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军:
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介绍一下参会嘉宾,参会嘉宾有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学义、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凤英。参加会议的还有本次大会策划人陕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裕民,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张希清,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邓小南,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何冠环,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卜宪群,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编审王菡,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包伟民,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家齐,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复生,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陈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清凌,太原市社科院研究员杨光亮,山西省社科院教授马志超,宁夏旅游局策划专家雷存康,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史志谨,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王效佑,让我们再次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欢迎。
2007-08-21 08:04:04
- 谢军:
参加会议的还有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世界杨氏联谊会顾问杨胜万;河南杨氏工委理事罗希永;参加会议的媒体有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网、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社、榆林电视台。参加会议的还有神木县政府、县委领导班子的成员。
下面请神木县书记高崇飞致辞。
2007-08-21 08:09:22
- 高崇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在神木县举行,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盛会,也是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首先我对各位嘉宾、各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7-08-21 08:10:12
- 高崇飞:
神木是历史上边塞重镇,以杨家城、杨家将有关的史料和文化现象更是神木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对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索杨家将文化大有益处。神木县是杨家将的故乡这是神木的自豪。杨家将前仆后继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早已穿越时空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发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栋梁。
2007-08-21 08:11:35
- 高崇飞:
今天神木正在从古代的军事重镇变为现在的经济强镇和文化名镇。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4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11位,全省第一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正在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努力创造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去年8月神木县杨家将文化基金会和研究会成立以来,有关负责同志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海内外杨氏宗亲、专家社团建立了广大联系,保持了友好往来,对杨家城旅游开发、扩大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08-21 08:12:31
- 高崇飞:
这次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把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我们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展示自己学术研究的成果,关注支持神木的历史文化研究,推动杨家城旅游产业的开发。让杨家将文化成为激励神木人民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希望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借鉴研讨会的成果,提升杨家城和杨家将这一历史文化名片的含金量,走向全国、名扬天下。
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在神木期间收获丰硕、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2007-08-21 08:13:38
- 谢军:
下面请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萧正洪致辞。
2007-08-21 08:14:36
- 萧正洪: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今天在杨业的故乡陕西神木县隆重开幕。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杨氏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对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承办会议的神木县委、县政府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08-21 08:14:58
- 萧正洪:
杨家将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集中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学术界和社会具有共同兴趣的话题,杨家将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天我们注意到,神木县城里挂了很多横幅,其中有一些提到杨家将,我们需要研究杨家将相关的历史,我们需要研究杨家将精神,并且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与文化资源。这是我们的责任。
2007-08-21 08:16:19
- 萧正洪:
今天会议的召开我们还要特别感谢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神木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是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事实上近些年来神木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对推动相关话题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神木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经济建设异军突起,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神木县政府高瞻远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次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在神木县召开无疑对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次研讨会有专家教授的交流,为麟州古城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以及其他参观工作,我们的工作将进一步明确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的方向。各位专家,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还有许多需要探寻的课题,让我们坚持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努力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为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2007-08-21 08:17:16
- 谢军:
下面请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远刚同志致辞。
2007-08-21 08:19:10
- 钱远刚: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杨氏宗亲代表、各位记者、同志们、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神木。今日的神木群贤毕至,在这个特殊时刻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正式开幕了,这是榆林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化建设中又一新的突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对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2007-08-21 08:19:41
- 钱远刚:
榆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榆林古城是国家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为九边重镇,蒙古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是陕西民间艺术之乡。榆林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榆林八个县战斗了一年多。榆林是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几十年来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的方针,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65万平方米,建造水土保持林1755万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进地区。
2007-08-21 08:28:44
- 钱远刚: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跨越发展的道路。06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9.5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增速连续五年位于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49.6%,高出全省的22.6%。榆林历史辉煌,物华天宝,发展前景美好,已经成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近年来榆林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榆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007-08-21 08:29:06
- 钱远刚:
杨家将文化一千多来影响感染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榆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举行这样盛大的研讨会是为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杨家将精神、杨家将文化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弘扬杨家将文化的一次重要机遇。通过这次活动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团结奋进,为把榆林建设成为西部强市而努力、奋斗。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同志们,在神木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2007-08-21 08:30:10
- 谢军:
下面请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卜宪群致辞。
2007-08-21 08:31:46
- 卜宪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我在这里代表我们所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个人并不研究宋史,对于杨家将历史文化也没有特殊研究,但是这次会议凝聚了这么多国内研究宋史一流的专家,充分说明这次会议规格之高,所有研讨问题之重要,我能够参与这次会议的学习深感荣幸。同时,我也诚恳的希望宋史学界今后能够加强与我们历史所的联系,共同为我们历史所的宋史学科建设做贡献。我们会以诚挚的热情欢迎各位到历史所访问。
2007-08-21 08:32:02
- 卜宪群:
传统史书对部分杨家将的史实有一定的记载,当然对于这些史实的辨析全世界还有很多看法,这都是正常的课题讨论。这一段史实在漫长的时期与多种文学艺术题材结合,经过劳动人民和艺术家的创造,形成了广为流传的杨家将历史文化。对这个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若干史实的争论,学者们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但毫无疑问,杨家将历史文化已经构成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历史文化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历代封建王朝不能代表中国历史的全部,而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中国除了汉族政权以外还存在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我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客观讲,统一王朝的各王朝之间,东辽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既有友好的交往融合也有斗争,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交往、融合、斗争中凝聚、发展、壮大的。
2007-08-21 08:33:22
- 卜宪群: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那样,历史上民族矛盾和斗争激化的情况下,各民族都有为维护本民族利益反抗它民族压迫的权益,各民族都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英雄。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一个大家庭的状况下,这些民族英雄都是我们珍贵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我想研究杨家将的历史文化,是不是也要坚持这样一种历史观。
2007-08-21 08:35:52
- 卜宪群:
其次我想说的是中国史学家的视野既要注重历史文化的研究也要注重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这些小传统是各地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历史文化大传统的基石。当前,地域与民间历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重视,这是一件好事,对学术有益、对地方也有益,学术研究机构应当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们相聚在神木县,探讨杨家将文化就是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追求。我想在学者们严谨的学术研究中,通过本次会议,杨家将历史文化探索必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2007-08-21 08:37:13
- 谢军:
下面有请陕西省社科院杨学义致辞。
2007-08-21 08:38:05
- 杨学义:
杨家将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们,陕西省社科院、陕西师范大学、神木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在特色鲜明、魅力无穷的神木召开,我代表陕西省社科院院长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于全国各地专家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表示欢迎和感谢。
2007-08-21 08:38:24
- 杨学义:
千百年来,杨家将以英雄的事迹、悲壮的人生结局广为传颂。杨家将文化以爱国精神为核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家将的胸怀和精神感人至深,杨家将的文化穿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海洋和国度,永存历史长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包括杨家将文化在内,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他们植根于民众心中之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宣传、教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7-08-21 08:39:35
- 杨学义:
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改革开放、发展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这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
2007-08-21 08:40:30
- 杨学义: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良文化的现象,破坏了社会风气。我们看看杨家将历史事迹,可以从中吸取到一些先进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大力培养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四有新人。我们要塑造的文化必须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陕西省之所以称之为文化大省就是因为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有名扬四海的现代文化。文化赋予时代发展的新的动力,我们要使文化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内燃剂、黏合剂。
2007-08-21 08:41:34
- 杨学义:
神木县是杨家将的故乡,是杨家将文化的历史源头。神木县的领导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在保护神木县历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神木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基金会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究杨家将历史文化,而且成果非常丰富、非常令人敬佩。更值得称道的是神木县委、县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指导思想明确,开发神木县资源、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西部树立了榜样。这次研讨会规模大、层次高、著名专家云集,我们相信各位专家学者真知灼见的发言,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有榆林市委宣传部和神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研讨会一定能促进杨家将历史文化进入新阶段。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07-08-21 08:43:58
- 谢军:
下面请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凤英致辞。
2007-08-21 08:45:46
- 王凤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杨家将故里神木县隆重举行。我谨代表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全体同志以及我们馆长就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辈出,杨家将满门忠烈,几代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坚持正义,是家喻户晓的英雄群体,他们忠勇爱国,不屈奋斗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保卫家国,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积极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举办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对于深入研究杨家将的英勇历史,弘扬杨家将文化,提升神木县作为杨家将故里的知名度,从而促进神木地域的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2007-08-21 08:46:13
- 谢军: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的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为杨氏宗亲赠送杨家枪谱。
2007-08-21 08: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