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林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进展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定于2012年6月4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介绍中国林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进展等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林业大国,林业生态建设既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也为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国家林业局印红副局长跟各位见面,介绍中国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与印红副局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女士、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先生、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先生。现在先请印红副局长讲话。
2012-06-04 09:49:36
- 印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的前夕,我们在这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中国林业落实可持续发展进程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在此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对新闻界的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欢迎,同时也要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林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12-06-04 09:53:43
- 印红:
中国是世界林业大国,在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林业肩负着保护和培育森林、改善和治理土地荒漠化、保护和恢复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1992年环发大会以来,中国林业快速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自身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和物质基础。过去的20年,我们在林业建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012-06-04 09:54:58
- 印红:
一是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1992年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累计投入近万亿元人民币,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2-06-04 09:57:13
- 印红:
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全国森林面积由1992年的1.34亿公顷增加到目前的1.95亿公顷,净增近6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3.92%增加到20.36%,净增6.4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01亿立方米增加到137亿立方米,净增3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总碳储量78.11亿吨,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国际重要湿地数量达41处,约5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林业系统建设管理了占全国80%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7%,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2012-06-04 09:57:55
- 印红:
二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社会作用。林业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发布的十大绿色经济部门之一。1992年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松香、人造板、木质竹藤家具、木地板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森林生态旅游、木本粮油等产业快速发展。1993年至2011年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共计15.3万亿元人民币,林业年总产值从1993年的9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8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同期,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75亿美元增加到1160亿美元,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大国。林业产业每年创造4500多万就业岗位,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2012-06-04 09:57:59
- 印红:
三是深化林业改革,为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机制。截止2011年,已将1.78亿公顷、97.8%的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森林保险、抵押贷款、公益林补偿等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使4亿多农民直接参与森林培育并从中受益。同时,积极探索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吸引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2012-06-04 09:58:43
- 印红:
四是实施林业对外开放战略,为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1992年以来,中国林业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CITES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推进《适用于所有类型森林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书》(简称《国际森林文书》的实施,与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外签署了74个双边政府间和部门间协议,并与相关国家共同发起创建了2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即: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中国林业国际合作格局。
2012-06-04 09:59:24
- 印红:
过去20年,中国林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面临着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增长需求不适应,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主要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等巨大挑战。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林业的多功能作用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整体发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今天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贫困、水资源、可再生能源等,都与林业紧密相关。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增强发展林业的政治意愿、增加投资、创新政策和市场措施,充分释放林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012-06-04 09:59:45
- 印红:
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加强森林培育、湿地保护恢复、土地荒漠化防治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继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全国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的一半以上得到治理;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700万公顷,使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和所有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新增自然湿地保护面积360万公顷,使自然湿地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届时,中国的生态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谢谢!
2012-06-04 09:59:55
- 主持人 陈文俊:
谢谢印副局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2012-06-04 10:00:26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山区林区的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是未来是否有向外国人重新开放狩猎权的打算,有什么原因?
2012-06-04 10:00:51
- 印红:
谢谢,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对山区林区农民的增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也是我们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
2012-06-04 10:04:07
- 印红:
林改以后的实践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1.5亿农户近6亿农民,我们根据30个省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林改县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为6435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为1203元,占总收入的18.69%。
2012-06-04 10:06:55
- 印红: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的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增加农民的资产;二是可以通过转包、出租、抵押等形式流转获得资本,等于增加了农民获得资本的机会;三是通过木材林产品的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通过非木质林产品增加收入,比如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等。另外,国家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林主能够从国家获得森林生态补偿的机会。
2012-06-04 10:09:05
- 印红:
去年全国林下经济的产值已经达到2081.61亿元,参与的农户达到了5700万户。其中林下经济获得的种植业收入大概是1189亿元,林下养殖业是597亿元。另外是森林景观的利用,像森林旅游的收益是97.19亿元。林下产品的采集加工收益是197亿元。实际上林改县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是人均367元,大概占到林业收入的30.5%,这是我们去年统计的数据。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12-06-04 10:11:01
- 印红:
关于开放狩猎的问题,我请保护司的严旬总工回答。
2012-06-04 10:13:45
- 严旬:
去年7名美国人向我们国内两家代理机构申请来华进行国家保护动物的标本采集。接到这个申请以后,我们国家林业局组织了专家进行论证,在论证期间我们也邀请了部分媒体参加了这次论证会,后来因为媒体对这项事情很关注,在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后在两家代理机构跟7名美国人沟通以后,他们撤销了行政许可的申请,所以这项工作就停止了。
根据现行的法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想获得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标本,都要经过国家林业局批准。中国人想获取国家二级野生动物保护的标本,可以由省级主管部门来批准。外国人要申请二级的也需要国家林业局批准。如果还有外国人要来华进行不管是一级的还是二级的保护野生动物标本采集,都要经过国家林业局的批准。我们接到申请之后,还会开展科学论证,在科学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是许可还是不许可。
2012-06-04 10:14:00
- 中央电视台记者:
印局长您好,您刚才提到里约三公约,请问您如何看待里约三公约的地位,中国林业在履约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2012-06-04 10:17:19
- 印红:
里约三公约是1992年环发大会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当中具有约束力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公约,就是防治荒漠化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从1992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这些公约的履行,这三个公约都和林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荒漠化防治公约履约的问题,请防沙治沙办的刘拓主任给大家答复,关于林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当中履约的作用,请我们严旬总工给大家答复。
2012-06-04 10:19:02
- 刘拓:
很乐意回答有关林业在荒漠化防治方面里约三公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林业是维系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措施。以森林为主体的林草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是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履行荒漠化公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要办好自己的事,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一是我们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二是中央政府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治理土地退化;三是中央政府实施了和地方防沙治沙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了激励和约束的有效机制;四是我们推广了近百套治理的技术和模式,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五是实施了最广泛的动员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荒漠化防治的局面。另外,我们加强了国际合作,这些年引进外资近几十亿美元,应该说,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荒漠化的防治,实现了过去荒漠化持续扩展变为现在净减少的趋势,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方面的情况。
2012-06-04 10:20:01
- 刘拓:
其次,我们积极参与了荒漠化履约的国际事务,参与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工作。一是参与并推动了荒漠化履约机制的建立;二是参与并推动了荒漠化防治日主题的确定;三是参与全球荒漠化防治十年战略的研究。我们积极参与了区域的合作,开展了“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共享我们的治沙经验。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一些地区性的合作,比如东北亚沙尘暴的防治等等。同时我们还承办了一系列国际性事务,比如防治沙漠化妇女大会,还有可持续发展与荒漠化防治的专家研讨会,以及亚洲防治荒漠化区域网络的确立。我们有效地履约,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我们两次获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组织的“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荒漠化防治领域有关专家曾经指出:“世界防治荒漠化看中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主席指出:“中国走在世界防治荒漠化的前列”;去年潘基文秘书长特地致信中国,对中国防治荒漠化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谢谢。
2012-06-04 10:25:28
- 严旬: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主要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在地球上,生物物种比较丰富的地方都集中在森林之中,森林的生物量占陆地生物总量的80%。林业局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部门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年来通过和制定了多项法律和保护措施,实施了很多大型的生态工程,比如说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不管是从生态系统,还是从物种,还是从遗传多样性等多个层次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工作。
2012-06-04 10:32:54
- 严旬:
应当说,在中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你想看最典型的生态系统或者是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或者是众多的遗传资源,举个例子,请大家去东北的长白山、华南的武夷山、西北的哈纳斯,还有西南的九寨沟等等,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用三句话说,我们林业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二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它们的栖息地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当说,珍稀的野生动物和珍稀的野生植物都在这些栖息地里面得到了有效保护;三是我们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野生动物的基因图谱和野生植物的图谱和基因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基因库。这些遗传基因的基因库对科学研究和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储存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谢谢!
2012-06-04 10:37:52
- 印红:
关于气候变化公约当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答。我首先要说的一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说它特殊的地位,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都具有碳吸收,也就是碳汇的功能。二是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湿地生态恢复、荒漠化及退化土地的治理、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毁林导致的碳排放被视为未来20-30年内全球成本低廉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选择。也就是说,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是目前固碳方式中最简单、最经济、最便捷、最高效的应对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可再生性、多功能性的特点。从国际社会来看,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毁林、湿地破坏以及土地退化带来的排放,开展植树造林、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理、流域综合湿地保护、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增加碳汇、抵减工业排放,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例如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日本的减排指标6%,其中3.8个百分点允许通过本国的森林管理增加的林业碳汇来做抵减。中国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中已经把林业作为减缓和适应领域的重要内容。
2012-06-04 10:40:22
- 印红: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林业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加法,这个加法就是要增加森林面积,扩大碳汇林的面积,同时要进行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加法就是要通过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来提高林业碳汇的能力。二是做好减法,就是减少森林的消失,降低因为毁林带来的排放。三是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的使用,使我们的碳固定在木材当中,这样能够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和木质林产品的储碳期。四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用生物质能源,可再生、可更新的林业木质林产品,特别是森林采伐和加工的一些剩余物,加工成生物质能源,来转化、利用以替代其它的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能源。
“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24个约束性指标当中。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到2020年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也就是实现林业的“双增”目标。林业“双增”目标的核心,就是增加碳汇、减少毁林排放,为我们的工业减排提供缓冲,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争取空间。谢谢!
2012-06-04 10:48:37
- 香港大公报记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森林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多重压力,第62届联大通过的《国际森林文书》把“建立全球森林治理体系”提上了世界环境与发展议程。请问,中国对于加强全球森林治理持什么样的立场?谢谢。
2012-06-04 10:50:23
- 印红: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坚持森林资源主权、维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和注重森林多功能的基础上,建立我们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球的森林治理体系。关于国际森林问题,政府间的磋商经历了从1992年环发大会诞生《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这是1992年的一个起步。到2000年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成立联合国森林论坛,此后又陆续发展到2007年联合国通过了《国际森林文书》。大家看这个历程,基本上经历了20年的政府磋商。应当说,国际社会对森林问题的共识是日益在增强的,而且对森林问题做出的政治承诺是越来越明晰的。
2012-06-04 10:51:25
- 印红:
在20年的磋商历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森林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它与各个方面利益的高度相关性。我们认为,有关各方应该珍惜多年的磋商成果,为实现建立公平高效的全球森林治理体系的目标共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客观评价森林的价值,把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作为林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大力植树造林,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碳汇、文化等多种效益。
2.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扭转森林减少的趋势等全球森林目标。加强涉林国际公约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治土地荒漠化。
3.加快解决国际森林问题执行方式,也就是资金问题的步伐。应当认识到,目前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林业的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国际上也缺乏一个专门的资金机制来支持林业发展。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需求,有关各方应拿出政治诚意,加快解决森林资金问题的步伐,推动全球森林治理体系的建立,为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2012-06-04 10:55:57
- 新华社记者:
印局长您好,有两个问题:第一,未来几年我国退耕还林的具体工作和规划有哪些?第二,我国以木本粮油制成的生物柴油技术研发进展如何?预期何时能实现商业化生产?谢谢。
2012-06-04 10:57:01
- 印红:
我先回答退耕还林的问题。从1999年到2011年,全国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3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是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是2.95亿亩,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通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完成的任务当中,中央原来规划的投资是4385亿,目前已经投入的各项资金是3250亿元,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直接受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央1号和11号,国务院31号文件及《“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次协商,目前已经形成了重点生态地区退耕还林的总体方案。“十二五”期间,拟在川、渝、鄂等长江中上游重点水源区,黔、桂、滇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陕、甘、宁、蒙、晋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实施退耕地还林1600万亩,实际上也就是长江中上游的重点水源区,还有石漠化防治区和黄土高原三大区域实施退耕还林。我们之所以在目前能够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的成果,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的考虑:一是主要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二是已经具备了重启退耕还林的基础;三是为了提升林业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社会对生态建设、绿色增长已经形成了共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扩大和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必将会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
关于经济林的问题,请我们资源司的汪司长回答。
2012-06-04 10:58:10
- 汪绚:
为了保障我们国家木材生产的供给和木本粮油的供给,我们在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中着重对这块进行了规划。面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食用油供应紧缺的形势,我们在优先保障国家木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又集中建设了一批丰产优质的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的基地,木本粮油生产基地主要在江西、湖南等地。我们集中建设了油茶的基地,又集中在华北一带建立了板栗、核桃等基地。我们在新疆、云南一带建立了核桃和大枣基地。在这些方面,可以说当地的老百姓通过木本粮油的生产,也得到了很多实惠。新疆的大枣已经卖到100多块钱一斤,河南、河北的板栗也成为林业经济林的主体。江西和湖南的油茶通过高科技开发,已经开发了多种产品。广大的农民通过油茶的建设,得到了非常大的实惠。我们通过木本粮油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脚步,同时也缓解了粮食油料生产对耕地的压力,也就是农民说的,我们种的是木本粮油,是“铁杆庄稼”,不与粮食争地。同时山上种了这样的经济林之后,对水土流失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有效地补充了我国粮食食用油相应的稳定度和对外进口的依存度。通过林地的科学经营,我们还发挥了木本粮油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谢谢。
2012-06-04 11:03:13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提到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请问中国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
2012-06-04 11:07:52
- 印红:
请汪司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2-06-04 11:08:20
- 汪绚:
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92年环发大会以来,中国为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制定了专门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同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第一,强化林业的依法治理和森林资源的依法管理。我们依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建立了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通过依法治理,同时还建立了将森林的覆盖率和森林面积的保有量,以及征占用林地的定额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制环境。
2012-06-04 11:08:30
- 汪绚:
第二,实施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们连续推进和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等一系列支撑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生态重大工程。
2012-06-04 11:10:35
- 汪绚:
第三,不断深化改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化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我们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都交给了广大林农。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成为山林的经营主人之后,他们从内心里产生了对山林的热爱和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
2012-06-04 11:14:27
- 汪绚:
第四,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分级管理。我们将中国广大的森林资源区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按照公益林和商品林的自然属性和客观主体功能发挥的作用,开始推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我们针对改革后的形式,在31个省建立了不同类型的200个县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试点,这个试点过程就是要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将森林经营的技术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经营主体人的行为上,来大大提高森林的经营质量和保持它的可持续经营的性质。特别是对广大集体林区,我们特别注意对农民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一些专业的林业合作社,推行森林经营方案,帮助他们编制简易的森林经营方案,使他们知道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方式来进行中幼林的抚育,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的森林进行采伐,这样使得我们整个森林经营的方式提高了科学含量,让农民能够从造林砍树者成为一个真正有科技含量的森林经营者。
2012-06-04 11:14:35
- 汪绚:
我们还加大了公共财政对造林、营林和护林、管林的投入,特别是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对公益林进行补偿,对公益林的生态价值也有了社会认定;同时加大了对中幼林抚育的补贴和各种专项的造林补贴,使得农民从过去“要我造林”变成现在“我要造林”,“要我护林”到“我要护林”,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循环机制。可以说,可持续经营从一个观念再到经营主体的实践,从整个提出来的一个大的理念,到被整个社会认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历程。但是,中国始终在坚持着,要在区域间、行业间、代际间、国际间都贯穿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为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方面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做出贡献。谢谢。
2012-06-04 11:17:48
- 主持人 陈文俊: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2012-06-04 11:20:30
图片内容:
国新办就中国林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进展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入场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陈文俊主持发布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情况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出席发布会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出席发布会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出席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全景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答记者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大公报记者提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会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接受采访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20604gxb1_1338787394.mp4
相关新闻:
-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一路坎坷 可分三个阶段
- 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情况
- 中国林业与应对气候变化
- 今年中国林业产值预计达2.5万亿元
- 中国林业利用国际贷款15亿美元 造林582万公顷
- 国家林业局:林业信息化——中国林业的战略选择
图片大图:
国新办就中国林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进展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新闻发言人入场
中国网 董德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陈文俊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情况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出席发布会
中国网 董德
新闻发布会全景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大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德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董德
会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接受采访
中国网 董德