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张艺谋介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过程
活动描述
- 8月9日(星期六)下午14时,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发布一厅将举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中国元素”新闻发布会,特邀张艺谋导演及其主创团队成员将介绍开幕式创作过程,解读其中的“中国元素”,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王惠(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与大家见面,大家知道,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昨天晚上已经隆重开幕了,奥林匹克的圣火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点燃,这真是一个兴奋的时刻。昨天晚上有10多万观众在现场,有数十亿的观众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我想,这一时刻大家还记得很清楚,每一个精彩的镜头我们都在回味着,今天我们特别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副总导演和音乐总监请到现场与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开幕式的有关情况和创意策划方案,并且回答各位关注的问题。
我先向各位介绍一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先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张继刚先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设计陈其钢先生。
大家一定期望着听一听总导演张艺谋先生对这次开幕式整体的效果和策划实施的一些想法,请张导给我们做个介绍。
2008-08-09 13:59:57
- 张艺谋:
其实没有更多要说的,希望把时间留给媒体的朋友。我只是有一点,很多媒体朋友问打分、打分,打多少分。我觉得我给我们这个团队打100分。因为这样一个大型的多媒体广场,这种立体性的表演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也许在未来10年很难有一个重复,因为它特别复杂,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的努力,并不仅仅从传统的团体操的角度来讲,而是从现代的、复杂的技术、科技的所有的现代和传统的手段在一起的混合运转,立体交叉运转,非常复杂。复杂程度可以是一个电影的100倍吧。整个团队昨天晚上的表现堪称完美,非常难。如果问任何一个做大型活动的专家,问任何一个人,在地球上问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做过大型活动,他昨天晚上在现场,他就知道那是相当相当复杂的,那是需要相当相当默契的配合和所有人兢兢业业地盯着,才不会出任何纰漏。我们团队昨天晚上直到点火的刹那,所有人都在喊,所有人都骄傲,所以为我们的团队打100分。谢谢!
2008-08-09 14:03:34
- 张继刚:
我和艺谋导演的感受一样。我觉得在这两三年当中,特别是和艺谋总导演一起,还有和其他导演在一起,我感觉是一种极其痛苦,也是一种极其幸福,极其艰苦,也是极其兴奋的感觉。在这两三年的岁月当中,总是在这种极冷和极热的状态当中去生活,非常让人难忘。这就是一个总的感觉。
昨天艺谋导演说了,当圣火点燃的时候,我们这个团队彼此都在拥抱,而且在点火的刹那间,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我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实际上是做了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做了那幅长卷,这幅长卷是最基本的特征,直至点火还是这幅长卷,形成这一整套的方案,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两三年始终坚守的一个基本的品格特征。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2008-08-09 14:10:40
- 陈其钢:
其实我是进入比较晚的,2007年6月初才授命,这对我来说很突然。但这一年来的合作,应该说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和张艺谋导演,以前合作过。这次接触时间长,而且他这个团队也不像个电影的团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自称世界一流的大腕,管理起来实际是很困难的。我觉得最深的体会,不管是当着导演还是背着导演,我都觉得我们这个团队有张艺谋这样一个导演,其实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切以艺术标准,我们做的好和坏为第一,其他的全是次要的。在这里面没有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包括对一些朋友,如果你做的好,符合我们的创意,我们就采纳。如果你做的不好,你是谁都没用。我觉得这一点在我们这个团队,实际上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他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我还要说一下,他是一个刚柔相济的人,该坚持的坚持,该不坚持的,他知道不坚持。其实,要想做好这么一个大的项目,这个素质是必须要有的。我之所以要这么说,我不具备这个素质,该坚持的时候有时候没坚持,不该坚持的时候有时候坚持。所以这就比较痛苦。
2008-08-09 14:12:26
- 张艺谋:
他说这个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因为太复杂。许多许多的原因,你可能坚持。所以很多时候,我和陈其钢是要吵起来,扔下电话就不说了。确实,这个合作是在冲突、信任,在最后一个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这个团队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一个团队。
2008-08-09 14:17:38
- 王惠:
好,谢谢三位导演。我想三位导演说的都很简短,显然是要把时间留给记者。
下面记者已经全部举起手了。请第一个举手的记者。
2008-08-09 14:18:36
- 西部网记者:
张导,我来自陕西的网站,也是导演家乡的网站。我有一个问题代网友提问,2006年在西安有一个演出是盛典西安,当时号称是开幕式的预演,请问导演,当时盛典西安的演出非常成功,有没有对开幕式的一些“中国元素”的设计和策划上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开幕式一直贯穿始终的是长卷,网友想知道,这个长卷最后会不会被保留?谢谢!
2008-08-09 14:18:56
- 张艺谋:
首先,盛典西安这个事儿我知道,两年前西安举行了一个大型的活动,很成功。媒体说它是开幕式的预演。但是不大可能提前两年就预演,那时候我们还在创意阶段。
第二个问题,长卷是否能保留。那幅画一定能保留,我自己老说,这可能是我们导演组、整个团队的得意之笔,由一开始文艺表演,古代的演员画出山川日月,现代的孩子染成绿色、蓝色和笑脸,还有10000多个脚印,斑斓的彩虹和大地,构成一个简洁、明快、直观的作品,这是全世界最大的行为艺术,在前28届奥运会没有出现过。而且它是在直观上使“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得到最简单易懂的体现,这张画肯定会保留。
昨天我还和舞美队的队长说,你一定要弄好,因为要拆场子了,要有比赛了,你必须把它搁在库房。他说,库房没地方。我说,赶紧打电话,库房得腾地方,得保护好。因为我觉得它是无价之宝,没有任何可能性使全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最优秀的年轻人集合起来帮你做这件事情,哪怕帮你踩脚印,谁有那么大的本事啊。所以,这张作品会留下来,我觉得是两个出路,我自己的设想,一个是搁在奥林匹克博物馆,要不然就是拍卖,拍出特别好的价钱,给北京奥组委做贡献。
2008-08-09 14:23:00
- 王惠:
刚才是西安的记者,离张导最近的记者。下面挑一个远的,我们请来自洛杉矶的这位记者。
2008-08-09 14:25:48
- 美国中华商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昨天点火仪式非常完美,全球举世瞩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张导遇到雨天下雨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弥补?或者是减少一些项目?
第二个问题,听说最近媒体有泄漏的问题,如果泄漏了,你在彩排当中如何去弥补、去调整?因为保密是分等级的,最高级的,是否有一些等级泄漏?怎么去采取一些措施?谢谢张导,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
2008-08-09 14:26:39
- 张艺谋:
我们有很多下雨的预案,当然老天爷保佑,没有下雨。听说鸟巢周边没下。不一一说这些预案了,但肯定下雨没有不下雨演得好看。我举一个例子,一下雨,演员身上的服装淋湿了,妆也乱了,再有预案,衣服也是贴在身上的,所以万幸,没有下雨,天佑中华,没有下雨。
关于泄密和弥补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一直做保密工作。其实这种保密也是奥运会的一个惯例,它都是要给世界一个惊喜,尤其是最后的点火。我不知道。我听说在前几届奥运会的时候有过,在最后的时候,点火的火炬手穿帮了、泄密了,临时换人也要给一个意外,听说有过这样的事情。但我们还好吧,我们在对外的环节上都把悬念留在最后。谢谢!
2008-08-09 14:27:40
- 香港TVB电视台记者:
这次表演非常精彩。我的问题是关于昨天点燃主火炬的环节,当初选择火炬手的时候是出于什么考虑?李宁是你们当时唯一想到的候选人吗?担任这样重大的任务是非常慎重的事情,李宁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什么样的培训和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呢?
2008-08-09 14:28:47
- 张艺谋:
选这个火炬手,首先你看昨天的表现,你不能选现役的运动员。因为现役的运动员要以这次赛事为主,他就要进行长期的训练,耽误他的时间。万一在训练中有什么不慎,扭伤、拉伤了,而且运动员又要是国宝级的运动员,奥运会的冠军,名声显赫,同时我们希望首选的是体操,因为他有形体的控制力。接着我们把游泳等某些项目也放进去。我们把这个项目递过国家体育总局,由总局的领导和专家们推选。最后他们首推李宁。第二个备选人,有许海峰。因为许海峰特别忙,他还有其他的事情。他一来,一看这活儿是你的了,李宁。因为这不是他的强项,他是射击,是不动弹的。后来国家体育总局推荐了第二位备选人,熊倪,他也很好。他一直全程跟着李宁做排练,这就是B角所承担的无私奉献。点火这个项目是一定要确保成功的,我认为李宁和熊倪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天天晚上训练,因为我们决定的时间是很晚了,我们的报告是早就打了,但决定了以后,当我们的方案定了以后,差不多只有20天左右,就要开幕了。
2008-08-09 14:29:43
- 张艺谋:
毕竟还是跟跳水、体操都不一样,而是一个钢丝下的动作。他是垂直地起来,是三道扣,垂直起来要拉掉一个,就像跳伞一样,到空中拉掉一个,一下把身体摆正,摆正火炬也不能脱手、身体也不能失常,摆正之后变成横向的开始飞奔。我认为昨天做的很漂亮,一拉环,摆正。他们每天都是后半夜练,都是秘密地练,凌晨两三点、三四点练,上去转一次下来要休息好几个小时,上去推车的人,为了万无一失,上面有一个轨道,轨道有两组,一组电动,一组手动,确保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人推着。那组也练,那组一圈下来,大汗淋漓,也要歇一两个小时才能跑第二圈,非常辛苦。我觉得昨天是很完美的。我们前面有很多替身先做这个动作,我们的无名英雄真的把这个动作在空中做出来,全部按照时间,按照秒表卡出来以后,让李宁看,就是这个样子才可以。
2008-08-09 14:32:00
- 成都电视台城市新闻记者: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见到了林浩,我觉得非常亲切,他是来自于灾区的,在灾区的时候我们都采访过他,在这样的一个奥运盛世上能够看到有我们灾区的小孩,我们都觉得特别感动。我想问一下,张导,林浩参加开幕式是出于什么考虑?
2008-08-09 14:33:31
- 张艺谋:
四川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开幕式团队的所有人员都非常关心,当时大家都觉得要把抗震救灾的信息和这样一个点用在开幕式上。正好,领导和大量的普通老百姓都有这个愿望,我们也在网上看了、看报纸的评论。我们就研究用在哪里,其实有好几个点都可以用。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点,就是由中国的旗手拉着小孩进来。林浩是我们四川当地推荐的,当时推荐了好几位小英雄,我们选了他。因为他很小、很可爱。我们觉得他这个小个儿和姚明那个大个儿在一起,是一个巨人和我们的未来在一起,特别有意思。有一个小小的意外,因为有一个规定,上场是运动员的上场,有一个小沟通没有沟通好,出了一个纰漏,林浩一下就进不来了,因为这是运动员的入场,突然来了一个小孩,老外都不知道他干吗的,领队都不让他进,姚明刚开始走的时候,林浩没进来,给我们急的,后来就不管了,命令副导演,你上去吧,拉也要拉进来。耽误了七八秒钟,后来给林浩拉进来跟姚明在一起,我个人非常喜欢,我觉得这个点非常人性化,我觉得会给我们的开幕式增加非常好的一笔,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强大的延展性、生命力得到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我相信很多外国朋友也非常喜欢这一笔。谢谢!
2008-08-09 14:35:54
- 张继刚:
我只是补充一下艺谋导演刚才那个话,昨天我们看到来自四川灾区的孩子林浩一手挥舞着国旗,一手挥舞着五环旗,非常开心,一直跟着姚明绕场一周,看到他那么开心,就感觉到他像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到温暖一样,我们所有创作人员都感到很欣慰。
2008-08-09 14:38:34
- 美国洛杉矶记者:
张导演,我来自美国洛杉矶,在洛杉矶的时候跟您有过三次演播厅的访问,都非常难忘,昨天晚上的开幕式,我们也都看到了。因为您导演了无数的流芳百世的世界经典的影片,跟我们昨天晚上开幕式的导演工作比起来,我想简单地知道你的压力和责任,刚才您也提到,您说给大家都打100分,如果说有一点点遗憾的话,这个遗憾是什么?最后,张导演,您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2008-08-09 14:39:33
- 张艺谋:
从接受这个任务开始,我就知道责任重大。但是,我可以说是,奥运会活动,申奥以来,我是一个元老,我从七年前就开始做申奥片,接着是雅典的八分钟,等等很多活动。但我自己真正进入这个团队开始,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才感觉到那个责任和压力比我想的还要大。确实很多很多困难,我这个人不太愿意说那么多困难,只是很多很多困难是你无法逾越的,你必须面对,团队也必须面对。大家只是看结果,没有人事后听你解释,只是看结果。所以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我们从来不解释。我刚才说了,给团队打100分。给我自己,我觉得不能到100分。有许多事情,很多细节,我自己还有很多很遗憾之处。比如说我们还有演员受伤,发生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一直很自责。也许是我自己去嘱咐一点细节就可以避免。我有很多事情心里过不去,总觉得工作没有做好。现在最想做的,可能就是把所有的事儿放下,心里真的没事儿,好好睡一觉。可惜还是有很多事儿,这几天成了跟媒体对话的事儿。接下来还有闭幕式,还有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这个团队从来没有松懈过,我们还有工作。
2008-08-09 14:40:28
- 墨西哥新闻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在开幕式的音乐表演当中为什么决定要邀请墨西哥的玛瑞亚奇来表演。我们对她能到中国来参加开幕式感到非常荣幸,而且也祝贺能取得成功。
2008-08-09 14:41:56
- 陈其钢:
因为我们在开幕式运动员入场这部分,一开始有那么一个想法,因为这部分是唯一导演团队无法导演的,因为是运动员入场,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音乐。我们整个音乐宗旨、创意宗旨,就是在整个开幕式中把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东西进行很大的推动,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所以在运动员入场这部分,应该说我们做的创意是史无前例的,我们请了全世界五大洲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古典音乐、官方音乐到这个地方演出。而玛瑞亚奇在美洲,特别是在墨西哥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传统音乐,因为美洲也很大,南美、北美都很大,我们不可能全选,于是就选择了这个做代表。为什么选这个团的原因,可能还和具体的困难和实际可能性有关系,我昨天也发现了,一到美洲音乐、非洲音乐,或者澳洲土著音乐的时候,相关的运动员就特别兴奋。一到中国音乐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就会有很多感触。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创意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2008-08-09 14:46:43
- 天津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昨天开幕式的时候那幅画叫什么名字,至今我还不知道,另外它的版权归属是否能够明确一下?最后在转播的时候,那幅画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没有看清。什么时候再转播?
2008-08-09 14:48:27
- 张艺谋:
还真没给这画起名字。如果要叫,用中国画日月山川。版权肯定是奥组委的吧,首先是北京奥组委,中国奥组委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没看转播,到现在还没顾上看,我让他们录了,回头再看。我还跟转播公司特别说了,每次有几个点,你都要推上去给那幅画,但是昨天在现场,镜头推不到,没有让那个画很饱满,其实那个画是很简单的画,我们尽量让它很清晰、很简单,接近像儿童画这类的风格。
补充一下,如果那个画要让我起个最好的名字,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是和世界的运动员在一起共同完成的,所以叫“我们共同的家园”。
2008-08-09 14:48:51
- 四川电视台记者:
首先,非常感谢张导,您通过林浩把我们四川人的坚强和乐观传达给了全世界的人民。谢谢您!
第一个问题,您曾经在成都拍了一个片子,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地震过后您会不会再到四川拍一个片子呢?
第二个问题,BBC在开幕式之后,对我们的开幕式大加赞赏,说这是给伦敦2012年的开幕式有一个很大的压力,我想知道,在闭幕式上还会有哪些惊喜呢?谢谢!
2008-08-09 14:53:14
- 张艺谋:
四川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有可能以后有机会还去四川拍电影。如果给伦敦造成很大的压力,我自己觉得肯定是对他们有压力,因为作为这个工作,我刚才讲了,大型广场的表演确实很难很难,所以每一届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至少在多媒体这个环节上,如果伦敦也要这样做,我估计短期内超不过我们,这几年不一定来得及。当然,如果它用另外一种方式,避开这个,各有各的高招儿,那就不知道了。希望伦敦奥运会成功。
闭幕式的亮点,我认为它最重要的还是熄火,除了熄火这个点之外,更多的是应该营造一个快乐的气氛。结束了,大家要告别了,大家相约下一次再会,所以是一个快乐的气氛。所以那时候可能会看到许多欢腾的场面。
2008-08-09 14:54:36
- 南美洲记者: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给我们呈现出如此精彩的演出,非常精彩,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我想问,在进行开幕式设计的时候,你们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如何确定哪些中国文化元素是被包括进来,哪些中国文化元素是不被包括进来,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和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何做取舍?
2008-08-09 14:55:48
- 张艺谋:
取舍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这种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都很重要。但是你必须做取舍。所以我们团队就定了一个宗旨,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我们都认为最有代表性。比如说里面表现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对外文化交流,我们都认为是最重要的,类似这样的点,都有专门的章节、专门的流程表演它。除了这些重要的点之外,因为信息特别多,所以我们有时候只能做一个一笔代过去,展示和陈列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对这样的活动来讲,常常需要删繁就简,删繁就简可能才会有力量,所以我们尽量按这个方向去做。
2008-08-09 14:57:34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想请教一下张导,在昨天开幕式1万多名的演员中,来自解放军专业团体和解放军战士的演员比例大概有多少?大量使用解放军的专业演员和战士出于哪种考虑?在闭幕式上我们会不会看到他们的精彩表现?第二个问题,请张导简单评价一下昨天的开幕式,在昨天开幕式的最满意的环节是哪个?最提心吊胆的环节是哪个?最花钱的节目是哪一个?彩排最多的又是哪一个?谢谢!
2008-08-09 15:04:01
- 张继刚:
这次在大型开幕式当中,用了很多军队文艺团体的演员,甚至也包括一些编导。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特色,在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军队保留了很好的文艺队伍,大家所知道的有七大军区,七大军区都有文工团,也有杂技团,也有京剧团。除此以外还有空军、海军、二炮、武警,还有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在我们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这笔财富不应该遗忘,我们应该很好地应用,所以我们有很多军队的文艺团体和编导、演员都来参加。其他的还是导演来说。
2008-08-09 15:05:28
- 张艺谋:
问了几个“最”,比如说最满意的,我觉得不能说最满意的,因为很多环节我都觉得非常满意。我举一个例子,一开始那个小女孩唱《歌唱祖国》,每一次的排练,我到那儿都很感动,很由衷的。我们团队很多很多人,一个很简单的设计,我们都很感动。
最担心的,当然是点火了。因为点火排练跟所有的影像合成在一起做的只有两次,不像其他的排练可能做了200次,它只做了2次,昨天晚上是第3次,事不过三,真的是一切很顺利。李宁拿着火炬上升的时候,因为气压和风,有那么几秒钟好象觉得要灭了,当时给我们担心的,因为当时排练的时候,有那么两次。我当时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我想,这灭了问题就大了。跟排练一样,它没有灭,只是暂时的一个视觉现象。这是一个最担心的。
花钱最多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四个仪式我们都没有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一个仪式多,他们卖石油的,特有钱。我们有一个口号是“节俭办奥运”,实际上是花了最少的钱,办了最大的事。
排练最多,最早进行排练和排练最多的是蓝色地球上58名演员,因为我们同样的地球做了两个,一个在昨天晚上大家看到了,还有一个是在郊区,在大兴的一个排练场,早就立起来了,而且周围也全部立起来了。这些演员都是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身体基础。他们做这种悬吊的排练,每个角度都不同,有九道轨,每个角度都不同、每个人站的位置都不同,他们从悬挂的基础角度开始到最后,整个练了一年多的时间,昨天呈现给全世界的只有几分钟,他们整整练了一年多。
2008-08-09 15:09:21
- 济南时报记者:
请问张导,点火最后环节问题,之前看到一个纪录片,是凤凰要衔李宁的火的环节,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把这个环节取消了。又是怎样定下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谢谢!
2008-08-09 15:12:27
- 张艺谋:
关于凤凰点火,曾经一度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看我们的老百姓也有很多这样的创意,凤还巢等等。但国际奥委会有一个规定,最后的点火一定是要由运动员完成。如果我们是一个凤凰点火,那凤凰就成为第八棒了。所以,原则上他们不太喜欢非运动员式的点火方式,表演式的点火方式,他们都不太喜欢。他们认为应该是提倡奥林匹克最本质的,由运动员亲手点燃。所以,我们就用了现在这个创意。
2008-08-09 15:13:06
- 德国报纸记者:
在昨天的重要环节,就是用三种字体写出“和”字,为什么用三种字体写出这个“和”字呢?前面两种字体是哪种时代的?
2008-08-09 15:15:38
- 张艺谋:
这个环节是我们想表现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最初考虑是五种“和”,一开始是甲骨文,然后是大篆、小篆等等,一直选择了五种到现代的“和”字,删繁就简,我们怕把外国朋友弄糊涂了,我们就选择了三种简单的,表现了一下汉字的进化和演变过程。这三个字的时间相隔好几千年。
2008-08-09 15:15:59
-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
首先祝贺张导的开幕式受到舆论的广泛好评。我的问题是,假如中国下一次举办奥运会,还是张导总导开幕式,请问您会在昨晚的开幕式的基础上,有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张导对俄罗斯2014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有什么想法?谢谢!
2008-08-09 15:16:24
- 王惠:
这个想法比较奇特!
2008-08-09 15:16:50
- 张艺谋:
你第一个假如,我认为是完全不存在的。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再看一次中国举办奥运会,那就太了不起了,那我根本就是一个老头,也导不了了。我只知道巴黎是顾拜旦的故乡,奥运精神的发源地,它等待下一届奥运会已经等了70多年了,还没等着呢。这次是伦敦,又是欧洲,可能2016年都不一定轮得上,因为在一个洲连续举办两次都有一定的问题。
俄罗斯和中国一直非常友好,昨天我们都注意到,俄罗斯运动员进来的时候,中国运动员的欢呼声都特别大,有很多中国熟悉和喜爱的运动员,我预祝俄罗斯冬奥会成功,我相信会是一届非常出色的冬奥会。
2008-08-09 15:17:08
- 王惠:
今天新闻发布会由于张导下面还要去演播室,我们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关注。
2008-08-09 15:18:2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相关新闻:
- 开幕式技术总监揭秘:巨球怎么升的画卷怎么转的
- 解密开幕式:为何秦腔最终落选而选择“莎刘配”
- 揭秘开幕式"神经中枢":"天眼"让演出尽收眼底
- 美国媒体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五大画面
- 解密奥运开幕式:“神六”技术助力焰火发射
- 鸟巢夜张艺谋行为艺术展 开幕式八大场景回放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各项组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