村长带头摆脱贫困,我们党员带头脱贫,发展自己,最后到脱贫致富。我们从78年以来,就开始扶贫、脱贫致富。
2005-12-23 15:26:19
- 肖东坡:
你想把未来的大关村建设成什么样子?
2005-12-23 15:26:46
- 何彦亮:
从原来的大关建设成为真正的致富、经济腾飞的大关。
2005-12-23 15:27:10
- 海霞:
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著名歌手白雪,她带给我们的是《绿色家园》。
2005-12-23 15:27:33
- 中国网:
一身戎装的白雪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激情歌颂《绿色家园》。
2005-12-23 15:27:49
- 海霞:
绿色家园正是我们今天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最好的例证。非常感谢军营歌手白雪带来的《绿色家园》。
转眼间时光飞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再看大屏幕,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就是我国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扶贫成就,贫困人口已经从1985年的1.25亿下降到了1993年的8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4.8%下降到了8.7%。进入9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边缘化,我国的扶贫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
2005-12-23 15:28:53
- 中国网:
大屏幕播放有关重庆千峰村脱贫进程的短片。
2005-12-23 15:30:23
- 海霞:
现在不仅相英回来了,还有更多的姑娘希望嫁到重庆千峰村来。重庆千峰村的脱贫过程实际上见证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攻坚和新世纪以来的历史阶段,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我国扶贫的另一个策略,整村推进。
今天,我们请到了重庆千峰村的村书记钟世荣,让他现身说法。
2005-12-23 15:32:05
- 肖东坡:
以前的千峰村是什么样的?
2005-12-23 15:34:21
- 钟世荣:
那时是穷的丁当响,是重庆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当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无路、无电、无水,无一栋小楼,我们饮水困难,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吃水要到两三里地以外的山沟里挑。我们还无学校。
2005-12-23 15:34:48
- 钟世:
这样,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我们召集了全村党员代表,讨论如何摆脱贫困,我们提出了提高素质,进行了修路、办校等等规划,实现了我们“前面一条路,路边一条河”等等景象。
2005-12-23 15:35:34
- 肖东坡: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得到了国家怎样的帮扶?
2005-12-23 15:37:20
- 钟世荣:
2000年以前的时候,千峰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左右,通过整村扶贫开发,我们将不通路、不通电的农户全部进行了异地搬迁扶贫,每户补助了3000元。
2005-12-23 15:37:36
- 肖东坡:
如果不这样会是什么样?
2005-12-23 15:38:00
- 钟世荣:
如果没有这样的扶贫开发,没有激励老百姓迁徙到公路沿线,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资金,将他们安置在不通路、不通水的地方,他们会更困难。如果我们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致富就好了。
2005-12-23 15:38:13
- 肖东坡:
谢谢。
2005-12-23 15:38:58
- 海霞:
现在,更多的贫困村有这么好的支书。
现在来看看大屏幕,展示的是从1993年到2004年十年间,跨世纪的我国的扶贫的成就。
在这十年间,我们经历了攻坚和新世纪的扶贫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261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是2.8%。我们比较一下,从1978年到2004年,短短20年之间,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261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2.8%,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也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2005年联合国和世界发展银行在他们的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当中都称赞中国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
2005-12-23 15:39:06
- 海霞:
接下来,请出著名的歌手钟萱,她要带给我们《幸福零距离》。
2005-12-23 15:40:21
- 中国网:
钟萱演唱《幸福零距离》。
2005-12-23 15:41:33
- 海霞:
谢谢,非常感谢《幸福零距离》。
刚才,大家欣赏的都是专业歌手的演出,接下来是一些来自湖南涿州的小姑娘,是业余的小演员带来的合唱《花伞》。他们从湖南的涿州过来,第一次来到舞台,他们会有一些紧张和激动,大家给一些掌声好吗?欢迎来自湖南涿州春蕾班的孩子们,我们一起祝他们今天演出成功。
2005-12-23 15:41:51
- 中国网:
穿着白衣红裙的一群小姑娘轻快地跑上舞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05-12-23 15:43:20
- 海霞:
谢谢孩子们的精彩演出。湖南妹子的歌声果然甜美。
小姑娘,你们都是第一次到北京来吗?
2005-12-23 15:46:07
- 春蕾班学生:
是的。
2005-12-23 15:47:37
- 肖东坡:
这位小朋友,和大家说说你叫什么名字?
2005-12-23 15:47:49
- 贵州女孩:
我叫赵白皎,我第一次到北京来,今年13岁。
2005-12-23 15:48:07
- 肖东坡:
几年级?
2005-12-23 15:48:38
- 赵白皎:
七年级。
2005-12-23 15:48:55
- 肖东坡:
你们为什么叫春蕾班?
2005-12-23 15:49:08
- 赵白皎:
就是春天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像充满希望的花蕾一样,充满希望。
2005-12-23 15:49:24
- 肖东坡:
你是怎么加入的?
2005-12-23 15:49:39
- 赵白皎:
我是湖南太子奶集团总经理送来的。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今后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2005-12-23 15:49:57
- 肖东坡:
你们一班的孩子都是从哪儿来的?
2005-12-23 15:50:31
- 赵:
各个地方都有。
2005-12-23 15:50:48
- 肖东坡:
什么样的孩子可以加入进来?
2005-12-23 15:51:00
- 赵:
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的,上学都是很困难,受资助进来的。
2005-12-23 15:51:24
- 肖东坡:
正是因为进入春蕾班,才感觉到生活充满希望。
2005-12-23 15:51:46
- 赵:
是。
2005-12-23 15:51:59
- 肖东坡:
如果没有这个帮助,你们会怎么样?
2005-12-23 15:52:09
- 赵:
大家学习就比较困难,家里的父母要借钱给孩子上学。
2005-12-23 15:52:23
- 肖东坡:
今天,李途纯爷爷来了,你想说什么?
2005-12-23 15:52:43
- 赵:
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会辜负你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2005-12-23 15:53:13
- 海霞:
感谢我们的小姑娘,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感动。
现场的导演告诉我们,这些小姑娘也是从湖南来的,不是涿州,是从林乡来,不管从哪里,他们感受的都是人间最真最美的爱。
扶贫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有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说的就是:单纯的救济只能帮得了一时却不能帮一世。还有一句就是输血不如造血。让贫困人口能够拥有生产、生活的能力,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才是长远之计。所以,教育扶贫也是我国重要的扶贫策略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05-12-23 15:53:44
- 海霞:
观众朋友,今天晚会的现场也把湖南太子奶集团的李先生请来了。
2005-12-23 15:54:53
- 李途纯:
大家好。
2005-12-23 15:56:57
- 肖东坡:
李总,太子奶多年来非常重视扶持事业,介绍一下你们具体的做法?
2005-12-23 15:57:17
- 李途纯:
我从三方面向大家汇报。首先,我们太子奶企业,我领导了这个企业,始终是以产业报国为主,为民族的事业振兴和国家富强做一些事业。我们在全国有五个基地,四个基地建在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说樊纲,出了两百多个将军,大革命时期为中国牺牲了几十万人,现在仍然很贫穷,我们决定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厂,建成以后带动了这里一两千人的劳动就业。我们每年培训上千人的劳动队伍,告诉他们如何脱贫,如何成为熟练的工人。我们在涿州,那里也是革命老根据地,也出了很多的将军,像井冈山等等也是。我们主要是建基地,以产业扶贫,带动一个贫困地域的发展。我们建厂,带动这个地区的经济圈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厂,不仅仅是安排一两千人的问题。
2005-12-23 15:57:33
- 肖东坡::
这个经济圈覆盖多大?
2005-12-23 15:59:23
- 李途纯:
我们在全国解决了八千多人就业,实际来讲,一个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我们的产业链涉及到全国6000多个分销商,每个分销商又有一千个分销商,带动差不多100多万人的生存能力。我们以总书记的指示为方向,以产业扶贫的模式带动一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圈的发展。
2005-12-23 15:59:57
- 肖东坡:
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国家的扶贫事业当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2005-12-23 16:02:03
- 李途纯:
我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我想为企业家作一个榜样,希望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把我们的力量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带动起来。我们在西部也是,内蒙古等等地区的牧民把鲜奶送给我们。我们是以企业带动扶贫,比直接的扶贫和政策扶贫来的更快、更彻底,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2005-12-23 16:02:24
- 肖东坡:
因为输血不如造血。
2005-12-23 16:03:23
- 李途纯:
对,让他们有造血功能。我们自己25年来没有拿过工资,也没有汽车和房子,都属于公司,但是我们的几千万都捐给了全国的贫困学生,我们有一个厂子,拥有一万多学生家长。
2005-12-23 16:03:37
- 海霞:
刚才那个湖南的小孩叫他李爷爷,我以为是满头白雪,原来是这么年轻。不过,在中国的传统是乐善好施,这是中国的的传统。
接下来,我们用一首歌代表我们的谢意。《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来自李琛。
2005-12-23 16:04:21
- 中国网:
歌手李琛演绎《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2005-12-23 16:04:57
- 海霞:
谢谢你的歌声。
其实,生活当中,对贫困人口,对他们的关怀,也是歌中唱的那样,给你倒杯水这样的简单,就是生活中的小小的细节。
在做扶贫晚会的过程中,我也接触到很多的相关的策略,知道很多的说法。比如说在扶贫战略上有个说法叫一体两翼,这里的体,就是刚才我们请千峰村代表给大家解释的整村推进,两翼是指两个翅膀,其中一个翅膀是指我们刚才短片中说的产业化扶贫,另一个翅膀是指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个翅膀是怎么在扶贫中发挥作用的,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2005-12-23 16:05:31
- 海霞:
今天我们把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田丽请到了晚会的现场。有请。
2005-12-23 16:07:22
- 海霞:
田丽是宜昌人,但是这次是从苏州过来的。
2005-12-23 16:07:47
- 肖东坡:
你好,小田。给大家说说接受培训之前家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2005-12-23 16:08:16
- 田丽:
老实说,在接受培训之前,我们家基本上连温饱都不能保证。可以说是穷的响当当的。不用说买衣服和一些花费,基本上连买米、买菜的钱都没有,就是靠玉米吃包谷,有时候因为田少,基本的温饱都很难解决,都是向朋友、亲戚借的,然后第二年的时候再还给他们,这样过来的。
2005-12-23 16:08:38
- 肖东坡:
你们有没有还不上的时候?
2005-12-23 16:09:18
- 田丽:
闹天荒的时候就不行,但是我的亲戚一般不让我还,就这样。
2005-12-23 16:09:34
- 肖东坡:
借多少东西?
2005-12-23 16:10:02
- 田丽:
当时每年要借300块。
2005-12-23 16:10:17
- 肖东坡:
平时想穿新衣服怎么办?
2005-12-23 16:10:40
- 田丽:
那个时候我都没有奢望过,从来没有想过。就这样,只要保证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2005-12-23 16:10:54
- 肖东坡:
那个时候想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上学?
2005-12-23 16:11:13
- 田丽:
没有想过,从来不敢奢望。
2005-12-23 16:11:30
- 肖东坡:
心里想吗?
2005-12-23 16:11:42
- 田丽:
发自内心的是想上。
2005-12-23 16:11:55
- 肖东坡:
上学的时候怎么样?
2005-12-23 16:12:08
- 田丽:
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同学向我很详细的讲解。
2005-12-23 16:12:37
- 肖东坡:
学多长时间?
2005-12-23 16:13:00
- 田丽:
一年。
2005-12-23 16:13:13
- 肖东坡:
现在到苏州上班去了?什么单位?
2005-12-23 16:13:25
- 田丽:
是,在世界五百强的一家公司上班。
2005-12-23 16:13:41
- 肖东坡:
每个月收入多少?
2005-12-23 16:13:54
- 田丽:
一千三四百元。
2005-12-23 16:14:08
- 肖东坡:
以前能想得到吗?
2005-12-23 16:14:20
- 田丽:
没有想过,从来没有想过。
2005-12-23 16:14:36
- 肖东坡:
有了这个钱以后家里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
2005-12-23 16:14:50
- 田丽:
确实是。
2005-12-23 16:15:06
- 肖东坡:
给家里寄钱吗?
2005-12-23 16:15:16
- 田丽:
基本是两个月一寄。
2005-12-23 16:15:28
- 肖东坡:
寄这些钱家里会怎么样?
2005-12-23 16:15:42
- 田丽:
家里拿来买米,够家里的生活。
2005-12-23 16:15:53
- 肖东坡:
比以前大幅度的提高了是吗?
2005-12-23 16:16:04
- 田丽:
确实是。
2005-12-23 16:16:18
- 肖东坡:
好,谢谢!
2005-12-23 16:16:27
- 海霞:
观众朋友,我们的晚会在继续进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身后的照片,那是著名的那张油画《父亲》。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张照片可能是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拍的。干涸的黄土地上,人民希望雨水,他们需要什么?呼唤党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采取的这些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策略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一起聆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汤灿带来的一首《呼唤》。
2005-12-23 16:16:43
- 中国网:
汤灿演唱《呼唤》,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2005-12-23 16:18:05
- 海霞:
谢谢来自汤灿的《呼唤》。
长期以来,对扶贫工作,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关注,而且出台了很多的策略和办法。但是,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还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需要我们自己拿出勇气,胆识和智慧,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005-12-23 16:18:47
- 海霞:
看完这个小片子,大家一定想认识一下这个长江村的村支书。
2005-12-23 16:20:04
- 肖东坡:
郁书记,我们又见面了。你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企业集团了。从采访你,了解了你们村的生存状态,我知道你们挣的第一笔钱是两毛钱?
2005-12-23 16:20:17
- 郁书记: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结婚之后,爸爸妈妈回家没有零花钱,我们卖桃子,走50公里,120斤桃子卖2毛钱,回来买了一斤盐。
2005-12-23 16:20:56
- 肖东坡:
回首往事,你经常说有三个想不到,是哪三个想不到?
2005-12-23 16:21:32
- 郁书记:
想不到我们这个大队书记开上了高档轿车,还有,农民的家庭里有小汽车,坐的是奔驰。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讲,小朋友好好读书,长大了当拖拉机手,那时候高兴的要命。
2005-12-23 16:21:47
- 肖东坡:
没有想到当奔驰手了。
2005-12-23 16:22:17
- 郁书记:
以前不能点灯,现在变成现实了。
2005-12-23 16:22:31
- 肖东坡:
第二个想不到是什么?
2005-12-23 16:22:45
- 郁书记:
农民家里住房人均80平方,相当于小康的标准,国家的标准。
2005-12-23 16:23:00
- 肖东坡:
第三个想不到?
2005-12-23 16:23:28
- 郁书记:
想不到搞一个中外合资,把我们的产品送到国外去,把老外的钱引进来,把老外的设备引到我们村。这是想不到的。
2005-12-23 16:23:44
- 肖东坡:
说到三个想不到,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发财的?听说你没有坐过电梯的时候,就跑到上海的三菱厂要生产电梯导轨?
2005-12-23 16:24:05
- 郁书记:
我想,农民要致富,要搞产业。
2005-12-23 16:24:30
- 肖东坡:
你当时怎么和人家说的?
2005-12-23 16:24:47
- 郁书记:
请求上海三菱公司,我说要搞国产化。
2005-12-23 16:25:02
- 肖东坡:
人家搞国产化和你有什么关系?
2005-12-23 16:25:24
- 郁书记:
电梯搞国产化,虽然我没有搞过,但是我喜欢导轨。我能够搞出来,他们就会用。
2005-12-23 16:25:38
- 肖东坡:
人家信你吗?
2005-12-23 16:25:53
- 郁书记:
人家说,老郁你不要来了,你们乡镇企业搞不好。
我说,这样,我们搞了,成功你就收下,不成功我就包了,风险我来担。
2005-12-23 16:26:08
- 肖东坡:
这么大的胆子,我听说你们在江苏拿了500万给小岗村?
2005-12-23 16:26:47
- 郁书记:
从改革开放,我们富起来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2005-12-23 16:27:05
- 肖东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2005-12-23 16:27:25
- 郁书记:
让他们富起来。我们通过2003年、04、05年,农村的生活水平一个人超过了2000块,所以,我们那长江村的老百姓、小岗村的老百姓都富起来了。
2005-12-23 16:27:38
- 肖东坡:
为什么选择帮他们?。
2005-12-23 16:28:04
- 郁书记:
我们受领导的委托,由我们长江村对小岗村帮助。
2005-12-23 16:28:20
- 肖东坡:
你是发自内心,也愿意出这些钱帮助他们?
2005-12-23 16:28:40
- 郁书记:
这是政府交给我的任务,我们愿意帮助小岗人,帮助他们致富。
2005-12-23 16:28:54
- 肖东坡:
谢谢。
2005-12-23 16:29:18
- 海霞:
我们郁书记讲话非常生动。在我们国家的扶贫过程中有很多感动人的事例,有些感动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我们就一起听歌声,有请刘和刚《感动》。
2005-12-23 16:29:27
- 中国网:
刘和刚演唱《感动》。
2005-12-23 16:30:06
- 海霞:
一首《感动》再次激荡我们的心灵。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2005年党中央提出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伟大、宏大的时代交响篇章中,农民朋友该做一些什么,怎么做?我们接下来看一个农民朋友,他有一个庞大的新农村计划,怎么实施?我们大屏幕了解一下。
2005-12-23 16:30:42
- 海霞:
我想很多的观众会觉得不过瘾,只是在电视上看几眼梁希森,到底梁希森是何方神圣,大家想不想现场看看?掌声有请梁希森。
2005-12-23 16:31:24
- 肖东坡:
咱们是第二次见面。你自掏腰包给全国盖大别墅,第一印象我觉得是你有钱,第二还是有钱,不对,第二是慷慨,我关心的是第三,如何实现农村生活改变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005-12-23 16:32:27
- 梁希森:
我没钱。
2005-12-23 16:33:15
- 肖东坡:
那还给大家盖别墅?
2005-12-23 16:33:37
- 梁希森:
钱多是社会的,钱少是个人的。我的感觉是:阎王爷要命不要钱。我这样说,一般中国最大的企业钱最多,住洋房,吃好饭,我觉得一个人好,大家都要好。
2005-12-23 16:33:52
- 肖东坡: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民的生活改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怎么样既能够帮助大家,还一块富裕,企业发展?
2005-12-23 16:34:22
- 梁希森:
我们那地方有山,我们那儿有黄牛,我的想法是把我们的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富起来,让他们自力更生。
2005-12-23 16:34:57
- 肖东坡:
一头牛到你手里就能做大做强?
2005-12-23 16:35:32
- 梁希森:
第一,一头牛屠宰,牛肉能卖一头牛钱,牛皮就能卖一头牛。
2005-12-23 16:35:55
- 肖东坡:
这是吹牛皮吧?
2005-12-23 16:36:15
- 梁希森:
不,山东的牛皮和别的不一样,我们的牛是革皮,我们的牛粪就能够卖一头半牛的钱。
2005-12-23 16:36:29
- 肖东坡:
谁信?!
2005-12-23 16:37:11
- 梁希森:
牛粪经过加工,全部出口日本。
2005-12-23 16:37:28
- 肖东坡:
离你的五头牛还差半头牛。
2005-12-23 16:37:52
- 梁希森:
还有其他的?
2005-12-23 16:38:09
- 肖东坡:
听说给农民盖大别墅的时候,他们不在别墅里上厕所,到外面去上?
2005-12-23 16:38:24
- 梁希森:
老百姓喜欢,在我们建别墅的时候,每个院里社一个茅坑,我们盖别墅让他们坐着上厕所,他们觉得不好用。我们有,他们不用,而是排队上公厕。我一看不行,老百姓不喜欢,好的风俗习惯没有养起来,我就把公厕拆掉。
2005-12-23 16:38:49
- 肖东坡:
我听说现在农民住到大别墅里,有在别墅里养鸡的?
2005-12-23 16:39:27
- 梁希森:
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不光是我们的村,中国的农民相当的传统和落后。要让他们信。
2005-12-23 16:40:04
- 肖东坡:
你们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故事?
2005-12-23 16:40:23
- 梁希森:
我们的农民,我们盖的别墅有洗手间,有坐便,他们不会用,蹲着。
2005-12-23 16:40:38
- 肖东坡:
我听说你送大别墅,有人还不满意?
2005-12-23 16:41:17
- 梁希森:
中国的老百姓要想让他们致富,关键是改造人。
2005-12-23 16:41:29
- 肖东坡:
你觉得改造新农民,比改造新农村更难,更有意义?
2005-12-23 16:41:46
- 梁希森:
其实,我改造新农村,一年一个村,改一代村的老百性,我认为两代人才能完成。
2005-12-23 16:42:02
- 肖东坡:
即便两代人你还要做这个事?
2005-12-23 16:42:49
- 梁希森:
还要做。我回家以后,现在他们会说,现在住的房子不如以前。为什么?第一,他不能随地吐痰,老头卷烟不喜欢用烟灰缸。
2005-12-23 16:43:29
- 肖东坡:
改变难在哪儿?
2005-12-23 16:44:03
- 梁希森:
农村老的习惯,到一个家,随便吐痰。而别墅现在又干净,又新,把很多的东西放在里面不习惯。
2005-12-23 16:44:20
- 肖东坡:
这种改变的意义是什么?
2005-12-23 16:44:36
- 梁希森:
我认为改变农村有几点意义,一个是改变中国的贫困,还有就是农村过去有了钱才盖大房,我们盖了新房,旧房没有人住。我们今年改了一个村,600多户。我们一个是改变农民,一个是改变住房,让他们有好的条件,这样才能培养好下一代人,有好的习惯。
2005-12-23 16:44:51
- 肖东坡:
谢谢!
2005-12-23 16:45:26
- 海霞:
一个非常真实、生动而且非常幽默的梁希森。
听完刚才他们的讲述,我想大家会用不同的词概括梁希森这个人,会说他是一个有钱人,是一个农民,是一个牛官,是一个改革带头人。我想,还有一个词来形容他也是非常贴切的,那就是好人。
我们祝愿所有的好人都有好梦。一起欣赏黑鸭子组合带给我们的《好人好梦》。
2005-12-23 16:45:41
- 中国网:
黑鸭子三人组演唱《好人好梦》。
2005-12-23 16:46:19
- 海霞:
观众朋友,欢迎你继续观看太子奶2006年幸福之路扶贫晚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列入“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为消除贫困架设起一座座通向共同富裕的政策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他们主动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他们就像一个个火把,照亮了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
下面,我们有请曾经感动中国的青年学生徐本禹,代表所有的青年志愿者表达他们的心声。
2005-12-23 16:46:41
- 徐本禹:
大学时候有一个最让我感动的老师,看到他的时候,他一个月才一百多元的工资,每当我听他的叫声,背着自己的孩子,听到他的声音的时候,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受。虽然我离开了贵州,但是现在有17名志愿者,在我曾经支教的学校职教,其中有两位阿姨来到这里,王阿姨已经支教半年多时间了。
2005-12-23 16:49:01
- 徐本禹:
我曾经想,他们为了谁?我本是一名学生,课程压力特别大,每当我感觉特别累的时候我就想到那些学生,每当我想起贫困的学生,每当我想起代课老师和这两位阿姨的时候,我就默默地说,我一定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也许我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但是,我正是因为那些代课老师的默默奉献,志愿者义无反顾地走进大山,与社会上很多人的资助,这些才是感动所在。
我真心希望,大家都加入到扶持贫困的行业中来,这样社会会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快乐、和谐。
愿各位大学生成为志愿者,走进西部,播撒爱和希望。
我更希望公办老师也走进大山深处,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2005-12-23 16:50:54
- 肖东坡:
扶贫好似阳光普照,给大地带来温暖与光明。
2005-12-23 16:52:45
- 海霞:
扶贫又好似一种力量,让种子努力发芽,茁壮成长的力量,使我们产生追求幸福的渴望。
2005-12-23 16:53:05
- 肖东坡:
让我们携起手,点亮内心那份美好的渴望,温暖你我。
2005-12-23 16:53:23
- 海霞:
让我们肩并肩,共同面对未来任重道远的路途,构建和谐社会。
2005-12-23 16:53:37
- 肖东坡:
朋友们,太子奶2006幸福之路扶贫晚会到此结束。
2005-12-23 16:53:56
- 海霞:
感谢大家收看。再见!
2005-12-23 16:54:12
- 中国网:
中国网现场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2005-12-23 16: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