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半个世纪以前的1955年, 家住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哈尼村寨的哈尼族青年确康被民族工作队选中,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出席新中国成立六周年庆典。为表达边疆人民的感激之情,在确康临行前,他的妈妈亲手用粗白布缝制了两个袋子,让他带上南糯山普洱茶,敬献给党中央﹑毛主席。
2006-09-25 18:18:46
- 中国网:
9月30日, 时年20岁的确康代表云南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向党中央敬献了南糯山普洱茶。当天下午,他们被请到北京饭店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国庆宴会, 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0月1日, 观礼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亲眼见到了毛主席。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让确康终身难忘。
2006-09-25 18:19:43
- 中国网:
遗憾的是, 今年已71岁的确康老人从此再也没有到过北京。
2006-09-25 18:20:58
- 中国网:
今年国庆前夕,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得知确康老人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后,决定让老人再上北京敬献普洱茶,实现老人的美好心愿。《书报文摘·普洱茶周刊》积极策划确康老人进京事宜,特别安排确康老人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向党中央汇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普洱茶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茶区人民发家致富, 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气象。
2006-09-25 18:21:42
- 主持人: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特色的新闻发布会的开场,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宾客们送给我们美妙的歌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同仁们,大家好。
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哈尼老人确康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大型新闻主题活动现在开始。首先我们欢迎确康老人51年之后再次来到北京。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感谢北京、天津、云南等地方的朋友们的光临。
2006-09-29 14:45:56
-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江普生先生,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刘功华先生,天津新闻出版局报刊中心主任刘颖女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彭哲先生,勐海县勐海茶厂常务副厂长李文华先生。
本次进京敬献普洱茶的主角就是现年71岁的确康老人,再次欢迎您,以及确康老人的女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委常委李桂英女士。
2006-09-29 14:58:55
- 主持人:
再过两天就是新中国成立57周年的喜庆日子,今天我们在中国的心脏——北京人民大会堂来举行这次非常隆重的新闻发布会——跨越半个世纪,确康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的大型新闻主题发布会。今天,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网、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参考报、检查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信息报、消费日报、中国食品质量保、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家庭周末报、健康时报、西部时报、消费日报、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云南信息报、《书报文摘·普洱茶》周刊等都派来了记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欢迎。
2006-09-29 15:00:30
- 主持人:
今天这次活动是为了圆确康老人半个世纪的梦想,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确康老人的故事。确康老人是在1955年国庆六周年时参加22个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敬献普洱茶的。当年20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71岁的老人了。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再回想起51年前,确康是代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进京向党中央敬献普洱茶的,是感激共产党、毛主席解放了少数民族地区,使穷苦人民当家做了主人。51年之后的今天,确康老人以71岁的高龄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我想他是感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英明决策。确康老人要亲眼看看半个世纪以来魂牵梦萦的北京,以及祖国的繁荣昌盛。
2006-09-29 15:02:13
- 主持人:
当然,老人的圆梦活动得以成行,离不开很多单位和很多领导的支持。本次活动是由《书报文摘·普洱茶》周刊、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办公室策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中共勐海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勐海茶厂共同承办的。下面我们就用掌声请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请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江普生先生讲话。
2006-09-29 15:05:22
- 江普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下午好!
西双版纳是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千百年来,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等各族人民。这里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勤劳的各族人民长期探索开发种植以大叶茶为主的茶树,制成被称为“普洱茶”的各式名茶,边销康藏,内销中原,其中上好的春茶被列为贡品,名重天下。在世界公认为普洱茶叶原产地中心和普洱茶发祥地的西双版纳,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各族茶农不仅把茶作为生息繁衍之源,更是馈赠尊贵嘉宾、至爱亲朋的珍贵礼品。
2006-09-29 15:06:55
- 江普生:
新中国成立后,“普洱茶”的生产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茶区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时逢半个世纪前的1955年,家住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河泥村寨的哈尼族青年确康被民族工作队选中,参加云南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出席新中国成立六周年庆典。为表达边疆人民的感激之情,在确康临行前,他妈妈用白布缝成两个袋子,装进南糯山普洱茶,还用两条如漂亮花环一样的彩色“撒龙”(哈尼族表达吉祥如意的一种物饰)分别扎着两个小布袋,敬献给党中央、毛主席。
2006-09-29 15:08:42
- 江普生:
当年8月,由云南22个少数民族的49人组成的国庆观礼团,从昆明乘火车出发,经武汉一路参观一路行,于9月29日到达北京,住在远东饭店(宣武区虎坊桥)。第二天,云南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参观了北京颐和园、九龙壁、中苏友好农场等地方。9月30日,时年20岁的确康代表云南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向党中央敬献了他带去的南糯山普洱茶。当天下无,他们被请到北京饭店参加国庆宴会,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总理还和确康亲切地握了手。10月1日,确康和观礼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亲眼见到了毛主席。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让确康终身难忘。遗憾的是,今年已71岁的确康老人从此再也没去过北京。当年他回到家乡后,进了勐海茶厂工作,一直到1999年退休。
2006-09-29 15:09:59
- 江普生:
如今说起往事,老人仍激动万分,念念不忘51年前的北京之行。确康老人51年前代表边疆少数民族向党中央敬献普洱茶,是感激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少数民族地区,使穷苦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以71岁高龄再赴北京,是为了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及胡锦涛总书记的英明决策,使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也想亲眼看看半个世纪以来魂牵梦萦的首都北京和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
2006-09-29 15:12:01
- 江普生:
今年国庆前夕,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得知确康老人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后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样的热爱之情、感激之情、珍贵之情,我们党委、政府一定要支持,一定要做好工作,让确康老人实现他多年的美好心愿。确康老人对党中央的深切感激之情,也是边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感情。《书报文摘·普洱茶》周刊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茶叶产业办公室积极策划确康老人进京事宜,得到了勐海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确康老人退休前工作的勐海茶厂等单位的全力支持,特别安排确康老人再赴北京敬献普洱茶,向党中央汇报西双版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普洱茶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茶区人民发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气象。
2006-09-29 15:14:03
- 江普生:
在北京期间,确康老人将向党中央敬献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并对在京媒体重述当年向党中央毛主席敬献普洱茶的故事,以及1956年他进入勐海茶厂工作后见证云南普洱茶产业及勐海茶厂发展的历史。勐海茶厂为确康老人再上北京敬献普洱茶,已特制了一套两饼(一青一热)、每饼5.1千克的普洱茶饼,将由确康老人献给党中央。活动组委会还将安排确康老人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重游天安门广场,登天安门城楼,游北京颐和园、中华世纪坛、九龙壁等地,让老人故地重游,了却老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
2006-09-29 15:15:32
- 江普生: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土地面积共1912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国境线长966.29公里;地处亚洲大陆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地带,属滇南峡谷——横断山脉南延部分,为无量山、怒山山脉之尾梢,因纵横全州的澜沧江及其众多支流的强烈切割,形成“河谷下切、山河纵横、各山相邻、山水相依”的地形特点。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点。古茶树及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水系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气侯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世界公认的普洱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2006-09-29 15:17:10
- 江普生:
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悠久,始于蜀、晋,兴于唐、宋、元、明,清初至中叶为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景隆王国国王(车里宣慰使)刀片影响勐于1572年征集贡品供其妻回缅甸向父王上贡的物品中,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普洱茶鸣钟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见阮福在公元1825年前后撰写的《普洱茶记》)。上品者为贡茶。
2006-09-29 15:19:26
- 江普生:
西双版纳地理、气侯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全州境内有13万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高档普洱茶的优质资源。茶叶生产是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古老传统产业,历经上千年而不衰。新中国成立后,西双版纳茶叶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至今,全州共有茶园46万亩,年产干毛茶2万多吨,加工普洱茶1万多吨。
2006-09-29 15:20:34
- 江普生:
盛世兴茶,普洱茶正风靡世界。西双版纳州政府制定出提升茶叶产业的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全州茶叶的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使茶叶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围绕振兴云茶,把西双版纳建成普洱茶研发中心和中国最优的普洱茶生产基地。目前,全州茶区各族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弘扬普洱茶文化,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全面提升,再现普洱茶新的辉煌,造福各族人民,造福天下普洱茶消费者、爱好者。
2006-09-29 15:21:46
- 江普生:
确康老人所在的勐海茶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勐海茶厂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营普洱茶生产厂,曾有过辉煌的业绩,数十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优质产品。该厂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企业中,勐海茶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改制后,勐海茶厂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立足质量抓生产,投身改造求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改制以来,该厂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120多个技改项目,扩大了产能,提高了质量。去年一年中,该厂就有7个产品获得各种奖项。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产量连续翻番。
2006-09-29 15:22:50
- 江普生:
“茶为国饮,盛世兴茶”。今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喝茶就是喝健康”,被誉为“东方神奇饮料”、最早发祥于西双版纳的普洱茶,正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认识和钟爱,成为茶品消费的一种新时尚,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也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谢谢各位光临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欢迎您们到美丽的孔雀之乡、普洱茶之乡——西双版纳做客!
2006-09-29 15:24:24
- 主持人:
非常感谢江书记,江书记非常简短的讲话,让我们对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刚刚江书记也提到确康老人在1955年回到西双版纳、回到勐海之后,再也没有来过北京。51年当中,老人一直将那样一个情景铭刻在心中。今天老人已经来到北京,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下面由确康老人介绍一下当年来到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敬献普洱茶的事情。
2006-09-29 15:25:36
- 确康: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51年前,我作为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敬献普洱茶给党中央、毛主席,当时我们在西双版纳,让我到北京去,我还不敢去。当时刚刚解放,有一天晚上,我家亲戚到我家来说,你这次不去北京,一辈子就去不了。所以我最后答应了,同意去。
2006-09-29 15:33:22
- 确康:
我去的时候,从南糯山出来,当时坐大卡车,当时我们3个民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9个人。在路途上,有人问:你们敬献的是什么?当时我就拿出来我父母亲自做的大茶熟茶,他们看到以后,说这个白布不行,他们把这个改了,买牛皮纸包起两包,自己做的线拴在茶叶袋里面。到了昆明以后,在昆明呆了几天。我们代表团是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年参观团,22个民族,49人组成的代表团,从昆明出发,一路参观。经过武汉的时候呆了三四天,然后到北京。当时在北京参观了很多地方,颐和园、九龙壁、故宫、天坛,还有长城。
2006-09-29 15:33:40
- 确康:
我到北京的时候,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在北京的一个照相馆照了相。后来我这张相片登出来了,北京的观众一看到我,就把我围起来了,我差点都回不去了。后来是这次代表团的负责人把我领回去的。当时我们大家都理了发,本来我的辫子很长,理发师把我的辫子编起来。10月30日早上,工作人员到远东饭店来,让我们把要敬献党中央、毛主席的东西拿出来,我就把两包茶叶交给工作人员。30日下午,就要参加国宴了,当时我没有穿鞋子,后来饭店工作人员帮我买了鞋子,我就把鞋子穿上了,鞋带我不会系,当时他们帮我系好、穿好。当时是这样一种情况。
2006-09-29 15:36:17
- 确康:
30日下午3点钟,我们开始集中,饭店工作人员在我们的衣服上、头上洒上香水。4点半左右,我们就坐车到北京饭店。我们团长就讲:你们一个一个地进去,周恩来总理迎接我们,你们一个一个排队进去。当时我们到那个地方,我看了有个高高大大的穿着制服的人,我以为他是周总理,我跟他握了手,他说不是。后来碰到周总理,我们亲切地握了手。在那以后,我数了一下,从长柱到后面一共是36座,我们是中间的,16座。当时周总理讲话,讲完之后就敬酒,他下来一桌一桌敬酒。当时我们每个人的酒杯都倒了酒,然后大家都开始互相敬酒。那种情景太令人感动了。7点钟左右,我们就回来了,我们团长说明天早上就要见到毛主席了。我们头天晚上基本上没有睡,凌晨3点钟以后我们就起来了,远东饭店里住了三个代表团,有内蒙古代表团、西藏代表团、云南代表团,最后我们三个代表团都没有睡,大家都起来了,心情都比较激动,因为第二天要见到毛主席了,心情太高兴和激动了。
2006-09-29 15:38:41
- 确康:
凌晨4点的时候,我们坐车到天安门,当时天安门人很多,左侧都是少数民族代表团。8点钟左右,彭德怀大帅出来,然后毛主席出来了,大家都喊“毛主席万岁!”。我们在观礼团里看,天上是飞机,地上是坦克车、装甲车等等,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也没有见过飞机,没有看过那么大的车,当时真是无法想象,心情太激动了。阅兵仪式结束后是文艺表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转了一圈,那个时候我们心情更激动,大家都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2006-09-29 15:40:36
- 确康:
当天晚上,远东饭店召开一个晚会,我们少数民族三个代表团聚在一起,三四点钟左右开始休息。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2006-09-29 15:40:47
- 确康:
在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下,各级领导,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勐海县委给我这次机会,我再赴北京的愿望实现了。感谢政府和领导。我上次从北京回去以后到勐海茶厂工作,一心一意要把茶厂搞好,那个时候我还是比较努力工作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勐海茶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做出了自己的品牌。这一次把我们自己的普洱茶敬献给党中央,敬献给国家领导人,这是我的心愿。再次感谢各新闻媒体对我的关心,感谢党中央、感谢胡锦涛主席,感谢新闻媒体和各级领导对我关心!
2006-09-29 15:41:12
- 主持人:
非常感谢确康老人,确康老人讲述的情景把我们完全带回到51年前,今天他再次来到北京,来到人民大会堂,实现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希望老人此次圆梦行动圆满成功!
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台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提问。如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我们用掌声请勐海茶厂的李文华厂长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2006-09-29 15:44:03
- 李文华: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它坐落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勐海县。抗战之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受到帝国茶叶的排挤,为了获取更多的外汇,在1938年的时候,为了把中华茶叶推向全世界,经过国家的努力调查,人们发现在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有着良好的茶树资源,因而决定在勐海设立国家级的勐海茶厂。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勐海茶厂诞生了,为云南的茶叶产业作出了贡献。
2006-09-29 15:45:04
- 李文华:
1938年,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着全国90多名技术优良的茶工,到热带雨林中的勐海筹建勐海茶厂。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与筹建工作,1940年勐海茶厂正式成立,引入了现代化的机械制茶。在1940年的时候,茶厂购入了中国最大、最早的制茶机,在中国制茶史上开创了新的篇章。
2006-09-29 15:48:10
- 李文华: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勐海县发现了1700年的纯野生普洱茶树,以及南糯山的千年栽培茶树,勐海由此蜚声海内外。它优秀的资源环境,为普洱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勐海茶厂成立以后,除了做红茶以外,继承西双版纳普洱茶的传统,发展普洱茶,历史上普洱茶的几个重要阶段都跟勐海茶厂有很大的关系。勐海茶厂在成立之初,就继承了私人及民营茶庄制老茶的传统经验,站销、边销、内销以及侨销几个体系的产品都有生产,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红映圆茶”等产品。
在七十年代中期,为发展现代普洱茶产品,勐海茶厂付出了许多心血,在云南省茶界各位专家和勐海茶厂几代茶人的努力下,七十年代创立了快速发酵的普洱茶工艺,1973年成熟,一直发展至今,为丰富普洱茶的品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普洱茶的生茶产品、自然发酵产品以及人工发酵产品相互促进,形成普洱茶市场的两个重要的亮点。
2006-09-29 15:49:40
- 李文华: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为普洱茶优良的保健效果,它的降血脂、减肥效果得到了海内外,包括欧美、东南亚及日本,以及国内众多的权威机构、消费者的认可,普洱茶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普洱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跟世界著名的红酒一样,有越醇越香的特性,越收藏越有价值。普洱茶能够有今天,得益于天时、地利以及边疆人民的和睦团结。
2006-09-29 15:52:28
- 李文华:
确康老人是1955年到北京敬献普洱茶的,1956年回到勐海进入勐海茶厂工作,1996年光荣退休,在勐海茶厂辛勤工作40年。在这期间,确康老人在茶园建设方面,跟少数民族的群众打成一片,为勐海茶厂的原料工作做了巨大贡献。有好的原料,才有好的普洱茶。51年后,确康老人有心再次上北京,向党中央敬献普洱茶。勐海茶厂知道这个心愿后,全体上下积极支持。公司董事会领导以及茶厂的所有员工都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特别制了两个茶饼。这两个茶饼的主题就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心愿”,满足确康老人的心愿。这两个茶饼重5.1公斤,代表确康老人51年的心愿。这两个茶饼是选用勐海大树的茶叶制作的自然发酵产品,这是普洱茶最重要的一类产品,而另外一类产品是经过人工发酵的,两类产品代表了现代普洱茶与传统普洱茶完美的结合。
2006-09-29 15:57:21
- 李文华:
通过这次活动,满足确康老人的心愿,展示边疆人民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勐海茶厂全体员工的一个心愿。
感谢各级领导,特别是西双版纳州委州和州政府、勐海县委和县政府对勐海茶厂一贯的大力支持,勐海茶厂才能发展到今天,创造了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大益牌”。我们为众多为勐海茶厂奉献过的老前辈、为“大益牌”努力过的老前辈感到自豪,也为确康老人感到自豪,祝愿确康老人的心愿能够圆满实现!
谢谢!
2006-09-29 15:57:30
- 主持人:
谢谢李文华常务副厂长,刚才副厂长提到已经制作成两个5.1公斤的茶饼,现在就有请确康老人走到这两个茶饼面前,和茶饼站在一起,让在座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把这一美丽情景给记录下来。
我们再一次祝愿确康老人的心愿能够实现,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
2006-09-29 15: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