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兹定于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发布中国首部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以及第五部《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蓝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于2011年2月28日(周一)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发布中国首部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以及第五部《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蓝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谢寿光:

    尊敬的卢中原副主任、韩俊副主任、李慎明副院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暨省域经济研讨会现在开始。

    2011-02-28 08:55:34

  • 谢寿光:

    在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坐在前排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陆新元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党委书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李平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高燕京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福建省科协副主席李建平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教授,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孝荣先生。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曹颖博士,人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潘岗同志,中国经济导报福建记者站站长王秋苹博士,还有数十位来自媒体的朋友,我们为今天出席会议的朋友一并热烈鼓掌。

    2011-02-28 09:32:36

  • 谢寿光:

    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到今天已经原创和成果的发布,经历了五年的历程。经过在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福建师范大学为基地的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一个贯彻建设中国省域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风向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打造的皮书系列的重要品牌。每年在“两会”之前选择进行发布。今年这一本我觉得尤其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次即将召开的“两会”将讨论“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区域的发展,如何持续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这些决策,我想这个研究成果奖会给政府的决策,乃至我们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想,今天大家所拿到的这本报告是刚刚从工厂出来的,媒体都可以说是共同分享。另外,今天我们在这次会上要首次发布中国省域管理竞争力的发展报告,这是第一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些年各个省市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整个的环境竞争力是什么状况,这个研发团队也首次推出了这个成果,让大家共同分享。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正式的会议议程,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致辞,大家欢迎。

    2011-02-28 09:36:29

  • 李慎明:

    尊敬的中原同志、韩俊同志,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上午好。201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今年我们又迎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国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种罕见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但是一刻也没有停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实力的步伐。当今及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更为复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依然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201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这都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将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全球发展趋势结合在一起,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011-02-28 09:39:12

  • 李慎明: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相继推出11个区域发展规划,综合实验区谋划着我国未来区域发展的蓝图,也逐渐勾勒出未来我国区域竞争的新版图。省域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缔造者和生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省域竞争力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长期关注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问题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连续出版了五部《中国省域竞争力系列蓝皮书》,今年又适时推出了《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这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省域竞争力问题的研究领域,对省域经济战略决策者和宏观经济部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把握市场竞争和省域经济竞争的主动权,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2011-02-28 09:41:43

  • 李慎明:

    众所周知,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成为经济复苏最快的新兴国家之一,特别是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为了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已及时做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明确“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环境问题上,我国政府自觉践行减排承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些政策举措最终要靠全国各省域的共同努力。省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有利于凝结成愈加强大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彰显我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竞争力和活力。

    2011-02-28 09:42:32

  • 李慎明: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我国省域发展同时面临国内和国外的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只有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因此,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立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未来省域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省域竞争力的系列研究工作正是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预祝今天的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专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2011-02-28 09:44:37

  • 谢寿光:

    谢谢慎明院长的致辞,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致辞,大家欢迎。

    2011-02-28 09:46:41

  • 卢中原:

    非常高兴出席这次发布会,单刀直入,就说咱们的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报告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每一年我们的竞争力报告得到的评价,特别是在各个省受到的重视,李闽榕主任告诉我,是比较明显的。原来我担心,这个竞争力报告评估完以后,各省还是看GDP,还有人均GDP,还有经济实力,更多的是看这些东西。但是闽榕主任告诉我,这些年各省的领导比较关注的是本省的形成综合竞争力的相关条件,比如说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当然GDP总量和人均GDP是衡量一个省域竞争力的非常综合的指标,但是我们省域竞争力的报告力图使各个省的领导更多地关注竞争力的其他条件,就是本省的竞争力来源于不同的要素和条件。所以我想,这个省域竞争力报告每年的发布是倾注了研究者大量的心血,他们力图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和不断的修正指标,使这项评估工作能够对引导各省的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产生一种比较正确的导向作用。看了连续五年来的发布确实起到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1-02-28 09:47:30

  • 卢中原:

    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我们福建师大,以及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和管理世界各个方面的学者、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人士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他们出的新的成果表示祝贺。今年的突出亮点是他们又出了一个环境竞争力的评估报告,我觉得这是他们的一个新进展。大家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发布了绿色发展指数的报告,我当时对他们这个报告的评估意见是,近些年来各个地区的领导越来越多地注重省域竞争力、绿色发展、环境可持续、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幸福指数等等,已经超越了以往用经济实力、经济总量来衡量省域发展水平、发展差距这样一种倾向。因此我想,北师大的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各省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的参照体系,确实对各个地方的转型有一种比较好的正面的促进作用。

    2011-02-28 09:51:06

  • 卢中原:

    我当时看了一下,很多指标也是用心良苦,怎么样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种要素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特别是省域,他们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怎样能够形成一种绿色发展的态势。咱们今年省域竞争力又出了一个环境竞争力,大家想的真是不谋而合,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的研究界,我们的出版界,都在想办法使我们的研究能够与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密切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省域竞争力报告的比较好的发展方向。我甚至想,以后我们每一年都有重点,比如说2011年是环境竞争力,2012年能不能再突出一点儿创新。创新用什么来衡量?咱们这里都有一些指标。最近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也在想办法,怎么样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的,我们也想在这样的进程当中帮助他们设立一些重要的指标。

    2011-02-28 09:52:49

  • 卢中原:

    因此我想,我们的省域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以后还有创新竞争力,还有其他的,怎么样想一些特别有利于推动各省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的办法,在这方面给他们出一些比较好的参照,怎么样衡量我们的经济转型取得的成效,一说起来,他们首先要想,我在哪几个方面切实地得到了进展。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环境竞争力的评估成为今年的亮点,以后能不能每个年度都有一点侧重,就像今年这样,可以不出综合竞争力指标,我们每年都侧重一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思路,供李主任考虑。当然考虑到连续性,综合竞争力的评估还可以继续,我觉得每年有一个侧重点更好。

    2011-02-28 09:54:49

  • 卢中原: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现在的中国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越来越多,有学者就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我们的区域政策整体性和协调性被肢解,或者叫做区域政策的碎片化,即每个区域都争本区域发展的优惠条件。当然现在不是像早期那样争财政税收、补贴的优惠,我们出现了很多经济区域新的经济板块,都在争先行先试。比如海西经济区先行先试,山西资源转型综合配套实验区也是先行先试,深圳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也是先行先试,大家都在抓先行先试。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评估报告中反映这样一些进程。因为现在的竞争力不是只就本省而谈了,它是跨省域的,比如泛北部湾、海西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就不是福建一个省的事情,泛北部湾也不光是广西一个地区的事情。再比如最近最热闹的中原经济区,是中部的,周边全都有,长株潭、武汉两型社会转型,还有重庆的城乡改革综合配套,各个地方都在弄这些东西,我们的省域环境竞争力或者综合竞争力评估,能不能也来考虑一下,就是跨行政区划的这种区域经济竞争力。

    2011-02-28 09:57:59

  • 卢中原:

    当然,跨省域的新的经济区域,可以看这几个省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谁在增强区域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域竞争力中起了排头兵作用,在哪些方面起了排头兵作用?是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政府效率、技术进步等等,是不是有利于避免区域政策碎片化的趋向,是一种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规划,我们也来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我想是值得我们在下一步思考的,供我们的研究方面、出版方面,大家在一起共同谋划,把研究内容和出版内容策划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我们再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评估参照体系。

    以上我是完全就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这样一些新成果发表的一些感想,预祝我们的省域竞争力研究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为我们的学术界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1-02-28 09:59:57

  • 谢寿光:

    感谢卢中原主任的致辞。

    2011-02-28 10:02:18

  • 李慎明:

    我补充两句中原同志讲的,我有感而发。有两个关系值得研究,第一是区域竞争与省域竞争与国家全局的关系,再一个,要真正研究竞争力,必须在更深更广的角度逐渐展开,确实有很多关系要处理。

    2011-02-28 10:02:54

  • 谢寿光:

    谢谢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为今天整个发布会和论坛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发表了非常有见地、有高度的意见。下面有请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陆新元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2011-02-28 10:05:26

  • 陆新元: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上午好。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托,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大范围的森林锐减等和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到新世纪,特别是近年以来,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经济、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体现着竞争力,环境同样也体现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也应该成为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011-02-28 10:06:12

  • 陆新元: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1.5亿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的多重挑战。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国必须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把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持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一个省域而言,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并重,朝着环境友好型社会方向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011-02-28 10:07:37

  • 陆新元:

    今天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首次提出了环境竞争力这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它以动态的视角来考察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眼光来思量环境的演变,用比较的方式来认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更深刻地把握了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的影响因素。使各省市区能够明确地认识到本区域环境方面的薄弱点,为制定全面、科学的环境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同时也对各省市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的决策者们探索环境保护的新道路、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实效、全面开创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各位专家、同志们,环境竞争力研究与环境问题研究是一脉相承的,环境问题几百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环境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开展环境竞争力研究既是对环境和竞争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又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保护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以这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为研究平台,推出更多更好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更大的贡献。预祝今天的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2011-02-28 10:09:05

  • 谢寿光:

    感谢陆总工程师的致辞。下面我们进入发布内容的报告时间,有两个报告人,首先有请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首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编李建平教授作主题发言,大家欢迎。

    2011-02-28 10:11:18

  • 李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们,二月的北京春意渐浓,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专家领导再次相遇,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专家领导和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从2005年开始,我们着手对省域环境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和环境规划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历经两年多的努力,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绿皮书》终于面世了。下面结合我们的报告,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基础,二是指标体系,三是评价报告,四是基本特征。

    2011-02-28 10:12:02

  • 李建平:

    一、理论基础

    1.关于省域环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环境竞争力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庞杂的综合性系统,它是一个单方面的经济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所谓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体现的承载力、协调力、影响力、贡献力。

    环境竞争力有五个要素构成,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跟传统的竞争力概念相比,环境竞争力更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的现有及潜在影响力。

    环境竞争力的主要特点是:既要考虑现有的环境竞争能力,又要考虑变化的潜在影响。以自然环境的考察为主,与生态环境、硬环境相互交融。重视环境质量改善,对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多重叠加效应。

    2011-02-28 10:13:44

  • 李建平:

    2.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它是一个交叉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这里面包括竞争优势理论、环境经济理论、区域与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等。

    3.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的实践依据

    它是一个内在的需要。

    4.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的重大意义。通过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研究,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02-28 10:15:08

  • 李建平:

    二、指标体系

    1.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发展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评价、环境协调性评价等评价体系为环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该说,我们的研究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里的评价有国内外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我们还参考了很多这方面的有关成果和研究材料,这是关于国内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另外一个部分是关于国内外环境评价体系,这里也是各方面研究的成果提供给我们借鉴。还有一个是国内外环境协调性的评价体系,这里有北京林业大学、湖南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

    2.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建立的原则

    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层次比较多,覆盖面比较广。二是包容面很大,互动性强。三是立体展现,四是动态性强,时空范围比较广。

    省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有六大原则,一是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二是完备性和独立性相结合,三是普遍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形象结合,五是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六是前瞻性和导向性相结合。

    2011-02-28 10:16:22

  • 李建平:

    3.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定

    我们有一个一级指标,五个二级指标,个三级指标,一百三十五个四级指标组成。

    4.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权重的确定

    我们一方面采用国际通行的德尔菲——改进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课题组向学术界、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50位专家学者发出了《中国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专家意见调查表》,作为专家均独立填写调查表,回收率为百分之百。根据专家的意见,最后经过我们的研究确定下来。

    2011-02-28 10:18:13

  • 李建平:

    三、评价报告

    首先要明确我们评价的时段。因为这是第一次,以2005年为起点,到2008年年底终止。去年10月份向出版社交稿时,2009年的环境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时间跨度是4年。评价范围,全国除了港澳台以外31个省市都是我们的评价对象。

    评价结果,全国各个省域环境得分排名分布情况,分成三个区,一个是上游区,第1到10名,中游区是11到20名,下游区是20到31名。第一是山东,第二是广东,第三是江苏,第四是浙江,第五是北京,第六是河北,第七是福建,第八是四川,第九是河南,第十是云南。排名右边有个小括号,表示是上升还是下降。中游区依次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分别是黑龙江、上海、安徽、辽宁、天津、江西、陕西、湖北、内蒙古、吉林。下游区有11个省(排名二十一到三十一),依次是海南、山西、西藏、重庆、甘肃、贵州、湖南、青海、新疆、广西、宁夏。

    2011-02-28 10:19:06

  • 李建平:

    因为评价的时段是2005年到2008年,所以2005和2008年做了一个对比,我们发现排名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13个省,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古,综合竞争力是排在第10位,其他依次为河北、山西上升6位,安徽、河南上升5位,山东、云南上升3位,浙江、福建、湖北、海南、重庆、青海各上升1位。排位下降的11个省,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下降8位,湖南下降6位,甘肃下降5位,新疆下降5位,北京、吉林下降4位,辽宁、上海下降3位,四川下降2位,黑龙江、江西下降1位。7个省排位没有变化,分别为江苏、广东、广西、贵州、西藏、陕西、宁夏。

    2011-02-28 10:20:22

  • 李建平:

    3.全国各省域环境竞争力得分的均衡性分析。各省域环境竞争力得分及排位反映的只是单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状况,要更为准确地反映全国各地区环境竞争力的实际差异及整体状况,还需要分析竞争力指标的的得分及分布情况,对竞争力得分的实际差距以及均衡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从这里面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之间环境竞争力分布很不均衡,全国一半以上省市区的竞争力得分比较集中在49-55分之间。整体上看,不是呈现对称分布。从2005年到2008年变动比较来看,2008年各省得分变得更为集中,其中得分在49-55之间的省份由12个增加到17个,说明我们贯彻建设两型社会有很大的成效。得分在55-61分之间的省份减少了4个,49分以下的省份减少了1个。从各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来看,,分布的均衡性也比较差。2008年得分最低的宁夏只有42.1分,与第一名的山东省相差16.4分。

    2011-02-28 10:20:59

  • 李建平:

    4.全国环境竞争力区域评价分析

    四大区域我们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得分最高,2008年是56分,起步地区是最低,得分是48.9分。总体来说,2005-2008年,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小,标准差呈现缩小趋势,从3下降到2.5。

    东部地区环境竞争力排位比较,一般来说,东部都在上游区,但是也有几个省,比如说上海就排在第12,中游区,天津排在第15,也是中游区,海南掉到了下游区。

    中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排位情况,这里面既有在中游区,也有在下游区,比如说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在中游区,山西跟湖南跑到下游区了。

    从西部的情况来看,这里面比较复杂,既有上游区,也有中游区,也有下游区,比如四川2008年在上游区,排在第8位。还有云南也是第10位。陕西、内蒙古等等好几个排在中游区,下游区所占的省份就比较多。

    东北地区三个省分别处在中游区,黑龙江在11位,辽宁在14位,吉林在第20位。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中势地位,排位比较稳定,没有一个省排位下降超过5位的。

    2011-02-28 10:22:15

  • 李建平:

    四、基本特征

    我们分析了一下,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环境竞争力是长期积累和综合提升的过程

    从表里可以看到,2005-2008年,全国各省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排位比较稳定,变化比较小,排位处于上游区的10个省,基本上有7个省份始终处于上游区,特别是排在前5位的省份,始终保持在前5位。环境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它全面体现了各省份在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五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综合提升的过程。

    2.环境竞争力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

    通过对四年的分析,我们发现全国各省份环境竞争力标准差从4.1下降到3.5,这说明环境竞争力各省份间差异逐步缩小,这是比较可喜的现象。

    3.生态环境竞争力是提升环境竞争力的关键

    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到,与环境竞争力得分相关系数最大的二级指标是生态环境竞争力。说明生态环境竞争力是环境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环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2011-02-28 10:23:03

  • 李建平:

    4.环境管理竞争力是推动环境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动力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环境施加有效管理能有效降低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提高环境的再生能力和承载力,保证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环境管理竞争力是反映环境竞争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同时,环境管理竞争力也很好地反映了环境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过程。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相对稳定,在短期内变化很小。而环境管理行为却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的,而且它的变化对环境竞争力的影响应该也是很大的。所以刚才我们李慎明院长说,要为下一代子孙的竞争力考虑,现在我们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管理竞争力是环境竞争力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2011-02-28 10:24:30

  • 李建平:

    从前面的变化可以看出,各个省域环境竞争力和环境管理竞争力基本上是同方向变化的,具有明显的正向线性管理关系,大部分省市都聚集在趋势线上,也就是说环境管理竞争力指标得分较高的省份,其环境竞争力指标得分也比较高。不观是处于上游去、中游区还是下游区的省份,他们的环境竞争力排名升降与环境管理竞争力的排名升降基本是同方向变动,两者关系密切。而且,环境竞争力处于上游区的省份,其环境竞争力排名也都大多处于上游区,环境管理竞争力处于中游区的省份,其环境竞争力排名也大都处于中游区,下游区的情况也类似。

    2011-02-28 10:25:56

  • 李建平:

    5.提升环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的动态分析,我们认为,各省域必须切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探索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核心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进一步落实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关键约束指标,加快技术研发,用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清洁环保的创新性产品,构建低耗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减低生态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环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今天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2011-02-28 10:26:50

  • 谢寿光:

    感谢李建平教授对环境竞争力作的非常简明扼要的报告和解读,这个有待于我们再进一步深入理解。下面有请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作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1-02-28 10:28:12

  • 李闽榕:

    尊敬的卢副主任、李副院长和韩副主任,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新闻界媒体朋友们,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撰写组是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组成,受撰写组委托,我就2009-2010年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作简要汇报。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扩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了“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完美收官。尤其是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说明中国具有很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省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发展过程中,省域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更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下面,结合我们的研究报告,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2011-02-28 10:28:57

  • 李闽榕:

    一是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比较,二是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三是提高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2011-02-28 10:30:34

  • 李闽榕:

    一、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与比较

    1.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09年的数据为依据,因为2010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开发布,要晚一个年度。根据评价结果,2009年,全国31个省市去排位情况,处于上游区的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东、辽宁、福建和内蒙古。处于中游区的也是10个,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念了,处于下游区的是11个省区。

    刚才有一个是2008年和2009年的比较。从年度比较来看,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7个省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安徽,排位上升了5位,重庆排位上升了4位,广西、四川排位均上升了2位,河南、甘肃、青海排位上升了1位。排位下降的有9个省,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龙江,排位下降了6位,其次是江西、湖南,排位均下降了2位,河北、山西、贵州、云南、宁夏、新疆6个省份排位下降了1位。有15个省份排位没有发生变化。

    2008-2009年度,有两个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升降出现了跨区段变化,重庆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区,湖南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除了一个省之外,下降的幅度都不是很大。

    2011-02-28 10:31:12

  • 李闽榕:

    2.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全国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得分比较,东部地区上升了1.49分,中部地区上升了2.08分,西部地区上升了2.61分,东北地区上升了1.29分。蓝皮书正文第7页有一个得分表,排位是根据得分表排出来的。根据得分的绝对值来看,2009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得分全面上升,没有下降的,只是有下降的幅度大小,最少的是0.36分,最多的是3-4分。这个说明我们在上一年度,同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一样,各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也是全面持续上升的。这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大区的分值都有明显上升,其中中西部地区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61,其次为中部地区。这反映出,各个省和各个大区综合竞争力上升都不能快,而且呈现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的趋势。2008年平均分值,四大区域最高和最低相差分值是16.31分,2009年的分差缩小为15.19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竞争力差距也呈现持续缩小的趋势,我国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均衡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一种持续的趋势,我们去年、前年也呈现这种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的态势,今年持续继续这种良好的态势。

    2011-02-28 10:31:59

  • 李闽榕:

    3.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东部地区排位在区域内部和全国的排位比较,在上游区的10个省市,在全国的排位,除了河北有下降1位之外,其余都没有变化,都保持了原来在上游区的态势。在东部地区的排位也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东部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态势是平稳的、均衡的。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当中,保持了平稳的格局,但是内部是不平衡的,发展差距仍然比较大。比如刚才讲的海南和东部其他地区的分值差距就比较大。东部地区大多数集中在上游区。中部地区6个省市变化是比较大的,中部地区也属于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变化比较大的区位之一。从中部地区自身来看,变化不是很大,只有三个省发生变化,安徽提升2位,江西下降1位,湖南下降1位。与2008年相比,有的省大幅度上升,安徽提升5位,河南上升1位,但是有的省在全国的排位出现了下降,体现了中部地区竞争力波动幅度比较大。

    2011-02-28 10:33:47

  • 李闽榕:

    从区域内部里看,也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表格当中看得出来,中部地区的排位基本上是在下游区,多数是在上游区,其中湖南、山西掉入了下游区。

    西部的12个省区变化情况来看,2009年排位上升有2个省份,4个省份排位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

    在全国的排位,重庆市上升幅度比较大,上升了4位,另外还有2个省,四川和广西上升了2位,甘肃上升了1位,同时也有4个省下降了1位。其中内蒙古进入了全国的上游区,达到了第10名,在西部地区也是独占鳌头。这说明,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能进入全国的前列。西部地区也呈现区域竞争力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有的进入上游区,多数落在下游区。

    东北地区三省总体上看,有一个上升的,黑龙江下降1位,全国来看黑龙江下降了3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宏观竞争力明显下降,再一个产业竞争力明显下降。

    2011-02-28 10:37:09

  • 李闽榕:

    4.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港澳台地区采取两种评价体系,一种是27指标,另一个是一百多个指标。港澳台地区,2009恩年香港、澳门竞争力上升了1位,台湾竞争力下降了1位,和2008年出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台湾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集中体现在2009年,2009年经济是负增长,2010年可能出现新的态势,2010年经济增长达到两位数。

    从省域竞争力发展态势来看,有的省下降幅度比较大,有的省上升幅度比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中游城市,分值相差很小。我们从分析表上可以看得出来,在中游,从11名到20名之间,分差很小,有的甚至相差零点零几分。一个指标变动就可能影响到它的排位,这同时也说明我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省域经济的发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我们率先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中复苏以后,各个省加快发展的态势,竞争日趋激烈,有些省自己发展是很快的,分值来看都是上升的,但是排位下降,竞争非常激烈。

    2011-02-28 10:37:49

  • 李闽榕:

    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迅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东部经济发达的一些省份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总量。本年度报告把中国大陆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省份主要经济指标与34个OECD成员国进行横向国际比较。

    通过这样的比较,从中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状况,同时也力图反映我国各省市区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复苏当中体现的活力和竞争力。

    2011-02-28 10:39:46

  • 李闽榕:

    1.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从总量来看,2009年中国GDP位列世界第3名,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都位居第一,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也分别居世界第5和第4,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是持续提升的。

    从发展水平和结构来看,人均GDP居世界排名100位以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第1位,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第18位,但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居第32位和第33位,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以投资为主,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2011-02-28 10:40:59

  • 李闽榕:

    2.省域经济总量指标的国际比较

    从反映经济总量的GDP来看,中国部分省市经济指标排位已进入中游位置,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3个省份的GDP均进入前20位,分别排在第14、15和第17位,超过了比利时、波兰、瑞典、奥地利等其他19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其他省市的GDP也有超过一些国家,10个省市中GDP总量最少的天津,也超过了斯洛伐克、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和冰岛4个国家。当然这4个国家都是小国家,可比性也不是很足。

    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看,各省市的指标更为明显,其排位全部进入前30位,特别是山东和江苏分别位列第19和第10,超过了大部分OECD成员国的投资规模。从消费支出规模来看,各省市区的排位则比较偏后,只有江苏的政府消费支出和广东的居民消费支出排位进入前20位。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各省市区的排位相对比较靠前,特别是广东进出口总额位居第7,江苏和上海分别位居第13和第14,说明中国沿海多个省份的对外贸易规模超过了世界上很多经济发达国家。

    2011-02-28 10:42:19

  • 李闽榕:

    3.省域经济结构指标比较

    从反映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指标来看,中国各省份人均GDP排位都比较落后,只有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超过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上海的人均GDP超过了OECD成员国中的波兰、智利、土耳其和墨西哥4国,北京排在智利之后,天津排在土耳其之前,说明这3个较发达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数据统计,上海和北京人均GDP都已经超过1万美元。

    总体上看,我们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特别是人均GDP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另外,其他的一些指标仍然比较落后,说明了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不能简单地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但是通过这项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结构发展要振奋信心,还要加倍努力,进一步加快发展。

    2011-02-28 10:44:28

  • 李闽榕:

    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来看,10个省市全部了经合组织的成员国,排位均占据前10位,说明我们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

    从反映外贸依存度的进出口总额来看,中国10个省市当中除了内蒙古、辽宁、山东外,其他如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等7个省份的排位也都比较靠前,特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分居第3、第4、第5。

    从反映消费能力的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指标里看,除了北京市的政府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排在第9外,其他9个省份排位都是比较靠后的。一方面各省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还在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现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协调带动需要加快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2011-02-28 10:45:49

  • 李闽榕:

    从另一个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省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在加快的。2009年,我们进入万元GDP的省份有14个,从去年的数据看,2010年最新数据来看,已经有17个省市区进入了“万元俱乐部”。从预测来看,2010年底,可能将会有20-21个省市去进入万元俱乐部,这说明各个省都在加快发展,也明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看到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还要围绕着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

    2011-02-28 10:48:20

  • 李闽榕:

    三、提高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2.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3.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知识经济竞争力。

    4.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政府作用竞争力。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统筹协调竞争力。

    这是我们研究的简要成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1-02-28 10:49:16

  • 谢寿光:

    感谢李主任的演讲,因为我们研究的内容特别丰厚,所以不可能把成果充分地展示出来,有待于在会后我们再继续进行解读。下面进入专家演讲时间。第一个有请发展中心韩俊副主任。韩俊主任原来是社科院的著名学者,在整个经济学的研究中都有非常有影响力的成果,他现在也是我们这个研究团队里的主管领导,大家欢迎。

    2011-02-28 10:50:14

  • 韩俊: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两本书的首发式和研讨会。我现在接替卢中原主任分管管理世界杂志社,今天参加这个研讨会,感到一份责任,一份压力。刚才慎明院长、中原主任,还有两位主编,都讲了很多很重要的意见,介绍了一些情况。应该说,今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已经出了第5本,又出了《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为谢社长的皮书系列又增添了新的成员。《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也曾经出版过一本食品安全的绿皮书,第一年发行还不错,第二年谢社长就要求我们再写第二本,或者两年出一本,后来我们还是放弃了,发现很难。如果没有一个团队,要坚持下来很难。我想,《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团队。

    我们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的李主任专门为出这本书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团队,现在又增加了一个《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作为编委会成员之一,我要为这两本书的出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011-02-28 10:52:43

  • 韩俊:

    对于这本书,我想大家不要把它看作一本评价、每个省经济工作的一个手册,这样可能就会被误读。它是一本研究性的著作,是一本技术性的报告,它的评价结果未必跟现实生活就高度吻合,但是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想每个省的同志看到这本书以后,位置上升的肯定高兴,位置下降的肯定有点疑问,位置下降幅度很大的可能很不乐意,这都没关系。这31个省市自治区,放到一起比较一下,看看兄弟省份有什么可学的,我们的省还有哪些不足,如果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本书,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2011-02-28 10:54:51

  • 韩俊:

    第二点,这个书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实际上,我们过去几年也一直在改进,比如说对省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我们用了208个指标来评价它,大家想想,把它分成208个四级指标,每个指标要给它一个权重。刚才讲了,我们还招了50个专家,讨论这个权重怎么确定。我们都是做经济研究的,大家知道,权重的确定主观性是非常强的,如果权重一改变,可能每个人心中它应该占多少都不一样,这可能是一个求同存异的选择。但是权重一改变,这个结果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今后的评价方法,能够借鉴国际经验,借鉴其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对我们的指标体系、我们的权重,进一步让它合理化。比如说有的省,如果我是这个省的领导,看了以后就会觉得,怎么有的省升得这么多,有的省下降这么快。安徽升了5位,湖南搞得不错,但是下降了2位,江苏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在年度之间,2009年比2008年就降了9位,而辽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就上升了12位。内蒙古的农业竞争力,2008年是第2位,现在一下子就到了17位,退了15位。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对评价方法进一步进行完善,使得我们的评价结果能更加客观,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能够更被各个地方所认同。大的评价,我认为是基本准确的,比如说前10位的评价和后10位的评价,我想跟搞经济研究的同志、搞区域研究的同志,总的评价是差不多的,但是要细抠的话,很多问题不好解释。既然孩子已经生出来了,要不断地哺育,让它茁壮成长,我们不要满足。

    2011-02-28 10:57:13

  • 韩俊:

    再有一个意见,既然是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我觉得这本书里,除了体现技术性,还要体现思想性。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些重要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要做一些深入的或者顶层的理论或者学术方面的分析,这可能是福建这个中心的专长了,跟大学结合起来。比如说,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区域经济的布局,如何培养新的增长极。这几年区域经济发展,中西部快,东部稳,区域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书里要对这部分有所涉及。再比如,现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一种双转移的局面,产业往中西部转,劳动力也往中西部转,去年去调研,现在对农民工有四个增强,二、三产业都缺工,内地、沿海都着急,双转移的趋势会是什么前景,对于我们的区域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下一年度要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

    再比如说,区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城镇化,这个书里对此也有所评价。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流动人口怎么能够融入城镇。上亿的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的命运到底在哪里,他们的融入城市要突破哪些政策难题,也需要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的书记胡传华同志说过一句非常好的话,他说:“老百姓看发展,主要不是看GDP和财政收入,主要是看资金的收入和生活。”比较各个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更要重视民生。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为了改善民生。我不知道皮书里有没有民生方面的皮书,可能已经有人在搞了,我认为,皮书系列里应该给民生一席之地。

    2011-02-28 11:01:11

  • 韩俊:

    区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改革。比如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怎么样更加合理,比如我们的财税体制怎么更加完善,现在土地出让金,合同金额27000亿,怎么样统筹考虑我们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加合理地使用土地的出让收益,怎么真正把土地出让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都是一些顶层的问题,也需要探讨。

    再比如说我们讲绿色低碳发展,有的研究表明,能耗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一种倒U的变化,中西部可能还是上升阶段呢,我们减排指标怎么样合理分配,中西部的呼声也比较高,经济发展遇到减排的矛盾。可以说现在所有地方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土地制约,城市发展缺地,是不是可以鼓励主要靠拆农民的房子,让农民上楼来解决?我们城市发展缺钱了,是不是我们也默认靠经营农村的土地来筹措?这都是大的政策问题,影响到发展方向的问题。实际上看这些书,一方面看它的评价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书里找到一些药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对地方有用,也能对国家区域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一些很好的分析和见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这个书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我们谢社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会越来越协调。

    谢谢大家。

    2011-02-28 11:04:40

  • 谢寿光:

    非常感谢韩俊主任的讲话,也感谢他提了一系列非常好的建议。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的区域经济专家陈栋生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2011-02-28 11:07:04

  • 陈栋生:

    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两会”召开的前叶,第五本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和第一本绿皮书的出版,我想有它特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为,它以科学的分析、翔实的数据,记录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中国各个省域经济所经受的严峻的考验,以及如何在应对中锤炼、提升竞争力,实现新发展,从而保证了整个国家经济在全球最早的企稳回升,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前沿。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确立的五年,是我国区域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五年,也是我国区域发展调控手段不断创新的五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后,东部的非均衡地方发展战略,使东部20多年一直超过西部,超过三大板块,但是2007年,西部发展的速度将超过东部,2008年,其他三大板块都超过了东部。所以区域发展的差距在这五年有明显的收敛。更为重要的是中西部和东北各个地区省域市域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就如同我们的火车一样,过去都是车厢都是被带动的,现在是动车组的时代,每个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百舸争流的区域发展局面进一步显现,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化跨行政区的空间整合也有很大的发展。

    2011-02-28 11:09:18

  • 陈栋生: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以两大战略为重点,一个是区域总体战略,一个是具体功能区战略,来推进我们协调的、可持续的城乡统筹的一个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形成。我相信,并衷心的祝愿“蓝皮书”和“绿皮书”今后为贯彻我国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型发展的主线,为构建更加全面、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做出新贡献,为推进中国区域科学、中国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2011-02-28 11:11:24

  • 谢寿光:

    感谢陈老师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平研究员发言。

    2011-02-28 11:12:57

  • 李平:

    大家上午好。刚才各位领导和各位皮书的研究者都进行了介绍和精彩的发言,我非常赞同他们的发言。第一,就是在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的上进行这样一个结论的构架,刚才看见了李校长介绍了省域环境竞争力的时候,也列举了很多原来的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包括最前沿的理论支撑,在这样基础上,完成了这个研究报告。第二,皮书还是立足了权威性和全面性,看到皮书的全面设计,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四级指标就达到了208个,环境竞争力研究四级指标达到了个135个。我看到这些指标进行分类非常详尽,而且力图系统地完整地表现、体现竞争力的框架和概念。第三,蓝皮书和绿皮书得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比如刚才李主任在介绍的时候,讲到了我们的区域综合竞争力,各个省份都是在提升的,综合指数都是提升的。区域省际之间的竞争力指数差距在缩小,这也是体现了这么多年来国家推动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宗旨。从这个综合指标上也体现了政策功能、政策导向所发挥的作用。

    2011-02-28 11:14:48

  • 李平:

    韩俊主任讲了对“蓝皮书”的一些新的要求,我觉得他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我非常赞成,但是作为一个“蓝皮书”竞争力评价的东西,很难涵盖所有的内容。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所有的指标体系融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为什么是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很难用一个指标来形容这样的状况,形容我们所要求的一个概念,没有办法形容怎么办?就是要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来描述一种状况的一个方式,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这样来描述的话,就会存在这样那样主观的东西,没有办法解决,如果用一个指标完整地表达,就容易解决了,正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确实还有值得进一步推敲和完善的过程,比如指标是不是越多越好,这些指标反映的状况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刚才陈老也讲了,中国区域经济在“十一五”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很多的亮点,中国经济从现在来看,“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可能更大的亮点就是区域的问题。我们看到里面提到了长三角、珠三角、浦东新区等等这样几个区域问题,“十二五”规划现在还没有出台,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这之前有20多个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下一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互动竞争可能是“十二五”最大的亮点,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亮点和热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2011-02-28 11:16:47

  • 李平:

    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到2020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所以区域竞争和和谐发展要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得我们各个区域、各个省域之间的发展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在这方面国家也下了很大的力气,也是和谐社会建立的一个支点。

    第二,特别是在建设主体功能区方面,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各个方面的措施上下更大的决心和努力,不管是区域的规划,区域的产业的布局,区域的发展,省际的发展,都是要国家制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来展开的,所以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和实施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对中国国情和区域的基本认识。所以,各个省际之间的竞争和发展要在这个基础上。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区域之间的补偿机制。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由于一系列政策导向所引起的,之间的资源禀赋不一样、环境约束不一样,形成了现在这些差距和出现的一系列区域问题,所以要加大区域之间的补偿,来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四,刚才卢主任也讲了有区域碎片化的趋势。现在20多个区域战略都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体现了不仅在省际之间,而且在经济联动、经济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来形成不同的区域的战略,在这基础上要加强协调发展,推动之间的互动,来推动省域和区域之间的有效地、和谐地竞争。谢谢。

    2011-02-28 11:19:29

  • 谢寿光:

    感谢李平所长的演讲。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大家欢迎。

    2011-02-28 11:21:15

  • 魏后凯:

    首先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邀请,参加这次会议,听了以后,感觉我们福建省编的这两本皮书,有很好的研究成果,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很有创新性。因为,这也是一个省域经济的研讨会,结合这次研讨会,我谈几个方面的体会。

    2011-02-28 11:21:55

  • 魏后凯:

    第一,中国省域经济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多元化的、相对均衡增长的态势。过去我们知道,中国的省域,我们的东南沿海最早改革开放速度比较快,拉动了中国经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增长,但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就是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从“十一五”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得很清楚。2006到2009年,“十一五”前四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是12.8%,但是我们的西部地区跟东北地区是13.4%,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中部地区是12.8%,跟全国各个地区是拉平的。但是这三个地区,西部、中部、东北都超过东部地区,东部是12.5%。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中部崛起的态势有所加快,因为“十一五”的前四年,中部地区跟西部、东北相比相对慢一点,去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全社会投资来看,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部地区增长了26.9%,要高于西部地区,也高于东部地区。从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来看,去年我们的中部地区是18.4%,高于西部的15.5%,高于东部的14.9%,我们的中部地区也是最高的。

    从今天刚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评价来看,我们也发现,2009年我们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竞争力指数上升幅度都是比较高的,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跟我们的判断也是一样的。

    竞争力排序增长比较快的,都是处于中西部地区,比如安徽、重庆、广西、四川、河南,都处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2011-02-28 11:23:52

  • 魏后凯:

    第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省域经济差异很大,我们每一个省的面积都不小,很多省都要超过欧洲很多国家的地理面积。31个省市区发展的差异很大,从目前来看,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中国省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实行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看一下,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上海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美元,北京也超过了1万美元,我们有7个省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5000美元,包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内蒙、山东、辽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排在全国底层的贵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500美元,云南、甘肃不到2000美元。前几天我们在贵州了解到,贵州有16项指标处于全国的最末位。所以我们觉得差异很大。福建省也接近了5000美元。2009年全国情况来看,平均超过3700美元,今年肯定是突破4000美元。

    2011-02-28 11:26:04

  • 魏后凯:

    根据我们的研究,人均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5000美元的时候,工业化是加快推进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工业就业比重都会不断提高。5000-10000美元的时候,主要是提高工业化的质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就业比重大体保持稳定。超过10000-12000美元的时候,处于区工业化的阶段,主要是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刚才看了,省域的差异很大。北京、上海未来肯定就是要走高端化、服务化的道路。现在北京“十二五”已经把这种思想进去。现在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75%。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未来主要是提高工业化的质量。但是还有一批广大中西部地区,今后可能会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政策。从工业化角度来看,中国省域经济也应该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从城市化来看,2009年,我们城市化水平是46.6%,我们的东部地区已经超过了55%,达到56.7%,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中部地区是42.3%,西部地区是39.4%。根据我们的研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城市化水平在30-70%是一种快速推进阶段。50%是一个转折点,30%-50%是处于加速阶段,50-70%是减速阶段,70%以上是稳定发展的阶段。

    2011-02-28 11:27:47

  • 魏后凯:

    从中国省域经济情况来看,城市化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上海、北京超过了85%,我们想,上海、北京是一个区域,北京是1.6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区域,天津达到78%,超过了70%。所以未来他们的城镇化是稳定推进的情况,速度不会太快。还有9个省区城市化率在50%-70%之间,这部分地区未来城市化肯定是减速的。还有17个省份,城市化处于30%-50%之间,城市化进程会加快推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西藏城市化率还不到30%。从城市发展来看,根据我们的预计,各个地区推进的战略,由于它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也应该实行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觉得,中国的省域发展差异化,要区别对待,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2011-02-28 11:29:33

  • 魏后凯:

    第三,中国的省域竞争是很激烈的,但是这种省域的竞争,我们认为主要体现为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现在我们省域内部的地域分化也在不断加剧,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中国省域经济的发展应该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更加重视省域经济包容性的增长。我们应该看到,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的地区,省内的差异都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地区之间的差异,比如说广东,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的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发展水平就比较落后,甚至有些地方落后中西部地区。我们到福建,福建福州地区、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但是接近江西的山区看了一下,有些贫困地区还是相当落后。我们的苏南苏北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我们山东地区半岛城市圈跟西部山区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二是每个省域经济总量都在向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集中,形成都市圈或者省会经济圈。这种都市圈跟省域内部的一些相对离省份比较远的边缘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分化,也在加剧。

    2011-02-28 11:30:57

  • 魏后凯:

    三是城乡之间的差异。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是3.33:1,尤其在西部地区,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有四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比超过了4:1。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们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城市居民,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在缩小,缩小到3.23:1。当时我们的城乡收入差异由扩大转变为缩小,是不是已经处于稳定了?我觉得还需要今后进一步观察,还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的城乡差异还是很大的。四是根据最近做的计算,发现很多地区、很多省域经济GDP增长很快,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得比较缓慢,这是全国省域经济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一些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地区,这种差距更大。比如说内蒙、宁夏,GDP增加很快,收入增长跟GDP增长的差距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想,从未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来看,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从更多地考虑民生的角度来看,要重视,要花更大的精力统筹省域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要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建共享,实现共享性、包容性的增长。

    2011-02-28 11:33:40

  • 魏后凯:

    第四,要推动省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觉得,应该通过省域经济跟环境的协调发展,来实现经济跟环境高度重合的绿色发展,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走绿色发展之路。“十二五”有一个碳减排的问题,我们觉得,这种碳减排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过去的基数来确定未来的增长,这可能有问题,要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的差异性、科学性,实行差别化的碳减排。有一些中西部省份碳排放比较高,我们觉得,碳减排的前提是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你在全国的地位、技术管理的水平是相联系的。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一样,比如说山西,碳排放水平不可能达到广州、北京、上海的水平,所以必须要实行差别化的碳减排的战略,更好地体现各个地区的特色,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促进地区之间的合理公正。谢谢大家。

    2011-02-28 11:35:29

  • 谢寿光:

    感谢魏后凯所长作了一个非常简短但是内容非常深刻的演讲。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演讲,大家欢迎。

    2011-02-28 11:39:05

  • 王利民:

    我讲三点。第一,感谢福建师大和我们文献出版社,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很好的新型产品。随着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以来,我们党,我们社会,都逐渐遇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麻烦、开拓新的境界。无论是区域经济学也好,环境经济学也好,都是21世纪2010年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现实,我们内部在研究公共经济学、服务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医疗经济学等等,都会成为2010年的学科,它反映着时代主题的变迁。这两本书恰恰是新时代的产物。

    2011-02-28 11:39:38

  • 王利民:

    第二,关于区域经济学,我去年曾经讲过。“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四中全会”是提一个小城镇,“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城市群,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都市圈。如果说五年前还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两年讲小城镇建设,去年正式进入“十二五”规划期,草案当中用词就是“城市群”。解释的时候,五中全会的报告解释时,就解释为“都市圈”,这是我们无可否认的现实。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改变了内需外需,改变了公路铁路与航空之间的运输模式,未来还要改变中国的产业模式,特别是会改变我们的城市化模式。整个城市化模式,刚才魏主任也讲了,我们省域竞争的重点以后很有可能是围绕着每个省内部的都市圈在展开。我们刚才看到的中部的崛起,无论是湖南的长株潭、武汉的一小时都市圈、河南的郑新开等等,已经初步展露出这个格局,高铁、城际快轨加地铁这样一套运送模式将极大地改变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极大的改变我国的区域发展模式。未来的省域竞争,能不能有一个重点,每五年描述一下省域竞争的重点,区域竞争的重点到底是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2011-02-28 11:40:38

  • 谢寿光:

    感谢王总编提了非常好的建议。最后有请中国著名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演讲,大家欢迎。

    2011-02-28 11:42:00

  • 倪鹏飞:

    首先向省域竞争力课题组和省域环境竞争力课题组表示祝贺,我们是同行,我是研究城市竞争力的,这两大课题组之间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过去我们从省域课题组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方法,这一次我感觉又有了很多的收获。

    我想讲两个问题,首先是想对这两本书做一个总体认识上的评价。这两本书大概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2011-02-28 11:42:30

  • 倪鹏飞:

    第一,它可以成为中央政府考核各省市政绩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在我们讨论科学发展,讨论经济社会转型,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讨论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问题。大家过去都认为,之所以我们科学发展没有像我们想象的贯彻得那么好,经济转型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考核指标还没有及时更新和变化,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以过去的那种经济的GDP为中心的指标进行考核的。这两本书所开发的指标体系,是全面的、综合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从政府工作的视角,甚至可以落实到政府各个部门的视角,去设计指标体系。因此,无论是从综合来看,还是在每一个分项来看,它对于中央政府、中央各部门考察了解全国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各省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进一步的状况,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课题组介绍这五年发表以来,受到了省和中央有关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也验证了这个判断。我想,随着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我们国家对于政绩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的进一步重视,这本书所发挥的参考作用会越来越大。

    2011-02-28 11:43:44

  • 倪鹏飞:

    第二,它是对各省、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省市是重要的决策参考。我在之前几次报告发布的时候都强调了,这个报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除了对每个省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以外,还对每个省市下一步提升竞争力进行了政策上的建议,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工作。我们说,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是总体来说,我们把指标设计好了,把数据放进来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出优势劣势和问题,这很容易,但是怎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确实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一般的竞争力报告,包括我们的城市竞争力报告都不愿意涉及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课题组一直坚持为各地提升下一步竞争力的措施方面、战略方面、策略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依据前面的竞争力分析的基础实现的。所以我觉得,这些结论对于各省市下一步的决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1-02-28 11:46:07

  • 倪鹏飞:

    第三,它对学术界尤其是区域的、环境的、经济的学术界的专家有很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这里面有许多数据,有历史的指数,经过课题组艰辛的努力,进行修正,进行处理,应该说作为指数可以直接拿过来直接比较的。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包括调研的方法,包括检验的方法,包括各种处理数据的方法,都对研究者有很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总的来说,这两个报告对中央、地方的政绩考核、对地方的决策参考、对专家的学术参考,有很重要的价值。

    2011-02-28 11:48:40

  • 倪鹏飞:

    其次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谈三个方面的问题,就竞争力方面的“蓝皮书”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我想省域竞争力报告以及环境竞争力报告也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2011-02-28 11:50:44

  • 倪鹏飞:

    第一,竞争力蓝皮书怎么发挥引领区域城市发展的作用。竞争力报告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引领作用,这个体现在它的前瞻性上,这个问题也存在着一个困惑,这个困惑是什么呢?我们当初在开发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创新领域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是很前沿的,比如我们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当时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都成为了中央和地方决策的一些重要方面。但是时间在逐渐地推移,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各城市之间、各区域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指标体系、我们的理论就存在着一个变革问题。当然要变革又要照顾到数据的回溯、历史的分析,尤其是竞争力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取舍的问题,我们想改进,但是如果这一改的话,历史数据就断了,怎么办?过去我们报告曾经是两套指标体系,一套体系是永远不变的,还有一套每年都在变的。这是一个方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个不变,是不是有问题?这个变的又怎么相互地照应?所以这是一个问题,怎么更好地引领被研究对象的发展的问题。

    2011-02-28 11:52:05

  • 倪鹏飞:

    第二,这个报告怎么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我们的报告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数据说话,根据城市、区域、环境,现在的情况是什么,过去的情况是什么,变化的情况是什么,甚至我们使用的数据都不是原始的,都是指数。而当前的限制的许多问题,比如我们在研究城市竞争力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面临的城市化,每年各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巨大的、生活的、鲜活的,进行数据整理的话,这些东西都没有进来,如果要进来的话,就可以使竞争力的分析又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困惑和正在探讨的,需要改进。我们的竞争力报告将来会把指数部分、指标这个部分,让它的地位大大下降,甚至把它变到辅助部分里,用很重要的篇幅来记录现实重大的问题和未来前瞻性重大问题的分析上来。所以,大量的数据的分析让使用者自己去做,我们在报告里就不展开进行分析了,因为今年和去年变化不大,所以大家就会觉得今年的报告和去年的报告有变化,但是差异不是很大,但是过去的报告确实地方很欢迎,因为分析都搞好了,一般的政策研究室就拿过来做一个报告的解读,很快就可以递交到领导人那里去。现在数据交给他,让他自己分析,可能他们还有需要转变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跟现实紧密地结合,让竞争力报告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性的问题作为报告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

    2011-02-28 11:55:13

  • 倪鹏飞:

    第三,怎么保持和发挥报告的学术性和思想性的问题。因为我们过去做这个报告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数据就是进行比较后的发现,而没有对某一个发现或者是某一些发现再进行深入地学术探讨,而这对于我们学术机构来说,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这对我们来说又是很大的困惑,因为这个报告的受众目标很复杂,有学者、更有地方政府的官员、决策部门的人,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数据模式、公式放进来,可能学术这方面提升了,但是他们对这个不一定感兴趣了。所以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进行尝试改进的很困惑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鉴于都在讲转型、升级,这两个课题组的研究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时间,他们进行了五年,我们已经进行了九年了,我们要进行转型和升级。总之,既要照顾到地方政策建议、对策,也就是照顾到地方受众,同时也要强调我们自己的报告的学术性、思想性。

    最新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可能在4月底和5月初发布,这些方面的尝试将在新的报告里体现出来,但是还会有很多的困惑,还有很多进行探索的空间。今天我把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一些想法向大家做一下汇报,向专家进行请教,向媒体进行通报。再次祝贺这两个报告的发布。

    2011-02-28 11:59:03

  • 谢寿光:

    感谢倪鹏飞博士,做了关于评价体系和成果怎样进一步转型和提升的问题分析。怎么样发挥效率的问题,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着力要考虑和推进的事情。一周之前,我们刚刚开了皮书的研讨会,也正式提出这些要求了,而且作为皮书系列,它本身是很可能进入国家理论创新工程的项目,我们未来的目标肯定是要有一套带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影响力的掌握中国主流话语权的评价体系。

    皮书系列里分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是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学术发展这两个角度考虑,无论任何时候,关于针对各种实体进程的评价,肯定是整个皮书系列的核心部分,也是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所在。前面的专家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演讲,我们也想联合这几个研发团队,今年在方法、指标的设计上,开一些研讨会,甚至是某些国际会议,我们会后再进一步磋商。

    今天经过大家的密切配合,在各位领导、专家和媒体的支持下,我们所有的议程已经完成了,现在宣布两部竞争力报告的首发以及省域经济研讨会圆满结束。(结束)

    2011-02-28 12:00:47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

    中国网 杨楠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致辞

    中国网 杨楠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致辞

    中国网 杨楠

  •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陆新元致辞

    中国网 杨楠

  • 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首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编李建平教授作主题发言

    中国网 杨楠

  •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作主题报告

    中国网 杨楠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党委书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李平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

    中国网 杨楠

  •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

    中国网 杨楠

  •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